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韩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常胜将军。他被汉王刘邦拜为大将之后,单独率领一支军队,出奇兵,打硬仗,连灭魏、赵、代、燕、齐等国,最后率部与刘邦于垓下合围项羽,使刘邦能够得以获胜。由此。刘邦在夺取天下后对群臣说:“连军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将其与张良、萧何并称为“三杰”。  相似文献   

2.
汉高祖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相似文献   

3.
对于企业领导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汉高祖刘邦在总结战胜项羽的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刘邦的话足以说明知人善任对于领导者的重大作用。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举措》  相似文献   

4.
知人善任,这是谈及领导艺术时经常说到的一个词。什么叫知人善任?知人善任首先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首先在于知己,其次在于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但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很难,而刘邦却做到了这一点。他非常清楚地明白一个领导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知道调动部下积极性的方法。了解下属所具有的才能,并懂得将在他们安排最合适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没有“人才测评”一词.但人们早就认识到了知人、用人的意义。孔子提出了最早的人才评价原则。他说: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就是说,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要观察他的行为,要“视其所从,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相似文献   

6.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在总结夺取天下的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粮道胜。人杰也。良、投地首推;镇国家,抚百姓,给,吾不如萧何;连百万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馈饷,之军。不绝战必此三人,皆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任何读这段文字的人,都会对张萧何、韩信的文韬武略佩服得五体。其实真正值得崇敬和景仰的,当汉高祖刘邦。  相似文献   

7.
李祚 《人力资源》2006,(4S):19-19
在中国古代,没有“人才测评”一词,但人们早就认识到了知人,用人的意义。孔子提出了最早的人才评价原则。他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就是说,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要观察他的行为,要“视其所从,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相似文献   

8.
汉高祖刘邦有一句经典名言:“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与其相反的是项羽,当初凭着个人英雄主义,势力  相似文献   

9.
羊祜焚草     
叶见 《秘书工作》2014,(8):71-71
正原文祜历职二朝,任典枢要,政事损益,皆谘访焉,势利之求,无所关与。其嘉谋谠议,皆焚其草,故世莫闻。凡所进达,人皆不知所由。或谓祜慎密太过者,祜曰:"是何言欤!夫入则造膝,出则诡辞,君臣不密之诫,吾惟惧其不及。不能举贤取异,岂得不愧知人之难哉!且拜爵公朝,谢恩私门,吾所不取。"(《晋书·羊祜传》)  相似文献   

10.
郝幸田 《企业文明》2005,(12):38-39
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后,总经理拥有了对中层干部的任免权,总经理应慎重用好这个权力,在自己任期内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中层干部队伍,使之成为其完成各项工作的强大力量。汉高祖刘邦当年取得天下后曾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 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之所以取天下也。”这段话精辟地诠释了用人之道。所以总经理处理好同中层干部的关系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刘邦与诸葛亮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人物。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西汉政权;诸葛亮亦辅佐刘备,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作为封建政治家,他们都懂得功成名就离不开人才,但在用人制度和用人方法上,他们又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很值得我们后人借鉴。首先,刘邦与诸葛亮都能做到任人唯贤,知人善  相似文献   

12.
《财会月刊》2008,(4):I0004-I0004
孙叔敖是楚庄王时的令尹,被后世视为列国名相。《列子·说符》记载:一位名叫狐丘丈人的隐士曾对孙叔敖说:“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问他何谓“三怨”,这位隐士回答说:“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孙叔敖告诉他:“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于三怨,可乎?”  相似文献   

13.
如何用人之所长,最大化地发挥人力资源效用,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条件。而解决这核心问题的关键即是——知人善用,适人适位。管理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做到知人和善用。  相似文献   

14.
保良 《秘书工作》2013,(12):22-22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相似文献   

15.
一位朋友说“看看刘邦和项羽两位领导人的气度和用人吧。”楚霸王项羽骁勇善武.但独断冲动.打的是个人英雄仗.汉武帝刘邦智勇不及.但心胸宽大知人善任.能用天下英才.打的是团队仗。  相似文献   

16.
<正>如何用好人始终是做好企业的关键。企业之间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用人的差距。关于用人,中国古代杰出领导者的智慧会从另一个侧面给我们以启示。德者才之帅知人在于用人,用人务必要考其德之善者。唐代魏徵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设令此人不能济事,只是才力不及,不为大害。误用恶人,假令强干,为害极大。”诸葛亮也强调用人重在德行,他说:“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宋代司马光也十分强调“德”的重要性,他指出:“德者,才之帅也。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  相似文献   

17.
守成当忧患     
“守成忧患”之说,始见于唐,并作为治国准则,为历代推祟沿用。以开创“贞观之治”而誉称“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与侍臣共探“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与魏征各执一词,最后李世民结论:“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于诸公慎之。”李世民的高见在于:创业与守成都难,但创业之难“已往矣”,主要矛盾已转化为守成之难。“难”即“患”,因而“诸公慎之”,守成当忧患。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人才起到关键性作用,这已经是当前一个不争的事实。实力雄厚的企业可以凭借其名气和雄厚的实力吸引各种人才,并通过较为完善的岗位配置来实现“人尽其才、知人善用”。  相似文献   

19.
知人善任是领导用人的核心。这里,“知人”不仅要知人之长,而且要知人之短。只有全面客观地了解一个人,才能根据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准确地使用一个人。清代思想家魏源说过:“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  相似文献   

20.
知人善任是企业用人的核心。这里,“知人”不仅要知人之长,而且要知人之短。办有全面客观地了解一个人,才能根据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准确地使用一个人。清代思想家魏源说过:“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