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学明 《广西电业》2007,(10):98-1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用户用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供电可靠性和供电电能质量成为配电网的工作重点,供电的可靠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馈线自动化是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应用计算机、通讯、电子、自动控制等技术和手段,辅以新型配电设备,对配电网进行智能化控制管理,实现馈线自动隔离故障、自动转移供电的功能,使配电网运行于安全、可靠、经济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用户用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供电可靠性和供电电能质量成为配电网的工作重点,供电的可靠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馈线自动化是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应用计算机、通讯、电子、自动控制等技术和手段,辅以新型配电设备,对配电网进行智能化控制管理,实现馈线自动隔离故障、自动转移供电的功能,使配电网运行于安全、可靠、经济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3.
<正>农网自动化模式选择目前农村配电网自动化的典型方案有:智能开关相互配合的馈线自动化、基于故障指示器的线路故障诊断系统、基于光纤通信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和基于公网移动通信的配电网故障  相似文献   

4.
配网自动化是智能配电网的重要基础之一,只是实现了提高供电可靠性、缩短停电时间等部分功能。而智能配电网则是多个信息及功能模块的有机集成,它更加强调提升整个配网的运营水平,提升电网自身的危机处理能力,使之具备故障预警,快速判断,自行恢复等"自愈"功能。智能配电网还能通过先进的电网快速仿真、  相似文献   

5.
统一坚强智能电网是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包含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6大环节,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在技术上包含4个基本特征: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其中,信息化是指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和利用;数字化是指电网对象、结构及状态的定量描述和各类信息的精确高效采集与传输;自动化是指电网控制策略的自动优选、运行状态的自动监控和故障状态的自动恢复等;互动化是指电源、电网和用户资源的友好互动和协调运行。"四化"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信息化、数字化、自  相似文献   

6.
针对配网单相接地故障工况较为复杂,故障选线装置准确可靠性较低,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问题,利用IDT智能配电终端与故障电流暂态分量相结合,研究了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新方法。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故障分区定位新方法能够求出小电流接地故障段的故障参数,并经故障参数判别准确判断出地故障区域,提高了故障定位排除效率和准确性,为配电网运行维护和馈线自动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用户对供电的可靠性、供电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用电质量,须实现用电信息的实时采集与监控,在线监测电力用户负荷变化、电量、电压质量等信息,准确提供基础数据,满足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基于无源光网络综合接入系统EPON的配网自动化通信专用解决方案,实现对电力配网自动化和营销自动化信息的可靠传输,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络数据和用户数据等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及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正通过建立可靠、稳定的配网自动化系统,实时、直观反映电网运行参数,利用"三遥"(遥控、遥信、遥测)功能实现系统线路故障隔离和切除,便于配网运行管理人员及时掌握配网线路运行情况。通过智能开关的应用,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设备利用率,实现电网的自动、优化和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方法的特征在于以变电站10 k V(或35 k V)出现开关的电气量变化为依据,结合数据挖掘的方法对配电网的故障点进行精确定位。提高电网故障的恢复速度,有效减少电网故障所带来的非计划停运时间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正通过有效运用智能电网调度、配电自动化等新技术,优化理顺配电线路跳闸处置流程,打造高效的青岛电网故障处置协同机制,实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流配电网建设的目标。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面推进一流配电网建设。以"国际一流城市配电网"建设为契机,以提高"三率"水平为目标,青岛作为国家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风电、光伏等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配电网,对配电网运行安全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同时,无人值守变电站数量不断增加,使故障的快速处  相似文献   

11.
从配电网业务的自身特点出发,提出了配电网图形平台在维护、展示、电网运行情况辅助分析等方面的设计方案。设计了基于模板差异映射技术实现的矢量图形平台,该平台为多断面、时标型的配电网图形平台,支持图形的无极缩放以及重要信息的突出显示;包含图形维护、断面管理、电网展示、事件管理、辅助分析等几大模块,解决了以往配电网业务相互独立的弊端,为配电网提供了一个电网情况维护、分析、处理的综合性平台。  相似文献   

12.
容县电力公司调度自动化系统于1998年完成了实用化验收并投入使用,目前主要实现了实时遥测量、遥控量、电度量等监测功能,为调度值班人员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有效的监视电网运行状态的现代化手段,在电力系统事故状态下,能够及时地、迅速地为调度值班人员提供运行情况,为调度值班人员对事故处理和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大大缩短了事故处理的时间,减少了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在已有采集数据的现有资源基础上增强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电网经济运行水平也会跨上新台阶,这也是调度自动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iPES的工单系统的功能及实现方法,该系统根据iPES提供的诊断结论产生油气生产设备故障工单和物联设备及其网络故障工单,分别对管井组人员和自动化维护人员进行管理。本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将传统报警故障处理方式转变为智能PDA终端处理,实现了分布式的移动处理、实时传递数据信息、无线物联设备状态的感知和故障反馈的及时处理等。  相似文献   

14.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作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系统,已经实现了数据采集、监控、调度管理等多种功能项目的延伸。为提升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需在明确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管理方法进行优化,以满足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5.
容县电力公司调度自动化系统于1998年完成了实用化验收并投入使用,目前主要实现了实时遥测量、遥控量、电度量等监测功能,为调度值班人员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有效的监视电网运行状态的现代化手段,在电力系统事故状态下,能够及时地、迅速地为调度值班人员提供运行情况,为调度值班人员对事故处理和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大大缩短了事故处理的时间,减少了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在已有采集数据的现有资源基础上增强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电网经济运行水平也会跨上新台阶,这也是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工作开展以后的一项具体工作.本文介绍了利用计算量点,完成实时线损变损计算、电容器投切容量和统计分析、功率因数计算、遥测数据精度自动监测等应用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和配电网工程分析系统。系统基于先进的00P思想和技术,在AM/FM系统与分析模块之间建立了一个基本工程分析(BE0)模块,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和容错能力,并为配电系统各种分析功能的集成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系统还提出了一种新的运行节点编码技术,使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此外在配电网络重构算法中,基于沿环路最小损耗开断定理,构造了支路互换算法,并对支路互换中网损的估算作了修正,使配电网络再组合算法既可找出满足安全约束且实用、网损最小(或配电功率最大)的网络重构方案,又具有满意的计算效率。系统还具有停电分析和恢复供电以及保护整定计算等功能。如此完善的计算分析功能集成于一个实用的配电网决策支持系统,在国内属首次。   该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天津保税区、宝坻、宁河和上海沪南及石家庄地区的13个县的供电局等单位。系统的应用,优化了配电网网络结构,提高了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节省了电网改建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为我国大规模开展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系统适用于各大中小城市配电网及农村电网的运行管理及电网改造等工程项目。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能源工程学院余贻鑫供稿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72号 300072〕②  相似文献   

17.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电力自动化技术在配电运行中受到诸多限制。探讨电力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的应用,有效扩展电网规模、实施远距离供电、提升稳定性和减少运维成本。有关人员应当遵循安全、可靠、递进的原则,充分利用自动化技术,以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容县电力公司调度自动化系统于1998年完成了实用化验收并投入使用,目前主要实现了实时遥测量、遥控量、电度量等监测功能,为调度值班人员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有效的监视电网运行状态的现代化手段,在电力系统事故状态下,能够及时地、迅速地为调度值班人员提供运行情况,为调度值班人员对事故处理和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大大缩短了事故处理的时间,减少了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在已有采集数据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变电站的调研发现,一些一线变电运行人员对于应急响应处理的能力不足。文章基于4G的变电设备远程协助云服务平台研究及应用,综合一线变电运行人员工作信息化需求,借助移动智能终端,实现远程实时协助、设备信息查询、故障位置定位、现场操作视频远程查看、操作演示视频实时下载等,从而让一线变电运行人员能够实时获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提高了一线变电运行人员现场应急响应处理能力,对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打造坚强电网、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途径。广东电网公司中山供电局(以下简称中山供电局)不断加大配电网建设投资力度,完善网络结构及提高设备水平,10千伏配网线路环网率为87.31%,城镇线路环网率达100%,配电网可转供电率大幅提高。为进一步降低配电网故障,实现故障自动隔离和自动定位,智能化配电网的建设也随之提上中山供电局电网建设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