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济南地产是中国内地省会城市地产模式的标本之——师从广东,但又具强烈地方色彩。济南本地开发商把握着市场话语权,外地开发商几乎很难“染指”。不少进军济南的外地开发商和中介商都认定:“济南是一座城堡。”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导刊》2010,(2):26-33
“金鼎”,有传世重器之意。以鼎为荣,自是奖励占有市场较高份额,拥有行业主流地位,并享有广泛知名度和消费者美誉度的跨区域主流开发商。本奖项旨在表彰本年度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与和谐人居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开发商企业,及在各省市具有领先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开发营销能力的品牌开发商。  相似文献   

3.
“暴利、掠食者、纳税侏儒、没有社会责任感、只愿意为富人造房、要把穷人赶出城市”等等劣评,不一而足——中国的开发商为自己也为住房改革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开发商俨然已经成了恶俗的化身,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就在年前,一开发商甘愿成为靶心,放言“房地产品牌就应该是具有暴利的”,一时间惹得全社会口诛笔伐。  相似文献   

4.
随着政府抑制国内房地产市场,中国开发商们开始转向海外投资,追逐在纽约、悉尼买房的中国富人。  相似文献   

5.
声音     
《东南置业》2011,(6):12-12
杨少锋:调控政策越来越紧对于政府的调控手段,多数开发商并不理睬,关键在于他们手中有钱,“钱多人胆大”。2011年宏观调控所有政策的核心,正是让开发商“缺钱”。可以预见,至少在未来一年之内,中国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将会越来越紧。预计从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大量的房企将因为资金链危机而濒临困境。这一轮的调控,不仅仅是中小开发商可能旎訇汰,一些大中型的房企甚至于上市房企,如果不能看清形势,秉持“现金为王”的经营理念,也将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  相似文献   

6.
童大焕 《经营者》2006,(13):90-90
日前,中国社科院的学者曹建海认为,中国有全世界最低的工程造价,却让民众承受了世界上最昂贵的房价。他主张彻底抛弃开发商,通过修改法律鼓励公众自行建房。他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开发商只是社会财富的掠夺者和经济社会建设的破坏者。  相似文献   

7.
5月20日起,我国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开始执行16,5%的新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标准,这是央行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对一向依赖银行贷款的开发商无疑是雪上加霜,资金链日益绷紧,债务风险加剧,四月初,甚至有房地产大佬预言,百日内中国房地产将发生巨变。融资,成为悬在开发商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于是近年来房地产界和金融界一直在沸沸扬扬的REITs又成了业界瞩目的焦点。REITs能成为开发商的救生圈吗?  相似文献   

8.
《中国建设报》的报道称,“香河圈地”案看起来有了结果,欢庆城开发商交回土地,政府回购开发商在建建筑物。相对在香河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其他公司来说,五矿与万科能够得到政府的巨额回购已相当幸运,但对于万科8%的补偿,业主似乎并不满意。因为按购房协议,  相似文献   

9.
核心提示:海南开发商“捂盘惜售”现象,是国际旅游岛获批之下的预期使然。对于处于国家战略地位的建设项目,海南开发商倾力豪赌的机会大于风险,胜算是大概率事件。但这场豪赌,不但面临许多风险,而且由此产生的暗示作用,也为中国楼市埋下了一颗恶的种子。  相似文献   

10.
《东南置业》2009,(1):84-87
鼠去牛来辞旧岁,龙飞凤舞迎新春。 回望2008年的中国房地产,有着太多的深刻记忆,从年初王石的“拐点论”到年中的全球金融危机,无不影响着中国楼市格局的变动.一年多来,政府、开发商、消费者间的缠斗混战,也是错综复杂.政府为“救市”,新政频出;开发商为生存,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乱市”称雄者,更有畋走麦城者,各中喜怒哀乐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对土地资源管理的不断严格,房地产开发热度的不断升温,可利用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作为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第三世界发展中的中国.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竞投城市出让土地逐渐成为开发商获取土地的主流方式。为了获取土地,很多中小开发商利用不断降低自己的利润空间的手法来获取出让数目不多的土地.似乎这已经成为了开发商获取土地的唯一的利器。但事实上,  相似文献   

12.
有人戏说,当前的房价之争是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一场博弈:政府要促房价下跌,保的是民生;开发商采取对策,保的是利润。而这种博弈,近来有愈演愈烈之势:政府要提高二套房首付,开发商便要为购房者垫付一定比例的首付款;政府要从严控制开发商信贷,开发商则自称已从银行贷足款项,如今并不差钱;政府要开发商降价销售,开发商或捂盘惜售,或促使土地流拍,  相似文献   

13.
港资再圈地     
《房地产导刊》2005,(22):43-43
市场表现:进入2005年,以和记黄埔、恒基地产等地产大鳄为代表的港资开发商在内地大量圈地进行众多房地产项目的开发。 缘由探究: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已面临下调的压力,而2004年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却异常火爆,许多香港开发商便将目光投向内地,再次卷土重来。 影响程度:香港开发商在内地“拼命”,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导刊》2007,(3):62-62
随着房地产业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房地产宏观政策及市场走向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尤其是各地开发商、地方政府和广大置业投资者对此更为敏感。因此透过行业峰会的研讨交流,有助于增强行业及市场发展透明度,对各级政府、开发商和置业群正确判断行业动向,及时捕捉投资机会,修正和完善投资决策具有重要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地价构成及地价评估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地价构成及地价评估中几个问题的探讨郎振亮,王晓梅,张飞虎生地价是开发商应向政府交纳的费用。熟地价是开发商总投资中用于购置土地的全部费用。伴随着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地价评估工作作为其中的一个技术项目,也应运而生。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在借...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导刊》2004,(94):60-60
自2003年央行的121号文件、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以来,开发商们倍感困惑。金融紧缩,拿地困难,令无数开发商陷入困局。若图发展,必需先占有市场。然而,无资金之优势,无先进的管理模式,无前瞻性的执行力与思想观念,如同纸上谈兵。谋求的发展之路已是开发们迫在眉睫的问题,中国地产业必需闯出一条适应当前形势下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导刊》2013,(3):42-43
开发商认为城镇化是很好的商机,因为中央很重视,中国也到了发展阶段,大家可以在城镇化当中,通过努力发展事业。但也不能很盲目,因为城镇化牵涉的方面太多,所以当房地产开发商要到一个地方去投资时,要好好调查研究,看看这个城市资源承载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有没有前景然后再看看房地产业的现状,总之要做很详细的调查。  相似文献   

18.
《东南置业》2007,(5):16-16
多年以来,中国的楼市与股市一样,是彻头彻尾的政策市,一旦房地产政策有风吹草动,楼市必然会有所反应。以致有的开发商戏称,中国楼市最大的风险不是市场风险,而是政策风险。  相似文献   

19.
时下,北京不少项目流行起一股风: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业务。那么,中国房子的出口,是否是宏观调控下的无奈之举?这种销售策略能否让开发商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20.
《东南置业》2014,(4):20-21
好房子是和好的开发商一脉相承的。 好的开发商才会带给我们比较满意的好房子,甚至还会有意外的惊喜。如果不知道哪些是好的开发商,那可以调查了解一下它是不是品牌开发商,口碑如何,以前开发的楼盘怎么样,有没有出过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