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发展的"新常态"。中国电建作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电力建设集团,持之以恒坚持国际化优先发展战略,主动搭乘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快车,深耕细作国际市场,国际业务已成为其稳健增长的"重头戏"和"新引擎",奏响了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最强音。  相似文献   

2.
<正>华能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发电企业,截至2016年底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6亿千瓦,同时"走出去"也风生水起,境外业务的足迹不仅扎根于东南亚、澳洲等国家,而且进军到墨西哥、美国等美洲国家,对电力集团具有较强的典型示范意义,树立了电力集团"走出去"的成功样本。华能集团创造了电力集团"走出去"多项第一早在1994年,我国资本市场刚刚起步之际,华能集团所属的山东华能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和华能国际电力  相似文献   

3.
正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电力集团"走出去"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步履更加维艰,必须寻找新的"走出去"途径。一些电力集团巧打"差异化"牌,尽量避免同质化竞争、避开价格战的漩涡、追求独特的生存方式,成为电力集团转变"走出去"方式的利器和出奇制胜的法宝。差异化是避免电力集团"窝里斗"的利器对电力集团来说,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中做大做强做优并非易事,而差异化战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能建紧跟国家战略导向,借助良好政策环境,扎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善作善成,积极构筑多元业务协同发展的国际业务格局。同时,以技术和标准为引领,以承揽的国际工程项目为载体,推动我国电力标准应用,不断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电力工程行业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并依托工程承包,在"走出去"过程中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建了一大批标志性的大型工程项目,带动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电力行业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凭借强大的全产业链业务优势,为全球电力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服务,是我国电力集团"走出去"集大成者。中国能建业已形成"走出去"全产业链优势作为我国电力企业产业链条最完整、涉及领域最广、综合能力最强的电力集团,中国能建现已形成从规划咨询、勘察设计、施工安装、装备制造、投  相似文献   

6.
随着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能源、新技术运用日益广泛,国家在电力工业领域技术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实现了由模仿型为主技术追赶向兼顾原创型技术创新引领跨越.但由于我国电力集团研发能力与国际先进企业还存在不少差距,加上电力技术标准与国际通用标准存在较大脱节,导致电力集团境外经营遭遇的技术瓶颈逐渐显现,技术风险成为电力集团“走出去”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电力集团要"走出去",拼的是实力、能力,需要有"独门绝技",而非靠政府关系、央企身份,这与国内经营有着显著的不同。如何培育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是关系到电力集团能否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电力集团"走出去"要有自己的"定海神针"电力集团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出去"?除了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资金上予以倾斜、经营上提供便利之外,  相似文献   

8.
正国际电力市场已进入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相对于实力雄厚、国际渊源深厚的跨国电力公司,我国电力集团"走出去"经验相对欠缺,"与狼共舞"还欠"火候"。因此,作为国际化后起之秀的电力集团,要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实现经营模式创新,通过实施战略联盟,整合竞争优势,实现市场突围。战略联盟是电力集团"走出去"的有效途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向纵深推进,以前孤立经营的格局逐渐被打  相似文献   

9.
随着薄膜发电、无线电力、移动电网等电力新技术科技兴起和运用,特别是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电力行业加大互联网电力推进力度,成为电力集团"走出去"的新业态。"互联网+"是影响电力企业未来发展最大变量一般来说,电力企业"走出去"往往要跨越地理界线,需通过贸易投资、跨国并购、合资经营、电力工程承包等方式和途径,将资金、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带出国门,走向国际市  相似文献   

10.
正电力集团"走出去"首先是融资方式的"走出去"。随着电力集团境外项目开发步伐加快,必然需要更大资金需求。而目前电力集团资产负债率普遍相对较高,如果仅单靠现行的融资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寻找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而电力资产证券化则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新方式。"走出去"推进电力集团在融资方式上创新电力行业作为典型资本密集型行业,对资金的要求高,传统的融资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电力集团境外业务发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电力集团纷纷将国际化纳入优先发展的目标,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大企业资源向国际业务倾斜的力度,这是电力集团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潮流。目前,几乎所有的电力集团都将国际化作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成为电力集团做大、做强、做优的重要途径与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不断向纵深发展,电力集团境外业务逐渐向高端化迈进,现有的经营模式和产业结构难以满足境外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内部产业整合,切实提升跨国经营能力,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要求。产业整合是电力集团"走出去"的必然选择自2002年底实行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原国家电力公司拆分后相继成立了两大电网企业、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四家辅业集团(2011年9月进一  相似文献   

13.
<正>因修建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而闻名于世的葛洲坝集团,是我国以水利水电工程为主的王牌军,承建了包括世界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电站在内特大型工程。作为我国最早"走出去"的电建企业之一,其国际业务的发展备受瞩目,是电力集团"走出去"先锋队。葛洲坝集团"走出去"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路葛洲坝集团正式"试水"国际业务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4年葛洲坝工程局更名为葛洲坝集团,被纳入到国家56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赋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不断向纵深发展,电力集团境外业务逐渐向高端化迈进,现有的经营模式和产业结构难以满足境外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内部产业整合,切实提升跨国经营能力,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要求。产业整合是电力集团"走出去"的必然选择自2002年底实行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原国家电力公司拆分后相继成立了两大电网企业、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四家辅业集团(2011年9月进一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走出去"的发展进程中,坚持国家站位,积极主动发声,着力推进"一带一路"形象传播,讲好中企海外故事,打造特色外宣品牌,传播中国电建文化,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海外业务发展创造了良好舆论环境,促进了中国技术、标准、设备、文化"走出去"更好地融入国际商业生态圈。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中资企业海外兴业的良好平台,也是企业海外形象传播的重要依托。海外形象传播要坚持国家站位,紧扣国家政策,围绕外交方针,从顶层  相似文献   

16.
以"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为背景,介绍了中国建设标准在塔吉克斯坦成功注册的过程,分享了塔吉克斯坦标准体系调研、对标研究及可行性分析、标准研制、注册审批等一系列过程中的经验。标准"走出去"提高了我国标准的国际话语权,推动了相关技术和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7.
自2001年入世以来,我国电力境外承包工程连续保持十余年的高速增长态势,特别是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更是快于以往,营业规模迅速扩大。工程承包作为我国电力集团“走出去”的主导形式,也是电建企业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新引擎”。工程承包成为电力集团“走出去”的新引擎除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两大国资委直管的电力建设“航母”外,两大  相似文献   

18.
<正>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但改变了全球市场的竞争生态,而且改变了每个企业的生存规则。如何打造低成本的核心竞争优势成为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永恒铁律。近年来,电力集团之所以能在国际市场上"异国突起",其中最重要原因就是依托低成本这个"一招鲜"来"吃遍天"的。低成本是电力集团"走出去"的必杀技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电力企业,特别是电力施工企业开始按国际市场规则开展跨国经营,累计  相似文献   

19.
电力集团"走出去"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然而,与国内经营相比,国际市场面临的不可预见因素更难以预料,经营风险更大,面对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营格局。电力集团要想成为"走出去"的行业标杆,必须大力打造自己的境外经营模式,以确保"与狼共舞"中占据主动,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经营模式是企业经营个性的自我展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开发企业,在承担国家赋予的“建设三峡、开发长江”历史使命的同时,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走出了一条“以投资为龙头,以建设为手段,带动清洁能源行业全产业链走出去,现已形成境外投资、建设、运营、咨询四大国际业务板块”的新格局,树立了电力集团“走出去”新标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