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传媒     
《中国报业》2014,(5):96-96
2月4日,美国全国报纸协会发表了由雷诺兹新闻研究院完成的2013年度社区报纸阅读调查结果:每周至少阅读一次的平均阅读率为67%,首次低于70%。2011年为74%.2012年为71%。调查显示,47%的人优先使用“报纸”和“信息报网站”获取新闻信息;94%的读者认为,报纸的信息非常丰富;80%的人说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期待着读报纸;78%的人选择依靠报纸了解当地新闻信息;72%说报纸为他们提供了服务。这些调查结果意味着,报纸的真正资产是其信息价值.社区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报纸作为传统媒体,仍然处在发展的上行通道。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传统报纸还有相对固定的读者市场;二是传统报纸,尤其是党报,具有保持增长的人才、资本、品牌等方面的实力;三是“追新”、“创新”是传统报纸的核心价值理念。近年来,传统报业通过融合新技术、新媒体,在多媒体方面屡有创新,在体制机制方面大胆改革,获得了新的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3.
报纸发行的高投入、高成本和低产出、低效益,是近年来困扰报业经营尤其是都市报经营的突出问题。其影响所及,一是增加了报纸的经营风险,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二是渠道建设维护的高成本与开发利用低效率之间的矛盾,在劳动力、纸张和印刷费用大幅上涨的宏观背景下更趋尖锐;三是由于报纸的二次销售模式,  相似文献   

4.
所谓“云报纸”与7年前推出的报纸二维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云报纸是拍报纸上的图片,然后从读者的手机上,转到相应的网站上去;而二维码是拍码,从读者手机转到相应的网站上去。一个拍图、一个拍码,本质上都是为了丰富报纸的内容、表现手段,“融合报纸与网络媒体的优势”。不同的是,云报纸借用了当前流行的“云”概念,显得更拉风一些;拍图比拍码更耗费流量,对于读者来说,更花钱、更麻烦。  相似文献   

5.
如果要在中国传媒界寻找具有标志性符号的媒介,《成都商报》一定会是其中之一。从一张没有“正式户口”(原为内部刊号)的报纸到西部地区发行量、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在急速跨越中,完成了“报业第一股”的资本运营,尝试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分营的实践;率先出川征战各地,实行跨地区办报;率先完成从市民生活报向主流大报的成功转型;率先开创报纸、电视、电台、网络全媒介融合和资源整合的运营模式。无数个率先和创新,创造了诸多奇迹。根据世纪华文的监测数据,2008年第一季度,《成都商报》通过实施有效的零售策略,  相似文献   

6.
一、环保时代到来 无烟“烟囱”亟待保护 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国人以高大的工业建筑为荣,那个时代需要的是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巨大的炯囱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工业发达和进步;二十一世纪,国人关注环保,当年巨大烟囱的浓浓烟雾已经不能再燃起人们脸上的笑容……  相似文献   

7.
一张报纸有时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人在报纸上寻找就业信息,找到理想的工作;更有人在阅读新闻时,从字里行间“抠”出商机,成为创业成功人士。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山圣雅伦有限公司创始人梁伯强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瑞芳 《广告导报》2004,(6):156-156
中国著名广告创意人“黑马”,领军广东黑马广告,多年来一直在广告一线打拼,成就了众多的品牌传奇,其爆冷的凌厉手法更为业界所传颂。除了术业有专攻之外,“黑马”更是能文善画且勤于耕作,在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开辟了多个专栏,从广告到生活,从专业到“八卦”,触角无所不及。  相似文献   

9.
2005年,中国报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局,北京报人吴海民语出惊人:“都市报的冬天提前来到了”。他认为,中国报纸市场的集中度将大大提高,许多城市会出现“一个城市,最后只属于一家领袖型的主导性报纸+若干细分市场报纸”的发展格局;而另一位业界人士曹鹏则认为:市场还有足够的空间,竞争失败了也不会出局。  相似文献   

10.
报业新论     
《中国报业》2008,(2):50-50
本期“报业新论”,我们择发4篇来稿。 庹继光和刘琦撰写的《北京奥运会:报纸报道如何变革》,在总结我国报纸以往奥运报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变革的一些建议。他们认为,在理念上,必须把赛事报道提升到奥运精神传播;在内容上,必须把宣传体育成就升华到提升文化“软实力”;在形式上,必须把传统优势与新兴互动模式相嫁接。  相似文献   

11.
报纸,尤其现代报纸一般具备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平民化的品位和风格,即适合家庭中识字的各个成员;二是报纸的价位低,老百姓可以自己掏腰包订阅或购阅。以1995年四川报社创办的《华西都市报》为代表的一批都市报异军突起,成为90年代中国报业市场新的风景线,是我国报业一支生龙活虎的生力军,被新闻界誉为“都市报现象”。  相似文献   

12.
营销几妙招     
广州有一家仿古文物商店,在开张时策划了“三怪”:一怪是无招牌,而且商店里除了摆放着大量仿古文物之外,还摆放着制造仿古文物的模具;二怪是不放鞭炮,不剪彩,不搞任何形式的开张仪式;三怪是开张前在电视台和报纸上做了“三天内抬价大酬宾”的广告。这“三怪”的消息传开后,大家都感到新奇,开张那天,纷纷到商  相似文献   

13.
《广告大观》2011,(12):150-150
回首2011,不禁发现:我们不爱看报纸了,越来越喜欢拿着手机看新闻;我们不爱看文字、甚至是图像了,越来越爱看视频;我们以前写博客,现在大家辛辛苦苦都在织“围脖”;我们以前从电视上看各种节目,包括春晚,现在越来越依赖网络了;我们以前逛街“狂走”,现在改成依赖支付宝,在网上“狂点”了……  相似文献   

14.
报业焦点     
《中国报业》2009,(8):6-6
本期“报业焦点”,我们约请了一批专家学者探讨“报纸消亡论”的是是非非,以及部分发达国家应对报纸消亡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日前被央视质疑无烟锅虚假宣传的苏泊尔,又一次被《京华时报》执着的女记者胡笑红报道。昨天,中国五金制品协会针对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胡师傅”无烟锅事件举行研讨会。作为行业协会,就此事作出回应本是理所当然,但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却表现嗳昧,不但事前拒绝媒体的采访要求,对闻讯前往的记者也是百般阻挠,不允许进入会场,而只允许几家网络媒体和行业媒体人士入场。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伴随着全球性的报业衰退,“报纸消亡论”又成为我国媒体讨论的焦点。“报纸消亡论”真是一场炒作吗?面对“报纸消亡论”,我国的报业应当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荣忠  李杰 《中国工商》2003,(3):122-125
陕西兴平市要建中国“西部无烟城”,“投资2284.77亿元人民币”。这一投资超过了目前三峡工程2039亿元的预计总投资!相当于兴平市2002年固定资产总投资的571倍!  相似文献   

18.
《商场现代化》2006,(6X):84-85
作为最早的大众传播媒介,报纸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报纸面,临着电视、广播之后的又一轮新媒体的冲击,而报业内部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伴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每家报纸都在做出新一轮的定位和抉择、而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报纸杂志化”现象则是报纸经营理念求新求异的一个独特尝试。《周末画报》是“杂志化”报纸中一个典型代表,文章试图通过对其的个案分析来探讨“杂志化”报纸的经营理念的独特之处以及对现代报业经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杨宁 《广告导报》2004,(7):77-79
在虚浮的发行量和实际的市场表现之间,他,建造了报纸的一种市场尺度,找到一个智慧的表述体系。这一个尺度里,他创造着报媒市场的“郑志公平”。我们仇恨他,他是乌鸦;我们喜欢他,他是喜鹊。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报业》2011,(4):76-77
近年来,我国报业市场风云变幻。一方面,在iPad等新媒体和日益发达的互联网冲击下,我国报纸的总印量出现波动;另一方面,呈井喷之势的报业CTP为报纸印刷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多种因素交织的大环境下,何去何从,成为不少报纸印刷企业关注的焦点。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印务中心(以下简称“云报印务中心”)给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