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和地缘政治合作进程的推进,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日益突显,东北老工业基地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接续产业培育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环节,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而旅游产业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有效途径。文章以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16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为例,通过旅游产业区位熵、弹性系数和集中系数等相关指标,揭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靖 《辽宁经济统计》2005,(6):21-21,26
资源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变是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程中提出来的发展战略。要想尽快实现这一战略构想,必须首先解放思想,走出不合时宜的传统资源观的误区,树立新型的资源观,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探讨——以盘锦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经济发展受到日趋严重的限制。本文以油气资源型城市——盘锦市为例,在分析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及其模式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盘锦市自身的资源和地域条件,针对盘锦市历年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及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理论和模式,提出与盘锦市相似的资源型城市发展对策,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松原既是资源型城市,又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双重机遇激发了松原人的创业精神,这正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精明收缩与我国老工业基地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收缩是发达国家老工业基地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欧美国家为应对老工业基地经济衰退问题,形成了以精简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社会经济转型策略,这为我国重新认识老工业基地演变趋势,制定社会经济转型规划提供了政策启示。对发达国家老工业基地城市收缩现象与治理策略进行了简要梳理,分析了我国老工业基地城市衰退现状和精明收缩的意义,探讨了老工业基地精明收缩的目标、思路和限制因素,并为实现我国老工业基地城市精明收缩形成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副中心城市,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工业基础,素有“青铜故里”、“钢铁摇篮”等别称。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为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黄石人就在进行着资源型城市的质量振兴工作。2008年以来,国务院将黄石市和所辖的大冶市均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质量兴市之路,是黄石市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是一个资源型城市发展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转型成本的研究是资源型城市转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文章从转型成本构成、转型成本支付、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入手对城市转型成本进行深入分析,试图为我国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双碳"目标的出现以及"十四五"发展计划的全面实施等都促使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还存在城市既有利益将发生变动,产业结构面临全面调整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城市转型发展困难重重.文章以煤炭型城市为例,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影响因素、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挑战、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研究四个方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困境及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的振兴发展,我国老工业城市转型有些很有成效,也有一些城市比较困难甚至出现了衰退趋势,存在传统产业优势减退、新兴接替产业培育不足、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产业竞争力下降等问题。日本北九州、英国曼彻斯特、美国匹兹堡和底特律是世界上典型的老工业城市,在其振兴发展过程中既有转型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为我国衰退型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提供了启示有益。  相似文献   

10.
王雪松  陆铁男 《活力》2003,(10):21-22
当前,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我省的热点。在全省的经济构成中,煤炭、森林等资源型城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程度和经济转型力度关系到全省的经济发展。面对国家给予的历史性机遇。资源型矿业城市如何加速调整、加快转型,成为我省上下关注的重大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鹤岗市市长付会廷同志。  相似文献   

11.
城徽设计中的城市文脉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徽是城市文化的浓缩栽体、是城市精神的象征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城徽是城市文脉的结晶再现 ,在城徽设计中的基本参照应该是城市文脉。本文分析了城徽的意义、城徽与城市文脉的关系 ,并就城徽设计如何融入城市文脉 ,创造完美视觉形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底,国务院设立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试验区,太原市作为这一全国最大试验区的中心,面临着探索资源型区域中心城市的任务。本文在分析资源型区域和区域中心城市概念的基础上揭示资源型区域中心城市的内涵。对太原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现状作了分析,提出了太原资源型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得五大对策:优化重组产业空间结构;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建设特色文化名城;进一步加大对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实施太原、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设大太原经济圈;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田园城市到知识城市:国外城市发展理论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自诞生以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不同的城市发展理论随之产生.文章对近代以来较有影响力的国外城市发展理论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共同特点与不足,探讨了其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以期为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城市安全:生命的呼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城市事故接二连三地发生,反映出城市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本文分析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发出理性的呼吁:城市安全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城市规模不是越来越大越好;城市建筑不是越来越高越好;城市汽车不是越来越多越好;城市标准不是越来越豪华越好.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与群内高速公路,应在保证城市功能和高速公路的主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下,双方互动联合,以城市为点,以高速公路为线,以行政和经济区域为范围,发展服务区经济与道口经济,建立物流中心,建设城市经济带.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态旅游外延从自然生态领域拓展到社会生态领域,城市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并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和得到蓬勃发展.本文在分析生态旅游和城市生态旅游内涵、城市生态旅游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资源和区位两方面对九江市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九江市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产品类型和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7.
试论低碳城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在对低碳城市相关文献梳理把握的基础上,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深入研究了低碳城市的含义、构成低碳城市系统的基本空间单元、支撑低碳城市运转的体系、低碳城市的生态系统及社会系统等内容,并基于案例分析的结论,提出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梁小略 《城市发展研究》2003,10(2):55-61,27
城市环境的优化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而环境优化的主要环节又在于绿化.本文从分析湛江市绿化现状入手,对照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找出了湛江市创造国家园林城市的差距,明确了工作重点是增加绿地、增加绿量,探讨了如何整合利用绿地的19条途径,提出了湛江市创建园林城市应围绕着"点、线、面、环、楔"的规划方案以及规划先行、全民参与、空间绿化、打造精品、市场经营、依法治绿等具体落实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社区商业以社区内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及多样化消费需求为主要目的。论文以三线城市浙江省湖州市为例,通过现场访谈与问卷调研,明确湖州市中心城区社区商业业态现状与主要存在的问题。借鉴长三角地区典型成功社区商业运营模式和操作流程,从核心理念、业态配比、品牌构建与商圈融合四个方面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湖州市社区商业业态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大庆市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问题分析—机制阐释—提出策略—经验总结"的研究思路,从区域视角研究资源型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首先分析大庆市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三个典型特征,即城市对矿业生产的依赖、区域内外经济联系的失衡,以及城市经济的边缘化;进一步探讨大庆市区域发展中资源型经济问题的产生和形成机制,建立了以粘滞效应、挤出效应和锁定效应为核心的资源型城市区域发展分析框架,并指出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特有的资源型经济强化效应;进而提出以"走向区域发展,建设创新型区域"为目标的大庆市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和相应的产业策略。最后指出,"空间嵌入"是我国资源型城市区域空间格局的典型特征,"走向区域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