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新加坡、香港离岸金融中心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强 《亚太经济》1994,(6):43-47
新加坡、香港离岸金融中心的比较与启示厦门大学财金系夏强离岸金融中心又称境外金融市场,是指专门经营非居民之间的借贷、结算、投资、资本流动、期货交易等金融服务,而不受所在国或任何国家的一般金融法规管制的市场。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的离岸金融中心已成为国际金...  相似文献   

3.
一、香港金融业景象繁荣香港现有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绝不是孤立的,而是依托在香港的国际贸易、航运、旅游及信息中心的基础上的。香港的经济已超过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199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折合美元达1425亿,人均2.3万美元。在香港这块土地上,金融业经过70年代的腾飞,已是相当的繁荣。1.银行业蓬勃发展。香港的银行  相似文献   

4.
200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全面启动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2004年6月3日各方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全面启动,成为我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对促进港澳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实现东、中、西部互联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香港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城市,而市场经济是一个永不休止的动态机制,引导人们不断地注意和研究周边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动态及其对本地的影响,找出对策以求自利。实行“一国两制”的香港特区已习惯了这种运作方式并取得成就。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以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为基准,以金融中心发展理论为依据,以金融中心发展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为支撑,分析了香港新加坡两大亚洲金融中心未来的发展走向,优劣势对比及启示。认为不论香港与新加坡哪一方引领亚洲经济快速发展,都将是我们非常高兴看到的情形,因为我们期待更多金融中心在亚洲的诞生,并期待着它们,可以带领亚洲经济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王应贵  姚静  杨婕 《亚太经济》2012,(2):139-144
本文基于离岸金融角度,研究香港银行业、股票市场和资产管理业务的国际化经营特点。并以1995-2011年季度数据量化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探讨香港银行业的离岸资产与负债增长特点、股票市场的国际化运作方式,以及资产管理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并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量化离岸金融与在岸经济和在岸金融的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广州的区域金融中心地位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各类数据对比,说明以广州为主、深圳为副、珠江三角洲为外围的广州区域金融市场的新发展,其实力和地位在国内一直位居前三名,仅次于京、沪。粤港扩大金融合作会进一步加强穗深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今后应着重加快改革、开拓和开放的步伐。国家管理层应相应给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 一 在香港1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殖民地经济模式十分突出,经济此起彼伏,产业转轨频繁。50年代之后,因受国际政治形势和内地经济形势的影响,刚刚兴起的对外贸易受到制约,对内地的转口贸易额急剧下降,且这受制期持续时间长,一直持续至70年代末。幸好香港企业界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对内地的转口贸易降为次要地位,转向以轻纺为主的制造业,走外向型的工业发展道路,全力拓展本地产品的出口贸易。六、七十年代,香港对外贸易藉助于制造业的兴盛而再度勃发,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进入80年代,香港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旅游业异军突起,香港经济因此而进入“发展高峰”期。由此可见,香港产业频繁转轨既是形势所迫,又是经济发展所需,而唯独香港的航运业始终作为重点发展项目,经久未改。这是因为给香港经济带来繁荣的航运业,对制造业、外贸和金融都起到内外承启的桥梁作用,根基牢固,一旦航运转轨,桥梁根基动移,可能会引起  相似文献   

11.
覃豪 《特区经济》2012,(4):23-25
1997年香港回归以前,粤港两地的金融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然而,回归以后,在"一国两制"方针的背景下,随着CEPA的实施和粤港两地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粤港两地金融发展迅速,竞合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推动了大珠三角地区金融业的重新分工与整合。这一趋势将会扩大还是缩小两地金融差异,成为经济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利用金融相关率等统计指标比较分析两地金融发展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基于经济收敛理论的计量实证分析两地金融发展的动态差异性,得出粤港两地金融发展差距缩小,呈现σ收敛特征,但幅度不大,整体未呈现长期的随机收敛特征,并对该特征的成因作出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缩小两地金融差异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雪梅 《特区经济》2011,(4):203-204
区域性金融中心是区域金融竞争的载体和平台,能聚集金融资金和其它生产要素,推动区域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纷纷提出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重庆也于2007年提出要在2015年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本文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给出重庆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锦顺  毛蔚 《特区经济》2007,225(10):45-46
香港积累的发展社会工作经验对我国内地农村社会工作在职教育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在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在职教育中,我们也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重视发挥社会的力量,灵活多样地开展在职教育。  相似文献   

14.
张燕  付丽芳 《特区经济》2007,226(11):77-79
在金融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经历了加入世贸后的第一个五年期在中国境内享有国民待遇,由此给中国金融机构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也存在着挑战,但无论一个五年承诺期,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大量涌入中国金融市场是机遇还是挑战无疑都加深了金融服务业的风险,本文从法学的角度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为金融立法监管以及法律风险的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对欧洲金融中心当前布局结构和沿革历程的分析,总结出欧洲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认为我国金融中心建设要正确处理经济、地理、文化、创新与金融中心的关系;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建设各层次金融中心体系,形成多样化的专业化金融中心;积极推进金融开放,增强金融中心的国际性。  相似文献   

16.
过去十年,上海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内金融中心。并且上海市政府提出在2010年基本建成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目标。但是到底上海将最终建设成为什么样的国际金融中心,目前尚无定论。因此,笔者在上海与香港分工协作前提之下,就谁应建设成一流国际金融中心的问题提出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要和平走向统一,必须依据建国以来我们党在国家统一问题上的理论成果及其成功实践为前提.注重强调把握海峡两岸历史和现实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的文化历史观、走向繁荣的经济发展观、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分裂的统一观、以及把握两岸走向统一的实践基础等等,会使我们在走和平统一发展的道路上更加务实.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causal interactions between Chines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using the perspective of complex systems as a metaphor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evolution of China's real and financial sectors. Using Hsiao's version of 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upport a complex set of bidirectional causality between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xies and economic growth variables. Despite numerous alleged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s inefficiencies, bidirectional causality would suggest a coherent and effective finance-growth eco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