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利率对控制流动性过剩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流动性过剩的形势下,央行连续多次提高了存贷款基准利率,试图通过利率工具来紧缩货币信贷,减少货币供给,达到化解流动性过剩的目的。本文就是基于流动性的大背景,分析提高利率对控制流动性过剩的有效性,并认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可以有效控制流动性。  相似文献   

2.
沈晓青 《国际金融》2010,(12):32-34
11月份,央行为了加强流动性管理,在月内连续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提高0.5个百分点,调整后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史高点。对于时隔九日,央行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的解读是央行为了对冲10月份外汇占款的大幅增长与控制新增贷款的快速增加,表明了央行为了控制通胀而回笼基础货币的决心。由于  相似文献   

3.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新西兰银行体系对海外市场融资的依赖性强,易受外部流动性变化影响,尤其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新西兰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脆弱性暴露无疑。为了弥补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薄弱环节,从宏观审慎角度加强流动性管理,新西兰央行①实施了以核心融资率为中心的流动性管理新政策,成为继通胀目标制后,新西兰央行推出的又一项货币政策管理工具,这对我国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和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业界大事     
《中国金融家》2010,(12):11-12
央行:控制年末信贷投放节奏 1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在京组织召开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她强调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流动性管理力度,按照宏观调控要求合理投放贷款。  相似文献   

5.
2011年以来,银行间市场隔夜拆借利率波动明显增强。尤其在月末与次月初表现得更为明显。这反映了银行流动性趋紧、货币调控“边际效应”增强的影响,也与存款“冲时点”有一定关联,从而使央行流动性调节与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走势的预测分析,研究改进商业银行流动性考核方式,使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信息播报     
<正>央行发布《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规范银行和境外投资者办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并于2011年10月13日公布实施。银监会拟新规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为促进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银行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剧烈变化,尤其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我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也呈现较大的波动性,但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总体格局仍然没有改变。如何有效解决银行流动性问题,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央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以湖北宜昌市为样本,对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变动的特点、央行政策工具的实施效应,以及央行流动性调控的局限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就当前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监测与调控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动态     
《黑龙江金融》2014,(9):5-5
名词解释SLF常设借贷便利 央行于2013年年初创设了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SLO)和常设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SLF),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互配合和补充,将进一步增强央行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丰富和完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9.
银行体系流动性问题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的热点,充足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也是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正常运行的保证。现代化支付系统上线运行后,流动性管理日益成为影响支付系统支付清算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中央银行的视角出发,介绍了大额支付系统上线后江苏省银行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现状,分析了支付系统发展对银行机构流动性的影响,指出当前银行机构流动性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央行正在建设的第二代支付系统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证券导刊》2013,(4):15-15
为了缓解春节等奖键时期流动性紧张局面,进一步熨平资金面的波动,央行于1月18日即好布公告,启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