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经济转型的角度出发。考察了二元经济结构差异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应用门限面板数据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显著,两者关系会由于二元经济结构强度的不同而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目前我国还没有达到经济增长极限。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利用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讨论信息化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动态机制影响。研究发现,信息化对城镇化进程整体呈促进作用,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及人力资本投资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呈现倒U型结构的影响,超过特定的阈值后,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逐步减弱。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各省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红利",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促进产业聚集与人口聚集。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利用我国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现阶段我国城镇化、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在短期会抑制城乡收入差距,但是长期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金融发展规模与效率的提升均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抑制作用,但是相对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具有持续性;金融发展的规模与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解释比例约为城镇化的4.6倍。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无论从总量还是结构抑或衡量金融发展程度的关键指标方面,四川金融发展中的城乡"二元"现象非常显著,并对农村金融发展构成极大抑制。本文对四川城乡"二元"金融结构进行了描述,对城乡金融"二元"结构固化的制度根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应用面板数据门限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比消费和投资都要大很多;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低、中等和较高三个区制;属于区制Ⅱ的地区,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的增长速度作用最大,此时有利于相对贫穷地区追赶富裕地区;属于区制Ⅰ的地区,金融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出现负的相关关系,三个区制的门限效应显著.由此我们在寻求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时候,应该避免依靠投资和消费的作用,而要着重考虑依靠地区金融发展作用,尤其是利用地区金融发展到一定水平值之后,即当此水平值超过区制Ⅱ的门限值以后,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倍数效应,使地区的经济增长走上高速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83家商业银行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面板门限模型研究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绩效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当非利息收入占比低于15.1%时,银行绩效会随着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增加而上升,而当非利息收入占比高于15.1%时,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增加会造成银行绩效降低。发生这种结构性变化的原因在于非利息收入波动性较大,以及其带来的营业费用较高,因此银行在开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过程中,应该将其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努力降低开展此类业务带来的营业费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普惠金融精准扶助弱势主体、大力消解金融排斥与有效纠正市场失衡的不同视角剖析了其缩小收入差距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江西省2012-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静态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从金融服务"覆盖率、使用性、质量"三大维度测度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得出金融服务"覆盖率、使用性、质量"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最后依据结论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视角提出了推进江西省各县市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我国省际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05~2014年我国最近10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分析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相关性,以及我国不同区域房价上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会导致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然而房价上涨对各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及周边地区表现为扩大效应,中部地区影响为负。文章又从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水平、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分析了省际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最后,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徐涛  张常青 《征信》2020,38(3):88-92
选取金融发展水平、财政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等经济指标,对26个省份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限模型并进行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对地方政府存在门限效应,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门限也越高,一旦超过门限值,地方政府很难通过融资来缓解债务,地方政府可依据金融发展水平来调控债务规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A股上市银行的样本数据,建立了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金融与不良贷款的关系。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与不良贷款呈非线性的关系,短期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总体上加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但长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则缓解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互联网金融对不同类型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互联网金融推高了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同时降低了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互联网金融对全国性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程度各异。为此,本文从管理层面和市场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融影响区域经济的表现较为复杂,金融资源地理集聚与行业集聚特征明显.基于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与影响差异.结果发现: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空间效应分解发现,全国范围内金融集聚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相近.东部地区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门限效应回归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门槛效应,其促进作用会随着金融集聚强度的增加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4.
潘娟 《金融与经济》2015,(4):4-8,83
金融发展与城乡差距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本文主要基于中国1996~2012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SYS-GMM对政府城市偏向制度下的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城乡偏向制度下,金融发展规模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而金融发展效率缩小城乡差距。对于城市偏向制度,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公共服务支出以及农业支出均是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因素,并以此对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合考虑了移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测算出2011~2015年中国省际层面的综合普惠金融指数,并结合运用泰尔指数测算各地城乡差距,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综合普惠金融的发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外贸依存度、财政支出偏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除支持传统金融发展外,也应综合考虑移动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贡献,规范和扶持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充分发挥传统金融同线上移动互联网金融结合的优势,早日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是影响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关键性因素,本文运用门限面板模型研究了老龄化对房地产价格所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人口数量的增长确实是推动我国房地产价格上升的主要因素,人口增长率与我国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其影响程度在老龄化三个区间有显著差异,但我国的老龄化并未像其他发达国家那样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强烈的负面作用,相反却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正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及人口政策调整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03—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PSTR),从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层面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与自主创新的非线性关系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金融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率对自主创新具有稳健的正向提升作用;(2)知识产权保护在金融发展影响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增强,金融结构的调整以及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均对自主创新具有显著递增的促进效应,但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张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反而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18.
采集55个新兴市场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门限面板模型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改革与收入不平等间存在明显的门限效应,当金融改革水平低于门限值时,金融改革会扩大收入差距;当金融改革水平越过门限值时,金融改革有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多数新兴市场国家金融改革对降低收入不平等已经发挥正向效应,为缩小新兴市场国家收入差距,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将区域金融集聚和能源效率内生化,建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与交互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区域金融集聚、能源效率直接带动经济的增长,但在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未得到体现;同时发现,发挥金融集聚与能源效率的协同作用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金融发展细化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两部分,对1997-2014年间江苏省苏北地区四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面板协整分析,验证了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同新型城镇化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表明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效应明显:正规金融对人口城镇化的支持效果显著,而非正规金融对满足农村融资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建议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非正规金融发展、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等措施来更好地满足新型城镇化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