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侵权责任的社会化救济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侵权损害往往是严重的社会性权益损害.环境损害的受害人不仅应该从加害人处获得传统意义上的损害赔偿,基于环境侵权行为的社会性,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受害人应该而且能够通过社会途径获得补偿.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财务保证制度、行政补偿制度等部是通过社会化的方式使受害人及时充分地获得救济.  相似文献   

2.
郭晖 《经济论坛》2012,(3):142-14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司法实践中出现大量这类案件,由于第三人的行为对受害人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受害人间接要求与之有特定关系的经营者赔偿.对于此类案件早期都是通过合同关系来解决,后来在《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之后,专门针对这种损害人身的侵权行为加以规定,开始从侵权领域解决这个问题.《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为这类案子在侵权领域的解决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保障.对于这种从最初的合同法保护转向侵权法的保障方式,欣喜之余也同样发现在规制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夫妻侵权行为,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侵害其配偶合法权利,并使对方的人身、财产乃至精神方面遭受到直接损害的一种侵权行为。由于侵权人与受害人之间为夫妻关系,夫妻侵权与一般侵权行相较而言具有一些特殊性。我国《婚姻法》针对夫妻侵权设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但存在适用范围界定不清、适用情形过窄,排除了混合过错及第三者的适用,排除了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等缺陷。今后在《婚姻法》修改时应明确离婚损害赔偿也适用于协议离婚,并扩大使用范围,引入夫妻共同财产强制终止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中,绝大多数犯罪都可用作为的形式实施,而且许多只能以作为的方式实施.不作为犯是与作为犯相对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但在我国刑法总则和分则中都没有对不作为犯罪作出明确规定,存在一定的立法缺陷,导致在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界,对不作为犯的相关问题的界定和处理出现了不同情形.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不作为犯的立法现状进行分析,认识其在立法存在的缺陷,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完善,以弥补我国刑事立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违反保护他人之法律之独立侵权行为制度是侵权行为法上的一个极富包容性和适用性的弹性条款。藉此可以保护各种尚无权利之名的利益和法益,使得众多的保护性规范得以落实,维护被侵害人的合法权益,保持法律的稳定性,使法律规范和社会生活更好地契合,完成侵权行为法功能由权利保护向法律遵守的时代转变。  相似文献   

6.
不存在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既包括直接结合的共同侵权行为,又包括“多因一果”的侵权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这两种侵权行为容易混淆。区分两者的基本路径就是考察教个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以及侵权行为的结合方式和程度。就“多因一果”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问题而言,责任人对受害人承担按份赔偿责任。划分各责任人承担责任的范围则应考察当事人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  相似文献   

7.
行政不作为从本质上说属于违法侵权行为,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国家理应承担赔偿责任。我国现行法律对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责任尚无明确规定,因此依据国家赔偿理论,应从立法上将行政不作为明确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完善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8.
辜明安 《财经科学》2007,(10):61-67
物权保护采侵权责任的立法模式抑或物权请求权模式,在学界有不同看法.前者虽有其合理性,但弊端更为显著,不仅可能模糊侵权行为法的功能,更有颠覆侵权行为法价值的危险,在立法上不足采.对后者来说,一方面,物权请求权使民法的性格得以彰显,符合请求权作为权利的内在逻辑,另一方面,物权请求权不能为侵权法所吸收,且具有独立于债权的实证依据.因此,物权请求权模式具有更充分的存在理由.  相似文献   

9.
杜成群 《现代经济信息》2013,(6):140-141,148
由于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立法模式的模糊和相关制度设计的不足,不仅引发理论界的困惑,而且引发了司法实践上的混乱,不能很好实现交强险保护受害人利益的宗旨。从现行立法来看,交强险对受害人赔偿制度的完善应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确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交强险立法模式;其次,将财产损失从交强险的赔偿范围中剔除;最后,以受害人的过错有无来设定不同的赔偿限额。  相似文献   

10.
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产生,有基于合同债务不履行,也有基于侵权行为不履行.在损害事故发生后,如何赔偿受害人的损害,涉及到什么是损害以及损害赔偿的方法与范围问题.本文首先从损害的涵义入手,分析了损害的法制史沿革与损害的定义与分类,之后论述了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与赔偿方法,最后阐述了损害赔偿的法定范围与约定范围.  相似文献   

11.
陈强 《经济研究导刊》2013,(24):286-288
侵权行为概念是侵权行为法理论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涉及到侵权行为侵害对象的判断、侵权行为法保障权益范围的界定以及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等多方面问题。然有关侵权行为概念的界定,各国立法不尽相同,学界亦争议颇多。侵权行为有其独特的内涵,过错、违法性和损害事实均不是侵权行为的共性,其构成要件的核心在于侵害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权利与利益。  相似文献   

12.
环境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影响侵权责任是否成立,对于受害人利益影响巨大。我国认定环境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的理论落后,不利于保护受害人。因此有必要借鉴他国理论解决我国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专利保护制度价值取向问题不仅是完善专利保护制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内外法院在专利侵权诉讼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确定我国现阶段专利保护制度完善的价值取向、建立公权力保障机制、强化专利权保护力度,才能有效保障专利权不受恶意侵害,预防、遏制侵权行为并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分享.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知识产权拥有企业与侵权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可以推导出影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外部因素,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成本、对侵权行为的罚款额以及侵权者的侵权成本.从知识产权立法的角度,可以分析出如何通过改善这些外部影响因素,为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弭晶 《当代经济》2006,(9):19-20
不作为犯,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行为.它包括真正不作为犯(又称纯正不作为犯)和不真正不作为犯(又称不纯正不作为犯)两类.在刑法理论中,所有不作为犯罪的问题无不以特定义务为基础,因为它反映了不作为犯罪的基本犯罪事实和构成要素,是决定不作为犯罪能否成立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的犯罪的主要依据.不作为犯是犯罪形态中的基本形式之一,其核心内容是不作为.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喻运鑫 《江南论坛》2000,(9):22-22,33
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公务行为通常被称为行政行为,其行为表现又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有效的行政作为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严格依法办事,实施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成功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许多不尽人意之处,非法广告、非法行医、非法宗教活动场所的存在以及对群众的报警无动于衷等等行政不作为现象仍时常发生,人们似乎已司空见惯。这些行政不作为引发的行政失职不仅会使行政管理目的的实现发生困难,并会衍生出许多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引起各级行政机关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行政不作为对社会管理的…  相似文献   

17.
《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对网络用户利用网络实施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则.如何理解、解释该条的规则,关系到如何协调言论自由、互联网技术健康发展和民事主体权益保护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探讨法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其含义.  相似文献   

18.
论"侵犯专利犯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刑事手段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假冒专利罪”尚无比较详尽的司法解释,因而易导致对本罪认定的困难.严格区分假冒专利行为与专利侵权行为,假冒专利行为与冒充专利行为,假冒专利行为与骗取专利行为的界限,增设侵犯专利权罪,科学规范“侵犯专利权”罪的犯罪现象,对加大保护专利权力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是指行为人实施的某一违法行为,具有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的双重特征,从而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的双重特征,从而在法律上导致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共同产生。从另一方面讲,侵权责任为不法侵害他人权利之行为,违约责任为债务人不履行契约上义务而生之责任。若债务人之违约行为同时构成侵权行为之要件时,即发生契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之竞合。在任何契约关系中均可发生。责任竞合是以不法行为人(债务人)角度观察而产生的概念;而请求权竞合是以受害人(责任人)角度观察而产生的概念。两者在一般情况下具有共同的内容,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已。可以说,责任竞合与请求权竞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虚拟财产的价值和法律属性基础上,对虚拟财产侵权行为的种类和侵权人的法律责任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通过法律解释确定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充分利用现有法律解决虚拟财产保护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