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工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二勋  姚静 《经济地理》2000,20(3):87-90
本文采用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国的29个地域单元1996年人均工业产值和所有制结构状况进行分析,把中国工业发展划分为5个类型区,在此基础上,进上步分析了所有制结构对区域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关系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宝玲 《经济问题》2007,332(4):109-111
发展区域经济,有利于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协调区域经济,有利于逐步消除由于非平衡战略所带来的区域不平衡发展,加强区域联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差异表现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探讨了在现有的经济形式下,从政策与体制等方面的分析,通过环境改善、政府职能转换及相应配套措施的实施,来缩小区域差异,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10)
金融作为支撑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存在紧密的联系。实践证明,一个国家金融发展的水平差异可以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因此,对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讨论成为当下的热点。文章针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2006)以及2006年全国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资源, 分别计算反映我国不同区域残疾水平的残疾现患率指标, 以及反映我国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人类发展指数指标。探求残疾的罹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 证明不同社会经济水平条件下, 残疾罹患水平具有区域差异性。在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为不同社会经济水平地区的残疾人保障和康复扶助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特点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突出的地区特点,金融系统作为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不同区域的金融发展必然有明显的差异.本文从部门和整体两个角度考察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现状,并由此对区域金融的发展特点进行归纳.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金融发展虽稳定增长但整体市场化程度不高,区域金融差异主要体现在金融发展的总量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也具有区域复杂性.从金融与经济的区域协调角度,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述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也体现了这种转变。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差距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建筑业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四五规划对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依据新发展理念构建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计算了我国各省份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通过泰尔指数分析了区域差异,并进一步利用莫兰指数从全局和局部两个视角分析了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  相似文献   

8.
保定市经济区域差异及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军  梁红莲  张红菊 《经济地理》2002,22(5):569-573
本文运用统计学定量分析方法中的变差系数(CV)、标准差(S)和综合差异指标(TZ),分析从1965-1999年间,保定市所属各县市经济区域差异的现状和变化状况,指出了90年代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变化趋势,在分析了形成原因后,进而对保定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下列建议:优先中轴、带动西部战略;环京津外向型战略;发达县产业结构升级,县域特色经济集聚;构筑京津保经济联合体,形成纵向分工体系;加速城市化;区域倾斜与补偿相结合,建立预警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赋予了人类发展更加丰富的涵义,文章在人类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对人类发展的重要贡献,从收入、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民生改善五个维度构建了能够更好体现人类发展要义的"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并测算比较了中国31个省(区、市)人类发展指数值及其排序。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的构建理念与测算方法,更加契合新时代的全新发展理念,可以提高人类发展指数的统计鉴别力,可以为"以人为本"的顶层设计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建议,不失为测度人类发展指数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我国区域不平衡的现状及研究价值,用变异系数分别从整体层面和三大经济区层面对1978~2015年的区域差异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并通过聚类分析将我国省域划分为四个等级并提出了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总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扩展农业部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农业生产率指数和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农村发展指标,以此来衡量农村发展水平及其变化状况.为了考察中国农村发展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我们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不同方法对其收敛性进行了严格的计量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考虑了时间和省份特殊效应、序列相关等因素的影响后,中国各省农村发展差距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内部差距均存在条件性β收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与投资差距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泰尔指数将地区经济差距和投资差距量化,并对两者之间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投资分布的不均衡程度大于地区经济的不均衡,而且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与投资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具有极为相似的变动趋势,到90年代后期则出现背离.其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人力资本等带来的投资效率提高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区经济差距是投资数量与效率的地区差距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最新的新疆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新疆人口文化素质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人口素质及其变化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新疆的入口素质和促进入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人类发展的概念正逐步取代了等同于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现有的公共支出水平,尤其是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公共支出是否有效地促进中国人类发展水平,以及地区间公共支出水平的差异是否会对各地的人类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成为我们需要解答的问题。本文研究表明,虽然就全国范围看,各类公共支出促进了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及各分项指数的提高,但是,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组的研究却显示,只有人均基建支出无一例外显著地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其余指标表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不同学派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通用学派认为,人力资源开发活动应与其他各项人力资源实践相结合,人力资源开发活动应该对环境做出及时反应;权变学派直接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到组织战略层次上考虑,并具体指出人力资源开发应该如何与其他人力资源战略相结合;资源学派强调能力的提升来自于经验学习,而且学习必须具备灵活性;组织能力学派认为,人力资源开发要按照企业的未来需求提前进行战略部署,强调实际学习能力的开发。本文最后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条件下的人力资源开发重新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空间组织构架与模型构建、区域差异和区域分工以及区域结构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归纳,分析认为:未来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应着力完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尤其是微观机理的研究以及促进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政策体系研究、全面展开对区域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度量与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运用基尼系数(GXNX)、Theft指标(GE1)和对数离差均值(GE0)对1978—2004年中国金融发展的省际差异、东中西部金融发展差异和城乡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全面度量,以及运用R/S分析方法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进行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主要是城乡差异,处于第二住的是东部地区内部的金融发展差异,然后是省际间金融发展差异;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差异大致相当,而东中西部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是最小的;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Hurst指数都接近于1,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在未来可能会继续扩大,而东部地区内部和东中西部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还可能呈现加速扩张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并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较强的阻碍作用。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定义为由于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效应导致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出现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涵盖教育和创新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型,得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另外,本文利用2001—2007年的面板数据估计出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协整方程,然后以协整方程为基础利用Shapleyvalue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解。夏普里值的分解结果表明:省际地理固有因素、制造业市场的交易效率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差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因素,其贡献程度分别达到了30.36%和26.87%,排在第3到第7位的分别为城市化水平、交通、信息、金融和教育市场的交易效率,2001—2007年其平均贡献率分别达到了22.36%、19.10%、15.23%、10.83%和7.54%。最后,本文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区域经济合作的人力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马凌 《经济与管理》2005,19(4):8-10
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也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中国基于区域经济合作的人力资源开发与整合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创新环境是当前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文章架构了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测度分析我国区域创新环境建设情况及面临的突出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创新环境总体质量不断优化,呈现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依次递减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其中北京为创新环境最优省份,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东部经济发达省份领先优势明显.我国创新环境存在创新主体多样性不足、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渠道不足、创新供给原动力不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亟需改革、创新文化环境亟待优化等问题.据此,要发挥制度优势、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建设高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营造优质创新文化等来优化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