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融稳定理事会2013年末圈定了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对其进行测算评估。定量指标从全球活跃程度、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复杂性等五大类别评估一家银行对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性。在国内,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披露指引》,要求13家主要银行参与系统重要性银行指标评估测算和信息披露。本文选取13家银行披露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指标,对我国主要银行的系统重要性以及资本充足率压力做了分析和对比。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结果是对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高低程度的评价,不是对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水平或风险高低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甄峰 《银行家》2012,(7):91-94
正2012年5月10日,摩根大通银行宣布,由其伦敦一位交易员对冲风险的交易组合,导致在过去6周内亏损20亿美元。该消息再次震惊了全球金融界,随后一周内,摩根大通股价暴跌,市值蒸发150亿美元,信用评级由AA调降至A+。这一幕似曾相识,由单一风险事件引起的大型金融机构巨额损失仍历历在目,再次唤起人们对规模过大金融机构是否难以实现自身有效控制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市场的逐步开放,大型商业银行持续开展综合经营业务,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系统重要性不断增强.银行集团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银行机构与其他类型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间的组织融合和业务交叉,同时也对集团风险管理和银行监管制度带来较大冲击.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和额外资本要求,以及美国、英国、欧盟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改革经验做法,对完善我国银行监管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良 《中国金融》2012,(1):77-78
2011年11月4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了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名单,中国银行作为新兴市场的唯一一家银行入选。中国银行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是新兴市场银行业崛起的重要表现。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崛起,预计未来中国将有更  相似文献   

5.
6.
主要零部件更新后的设备评估是评估实践中的一个难点。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主要零部件更新后的设备的特点和评估分析内容,并对评估方法适用性和评估思路、重置价值的确定、增值税的评估处理、三种贬值或成新率的确定、应注意的问题和报告披露事项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关注度明显上升,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制定、碳排放核算应用、环境信息披露监管、非财务报告鉴证等各方面接连出现新动向。本文归纳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相关新发展,分析了部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环境信息披露现状,提出金融业应因时因势,深度参与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制定的国际合作、积极开展碳排放核算、健全气候相关风险内部治理机制、推动完善可持续发展信息第三方鉴证体系,同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强化其在可持续发展报告改革与发展中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档案研究的方法,首先从1991~2004年发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会计研究》的论文中,以较宽松的检索条件和较严格的甄选条件,选定72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理论研究的论文。接着对这些论文从发展轨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理论研究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最后,我们建议从三个层次构建一个理论框架,借以促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理论研究继续深入和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实施,知识产权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也产生了对知识产权价值估值的需求。知识产权资产的特殊性,对知识产权评估人员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本文就知识产权评估人员需要具备的执业能力内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促进知识产权评估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SIBs)的监管已成为金融监管层的共识,但是各界对于SIBs的确定标准和方法则没有达成一致,包括BCBS(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在内的重要研究机构,对其评估方法仍处于完善之中。本文在BCBS和Zhou等思想的基础上经研究认为,在进行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时必须要考虑银行规模和关联传染两方面的因素。本文分别采用客观赋权法的熵权模型和对变量分布不做要求的Spearman相关级数,研究了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规模重要性和关联重要性,最后综合构建了一个新的CSⅡ指数,并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与启示。此思路为一个新的系统重要性评估方法,相对来说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可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规模、相互关联性、可替代性和复杂性四个维度构建了系统重要性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对2006~2015年间我国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开展实证评估。研究表明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远高于其它银行,且各银行系统重要性体现的方面有所不同;单家银行的系统重要性、不同银行之间系统重要性的差距有随时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资产评估》2012,(9):27-3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评估行业服务领域的不断发展,国际评估业也越来越呈现出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具有100多年历史的以不动产评估为主要业务领域的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也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其综合化发展战略,近期推出了企业价值评估和无形资产评估专业胜任能力框架,规定了对在以上领域申请成为RICS会员的能力要求,凸显其业务范围和市场领域拓展及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现将RICS企业价值评估和无形资产评估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作一简要介绍,供业界了解。全文详见rics.org/pathwayguides。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主要经济体货币操作框架差异较大,这与各国金融市场历史和交易习惯密切相关。尽管如此,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前各国央行对理想的货币操作框架设计,仍取得了很多重要共识。然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2007年之前的货币操作框架仍需改进。受金融危机冲击、监管加强、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危机后金融体系发生了不可逆变化,货币操作框架不会随着经济金融的逐步改善而回归2007年的原貌。打造简洁、自动化、普适性、高效的货币操作框架,仍是当前各国央行共同的努力方向。欧央行金融市场部主管Bindseil近几年的研究,深入探讨了货币操作框架评估标准和危机后理想的货币操作框架模式。基于此,本文编译归纳了危机前主要央行货币操作框架的共识、危机后的主要经验及评估标准的讨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应尽快探索宽度适宜的利率走廊、进一步理顺政策利率体系等建议,以顺利实现货币价格调控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FSB和G20的要求,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于2012年完成了《金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和《对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经过几轮征求意见,近期,IAIS正式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G-SIIs)评估方法和政策措施,FSB公布了首批9家G-SIIs名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在国内银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对银行的资产、负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国有商业银行改制、资产转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对衍生金融产品进行评估。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与其他金融资产不同,因此对其评估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本文试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扶贫项目影响评估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迫切需要。本研究认为,资源-机会竞争与成本-风险分配是开展扶贫项目影响评估的核心问题。沿着扶贫项目实施的逻辑链条,甄别各关键环节的利益相关者,可以构建出以资源-机会竞争和成本-风险规避为核心的扶贫项目影响评估总体框架。根据该框架,可以清晰揭示扶贫项目在不同环节对不同群体产生的不同影响及这种影响的实现机制与条件,从而对其扶贫效果做出科学评价,并为后续政策和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金融危机后,很多国家认识到强化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系统重要性银行”概念应运面生.本文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评定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标准,采用客观赋权法——熵权法,在确定规模、关联性、复杂度、不可替代性四大类指标权重基础上,分别计算了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指数,并就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次贷危机之后,为了应对系统性风险,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根据《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评估指引》(2009年),确定了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在内的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通过实践普遍认为,为了应对系统性风险,针对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来制订特殊的监管措施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系统性风险和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概念,阐述了保险机构系统性风险的来源,在此基础上说明了IAIS对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评估方法和监管措施,以及IAIS的评估方法和监管措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ITIL框架及其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银行业IT系统数据的大集中,IT风险越来越不,容忽视。来自银监会的最新通报,2007年我国银行业发生数起IT系统服务中断事故:3月21日,交通银行因主机监控软件存在缺陷,导致业务交易阻塞,系统瘫痪近4个小时;8月15日,工商银行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升级,但由于未避开业务高峰期,导致个人业务系统运行不畅;10月18日,建设银行股民保证金第三方存管系统出现故障,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一项权利而言,其实现与保障是最为核心和根本的问题。作为一种基本人权的公民住房权,目前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的挑战。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方法和解决路径,我们无法深入地揭示人类住房权实现与保障中存在的关键性困境和障碍,也就无法有效地推动住房权实现进程。联合国人居署在内罗毕会议上制定了一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住房权指标体系,包含住房适足性指标、强制驱逐指标、露宿指标、平等性指标、法律保障指标、国际融入指标等,为建立普遍适用的住房权评估与监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框架。该框架还有许多亟待补充和完善之处,但其为推动人类住房权的实现与保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计量方法,开启了人类住房权事业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