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北宋神宗时期对熙河地区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神宗时期对熙河地区的开发姚兆余一、开发背景公元11世纪初期,在我国西北辽阔的土地上,秦陇以西地区散居着众多的"种族分散,不相统一"①的吐蕃部族。北宋政府为了有效地同。酉夏抗衡,积极推行"联蕃制夏"政策,即联合吐蕃各部族,共同抵御西夏的侵扰。时至北...  相似文献   

2.
北宋对西北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北宋时期的西北地区是指以陇坻为界,陇山以西的广大化外地区,也是吐蕃、党项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是自古以来的边防重地。宋初,这一地区设置陕西路,后又在秦凤路、永兴军路境内,熙宁年间,在熙河洮岷地区设立熙河路,崇宁年间收复鄯、廓、湟州后,又设置熙河兰会路措置边事司,这一地区始终在宋王朝的管辖之下。由于西北地区蕴藏有水利、矿产、森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宋王朝“有其地”还要“得其利”,欲得其利,就需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对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北宋早期有小规模的开发活动,而大规模的开发、经营则是在熙宁(1068——1077)、元丰(1078——1085)以后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由于中原王朝和吐蕃王朝势力的此消彼长,河湟地区农牧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不仅在地理上,农区和牧区存在持久的侵蚀与反侵蚀的过程;在管理体制上,农牧管理模式也存在着严密和松散的反复拉锯.本文基于前人研究基础,对唐宋河湟地区的农牧管理模式进行了动态考察:唐初至安史之乱前,河湟地区无论农业、还是牧业均处于国家力量的严密管理和控制之下;安史之乱后到北宋中期,由于以牧业为主的吐蕃政权控制了河湟一带,河湟农业消退,牧业扩张,管理形态也变得更为松散;北宋后期,随着中原政权对河湟的再控制,北宋王朝强化了对河湟农业控制与开发,但在管理力度上较之唐代有所减弱;在牧业上,则大体维持了吐蕃时期原有的管理体制,并未做太大改变.  相似文献   

4.
青海社火来自中原,是毫无疑问的,中央政权从汉代赵充国开始屯军河湟的那一天起,汉文化就落户在了河湟地区,到明代时,汉文化已在河湟深深扎根,在这埋着羌人彩陶,响着悠悠羌笛的古羌地。形成了河湟汉文化圈。  相似文献   

5.
杨文琴 《发展》2013,(10):42-43
吐蕃统治时期,是酒泉农业倒退的历史时期。造成这种历史性倒退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战争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损减。"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急调边塞兵将到内地平叛,西部边塞防务空虚,吐蕃乘机向唐朝发起进攻。唐大历元年(766),吐蕃攻陷甘州和肃州。大历十一年(776),吐蕃军攻陷瓜州,继而包围并开始进攻沙州,沙州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新唐书·吐蕃传》载:"始沙州刺史周鼎为唐固守,赞普徙帐南山、使尚绮心儿攻之"。一年后,周鼎部将阎朝,"自领州事。城守者八年,出绫一端募麦一斗,应者  相似文献   

6.
正马光所著《温公诗话》中说:唐之中时,文章特盛其姓名堙没不传于世者甚众。如"河中府鹳雀楼有王之涣、畅诸二诗,二人皆当时所不数,而后人擅持诗名者,岂能及之哉",予观《少陵集》(杜甫诗集)所载韦超、郭受诗,少陵酬答,至有"新诗锦不如"、"自得随珠觉夜明"之语,则二人诗名可知矣,然非编之杜集,几乎无传焉。独有偶,唐王朝和吐蕃交战时,唐朝一个随军诗人称佚名氏,祸出不测,被吐蕃俘获,长期生活在吐蕃军中,熟悉吐蕃语言和文字,经纶满腹,作  相似文献   

7.
王其英 《发展》2011,(3):66-67
西夏(1038~1227)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范围大约是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内蒙古、青海、新疆部分地区。党项族原是羌族的一支,在民族的纷争中历经磨难,唐末五代时在西北崛起。公元1003年,党项族攻占凉州,并于1036年正式建立了政权机构——西凉府,凉州自此成为西夏王国的辅郡,1227年被蒙古所灭,长达200多年。期间,西夏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西夏文。西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和灿烂的文化,西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夏文字则是西夏文化中最为耀眼的明珠。自清代以来,凉州先后出土了大量的西夏珍贵文物,其中有的保存完整,作为国宝,闻名中外;有的为国内首次发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邑人张澍从19世纪初就致力于西夏学的研究和资料收集。凉州大量西夏文物的出土及一些早期的学术成果,为研究西夏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西夏碑即"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也称感应塔碑)。清嘉庆九年(1804)著名学者张澍在武威大云寺(张澍误记为清应寺)内发现,并首次认定为西夏文碑刻,比中外其他学者正式接触并认识西夏文要早近一个世纪。碑通高2.6米,宽1米,厚0.3米;碑首呈半圆形;碑正面是28行、每行65字、总数达1820字的西夏文楷书,背面是与之相对照的汉文楷书;两边阴刻对称的伎乐舞女,吸收了敦煌飞天舞女的艺术特点,造型优美;碑身的两边呈刹角,边上刻忍冬纹。由于西夏文已被人们遗忘,无法辨认,当时被称为"天书"。到1908年我国黑城遗址发现西夏文字典《蕃汉合时掌中珠》后,才知道了它的构造、文字和字意。  相似文献   

8.
刘伯霞 《发展》2013,(4):29-31
进入西部大开发"后十年",第一次将国家级新区放在了既不沿边、也不沿江的欠发达地区,表明国家级新区布局由直辖市、沿海转向西北地区,国家开发重心和关注度由西南转向西北。为什么是兰州新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之后,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花落兰州。国务院以国函【2012】104号文件印发了《国务院关  相似文献   

9.
《发展》2008,(2):148-148
临夏古称河州,位于甘肃南部,是黄河流域上惟一以黄河命名的地区,相传河州是大禹治水的极地。《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川古道在这里交汇纵横、互补有无,被称为“河湟雄镇”,名列“陇上八州”之首。明代著名的四大茶马司之一——河州茶马司就设在这里。  相似文献   

10.
张利娟 《中国报道》2023,(12):55-57
<正>设立新疆自贸试验区,是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需要,是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的需要,也是加快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需要。10月3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下称《方案》);11月1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这是中国第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在西北沿边地区设立的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也是2013年首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挂牌后,自贸试验区的第七次扩容。  相似文献   

11.
西夏农田水利的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祖国西北内陆的西夏国中、东距大海近两千公里,冬天是西北干寒季风的冲击方向,夏天是东南温湿季风的末稍地区,这样就造成其大陆性气候。降水量稀少且集中于夏季,当代年降水量由西往东只有39—400毫米。而年蒸发量在2000—600毫米。因此,除横山至天都山山界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属中湿温带里的干旱荒漠地带、地貌以干旱剥蚀和风蚀为主,如果没有灌溉就没有稳定的农业,西夏文字典《文海》明确释“农”字为“农耕灌溉之谓”。本文试就西夏农田水利的基本情况,管理系统及机制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作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的青海,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杂居,各种文化互相交融的地区,在各民族共融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文化凭借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及感染力,深刻地影响了青海河湟地区的传统文化,本文就明清时期儒家文化在青海河湟地区传播的情况作一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异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黎李 《发展》2010,(10):32-32
吐谷浑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最初发迹于我国东北地区,后徙居西北。西晋永嘉之乱时,乘机兴起,其最盛时,势力曾东抵洮水、西达鄯善等地,辖境达数千里。到唐贞观中,唐太宗遣李靖、侯君集等大举兵戎,战败后,其势始衰,割据时间长达350多年。唐龙朔三年(663年),其地为吐蕃所取,徙居凉州、灵州,犹袭可汗号,为唐藩屏100余年,至贞元后,其封嗣才绝。  相似文献   

14.
强化人本思想促进企管工作●张续元王军宏(中国石化销售西北公司兰州,730060)(兰州大学管理系兰州,730000)要增强企业活力,除了要搞好企业外部改革外,更重要的是要抓好内部管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企业的科学管理,更要加强企业的人本管理。只有...  相似文献   

15.
《发展》2017,(8)
揣度一个人,我们更喜欢用过去完成时:他已经具备了哪些内在和外在的优势.这是本性使然.当我们这样去审视一个人的时候,常常陷入迷信,或者根本不屑一顾,少有公正的眼光.对于兰州新区,我们的评断似乎也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方面是迷信:国家都下了批文了,要大力发展兰州新区,因为有政策的助力,兰州新区很快就会建设起来,前程似锦;另一方面则是彻底的不信任:兰州新区地处西北,产业基础薄弱,对外交流不便,各项资源匮乏,想要获得长足发展,难于登天.  相似文献   

16.
《发展》2014,(9):F0002-F0002
孙寿龄先生,甘肃武威凉州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著名西夏文化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史金波先生撰文称:“孙寿龄先生于发掘、整理、研究、报道武威出土的西夏文泥活字版《维摩诘所说经》贡献最大,先生乃近代西夏文泥活字第一人也。”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的开发及生态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西走廊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塞。在政治、经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向来就为兵家必争之地。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征匈奴起,汉朝便开始了对河西走廊大规模的屯田开发。《史记·平准书》载:“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令居、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戌田之。”这是河西经济发展的起点,也是河西经济区形成的开端。大规模的屯田有汉、唐、明、清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国家“七五”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自主持承担这一研究任务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组织和准备工作,于1987年4月24日邀请兰州地区部分专家和理论工作者,举行了第一次研讨会。与会同志就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方法及建立西北经济区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现将部分发言摘要刊登如下。希望全国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积极参加这一研究活动,为大西北的开发和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相似文献   

19.
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宋史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暨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8月 3— 5日在兰州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其他代表共 15 0多人 ,提交论文 110余篇 ,论文集 2册。这次会议有到会人数多、论题范围广、与现实联系紧密等特点。会议改选了理事会。现将会议有关经济史的论文分区域经济开发 ,经营形式 ,城市产业形态、都市旅游和人口 ,商业与货币等方面综述如下 :一、区域经济开发葛金芳《两宋东南沿海地区海洋发展路向论略》 ,提出从头枕“三河”(河南、河北、河东 ) ,面向…  相似文献   

20.
张露元 《黑河学刊》2013,(8):64-65,84
公元八世纪时,从汉地传入吐蕃的禅宗顿悟派也即是顿门巴,与印度传去的渐门巴在经过三年的辩论挣扎却悄然消失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这其中到底是何缘由让盛行于唐帝国的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顿悟派不能够在吐蕃有一席立足之地?本文分别从顿门巴的源头、吐蕃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各派佛教思想相对比来详细分析顿门巴在吐蕃消失的实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