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宇 《理论观察》2009,(6):25-26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于2004年3月14日庄严地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一项原则,标志着我国人权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中国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权已受到空前的尊重和更好的实现,人权保障问题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人权保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权为本,从而决定了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是尊重和保障人权。本文基于对和谐和人权概念的理解,提出和谐环境下发展人权应注意与我国社会在很长时期内仍将呈现为义务取向型社会相适应,同时要坚持对每一个个体的平等关怀和尊重原则、对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特别关注原则、国家公权力在人权发展中的协调平衡作用原则。  相似文献   

3.
吕建波 《魅力中国》2014,(7):293-293,289
公安行政执法权与人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公安行政执法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人权。公安机关是人权保障机关,公安行政执法人员作为人权保障者应当熟悉和谨记人权保障的主要内容。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中实现人权保障的途径有:强化公安行政执法人员的人权保障意识;严格遵循程序正当原则;加强公安行政执法领域制度建设;规制公安行政自由裁量权等途径。  相似文献   

4.
殷仁胜  董伟 《特区经济》2007,219(4):223-225
人权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尊重和保护人权是国家的义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权保护义务的普遍性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特殊性的有机结合,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国家履行尊重和保护人权义务的价值追求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是充分实现人权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们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发展人权事业指明了方向,揭开了新的篇章。文章着重阐述了邓小平推进民主宪政、保障和发展人权的思想,江泽民关于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强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的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对于推进和保障人权,全面发展人权事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玉锋 《魅力中国》2014,(22):313-313
对人权的重视和保护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司法领域人权保护意识最容易被忽略,最容易被弱化。司法机关特殊的岗位要求更应该重视人权,因此尊重和保障人权司法机关要先行,司法工作者要先行。司法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那时真正的人权保护就从应然状态到实然状态了。  相似文献   

7.
刘日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153-156
随着国际人权运动的发展和人权价值观念的普及,立法方面关于保障人权的呼声日益强烈。围绕保障人权这一核心,减少死刑的罪名,严格适用、限制死刑直至废除死刑已成为国际社会不可逆转的潮流。我国作为法制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世界大国,其死刑大量适用的现状与国际潮流极不协调。基于保障人权的理念和与国际立法接轨的需要,有必要对我国刑法总则和分则相关理论进行完善,尤其是对死刑制度重新审视和尽快修改。  相似文献   

8.
韩杰  潘凯悦 《魅力中国》2013,(29):324-324
人权保障必须以宪法为依托,因为人权保障不仅是宪法的重要内容,更是宪法的逻辑源点和价值目标,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是宪法价值的集中体现。人权保障的宪法意义就在于适度控制国家权力以保障人权,这是宪法权威的最好体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宪法诉讼制度不仅是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现实要求,更是广大人民实现权利自救的有效途径。学者们普遍认识到人权保障是宪法的核心价值,强调人权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政的宗旨和目的。有学者指出人权和公民权问题,不仅是宪法和宪法学的主体内容,而且是宪法和宪政的核心和实质所在,是宪法学的理论基点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9.
余燕 《魅力中国》2009,(31):79-80
弱势群体是社会特殊群体,其成因有先天的自然因素和后天的社会因素。和谐社会尊重和保护人权,弱势群体的人权状况是衡量社会和谐的标志。现有法律还不足以保护弱势群体人权,需探求新的保护机制,从而实现社会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政权的力量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权理论,而且也让边区各阶层人民获得了广泛而真实的人权。而边区的人权建设有着其必然的动因: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摩擦对边区的人权造成了直接威胁;土匪武装的袭扰破坏和鸦片的种植吸食使边区的人权面临着现实威胁;经济社会的封闭落后和对人权的任意侵犯使边区的人权保障受到了严重威胁;中国共产党对人权的孜孜追求激发了边区人权建设的内生动力;抗日救国和推行宪政的时代潮流为边区的人权建设提供了重契机。  相似文献   

11.
闫华伟 《魅力中国》2011,(7):308-309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庄严的写入宪法,标志着我们的法治和宪政之路有了根本的风向标。然而宪法中字面的人权变成现实中的人权,则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宪法与人权的关系:刑事法与人权保障有着密切的关系,历来是人权保障的最后一道屏障,素有人权的大宪章之美称,因此,“人权入宪”势必对我们刑事法产生重大的观念、立法和司法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实现打击犯罪目标的刑事诉讼过程中,会发生一些错拘、错捕、错判侵犯人权的现象。刑事赔偿便是对刑事诉讼当事人被侵犯的权利进行国家赔偿的重要制度。完善刑事赔偿制度,是实现刑事诉讼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双重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文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监狱服刑人员的人权保障是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狱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保障服刑人员人权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文章对我国监狱服刑人员人权的构成、保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保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权是宪法和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每一个公民都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农民作为共和国公民,理所当然享有社会保障权.建国以来在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下,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益遭到人为的限制和剥夺.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关键是要破除观念障碍,着眼于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全社会参与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吕梁 《理论观察》2004,1(6):57-58
惩治犯罪和人权保障是刑事诉讼目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体现刑事诉讼价值、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在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方面的规定存在不足,应该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不断化解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以实现利益大致均衡.而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问题已成为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日益凸显的严重社会问题,构建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法律公正价值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法律人权保障的价值理念,也是完善理性法律制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杨静毅 《特区经济》2007,(5):231-233
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除了宪法、公权力的作用之外,民法的作用不容忽视。近现代民法赋予全体社会成员平等的发展机会,彰显权利、实现对人权的保护,建立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保障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权思想是现代人类精神进化的一个价值原点。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民主思想、人权观念有了更加广泛的内涵。实际上没有人权的实现,民主就不可能生根,没有人权的民主只能是空谈的民主。因此,我们只有认真普及人权知识,真正实现人权保障,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才能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丹 《魅力中国》2011,(5):164-165
“刑法是保障人权的大宪章”。从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来讲,首先是保障被害人的利益,另一方面是保障犯罪人不受法外用刑。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应从程序正义开始,程序正义优先于实体正义。本文通过案例介绍,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公安执法工作中人权保障的有关理论,分析了公安执法工作中人权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要牢固树立"群众和保障人权"理念,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着力加强执法监督,提高公安民警法律素质,加强公安执法工作中的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