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三农"问题备受关注,农民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讨论。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需要经济法律制度的支撑。文本介绍了农民权益与经济法的交点、经济法保护农民权益的逻辑基础等,提出了经济法视野下保护农民权益的利益机制体系和经济法保护农民权益的原则与制度构想,力求对农民权益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宅基地确权退出是城镇化推进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地方政府倾向于土地最大化利益,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合法宅基地权益,了解农民自身态度及利益诉求,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完善健全宅基地退出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宅基地退出多元化补偿,加快城镇化推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3.
刘军 《黑河学刊》2012,(2):102-103
党中央提出“三农”问题,要求把农民的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农民利益保障需要宪法、经济法和其他法律的共同提供支撑。本文从经济法的角度,从利益与利益机制的角度探索保护农民权益与经济法的结合,总结了农民权益保护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维护农民权益的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国家与地方政府、资方(工厂)和农民工三类利益相关者互动的视角,讨论了《劳动合同法》立法与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农民工权益保护状况及其原因。研究发现,权益保护现状并不乐观,《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过程中政府与资方加强联合,通过制造"去合法化"条件、选择性利用政策等方式,农民工权益被阻隔在法律保护之外;进而,农民工自身产生了畏惧心理,缺乏维权的内在动力与意愿,形成地方政府、资方和农民工三方"共谋"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农地转非中的利益格局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地转非分为公益性征用和商业性开发两种类型。政府公益性征地的补偿标准过低,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而在商业性开发中地方政府的参与影响市场机制正常运行,使农民和开发商无从自由参与交易,也使农民权益受损。农地转非中利益分配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的交叉和错位扭曲了市场机制。只有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形成市场主导下的竞价机制,农民、开发商、政府的利益才都能兼顾。  相似文献   

6.
现代法治的根本宗旨尊重人的权利、保障人的权利,行政法治作为法治在行政领域的具体化,其目的就是解决政府与公众、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使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和谐一致。针对政府运行中因行政权力异化而导致的政府部门利益化、行政权力侵犯私人权益及贪污腐败等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冲突的困境,从行政法治的视角出发,以行政法治规制政府运行,是和谐公私利益关系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7.
小产权房是集体村民与地方政府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带来的是租金耗散和土地的低效率,并未产生帕累托改进的理想效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小产权房问题,需要在土地利用相关者之间明晰产权,从财产权益、利益结构和制度设计上给予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8.
企业走出去,海外利益简单分了三个层次,一是最高层次是国家安全,涉及到国家的周边安全,我们的战略资源,甚至涉及到台湾问题等最高级的利益;第二是公民的权利,劫持、伤害、失踪,包括尊严受到损伤、强行搜身等;第三是企业的经济利益,投资权益、股权、债权,劳务报酬等。特别是第三层面的利益保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不能单纯靠政府,但是如果说有了困难找政府,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村土地权益流转的目的是要提高农民土地产权收益、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虽然当下的农村土地权益流转要具有"实现社会保障"与"满足经济效益"双重预期收益目标,但是因土地权益流转分类的性质不同,预期收益目标各有侧重。我们要确保农村土地权益流转的相关预期收益目标的满足,除了让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外,还必须全面构建由政府主导的农村土地流转社会补偿机制。通过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以法治方式确保农村土地权益的充分流转和相关主体的利益维护。  相似文献   

10.
王蓓 《浙江经济》2011,(6):42-43
台州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会计监督问题是由台州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特点所决定的,需要政府引导和行业自律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成为一个自主独立的基本单元,以维护所有产权主体的权益。然而,国家利益至上的思路在,使会计监督无论在控制环境、控制程序,还是委托风险、信息沟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