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是我国信息产业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加速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新常态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产业政策支持对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从税收优惠、政策性融资、政府研发补贴投入3个角度出发,选取2000~2014年15年的我国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数据,创新性的运用状态空间模型与弹性系数分析方法研究3种政策支持方式对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促进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和建议,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罗勇  高爽 《工业技术经济》1900,38(12):41-50
本文将制造业细分为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引入泰尔指数和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作为产业结构优化衡量标准, 基于2004~ 2017年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 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和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影响的计量模型, 进一步将地区分为东、 中、 西3个区域, 研究了区域差异。结果表明: 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东部区域产业升级和西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促进作用, 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对东部区域产业升级有抑制作用, 对中、 西部区域产业升级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业效率及其技术变动情况进行评估.选取58家营业收入排名靠前的企业集团作为样本企业,结合DEA方法,从微观、静态和动态等角度对产业结构效率、产业整体技术变动情况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从2004~2006年,我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结构效率经历了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虽然总体趋势上升,但整体技术水平却在不断下降.其中的主要原因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是一种竞争力极强的产业组织形式,也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群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该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对促进该产业发展及发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根据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情况总结出了18个影响因素,归纳为产业集群内部及外部因素,再基于我国21个省级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不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国际产业转移趋势越加明显,并且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已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而一国內产业结构的升级,又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产业基础进行不同的产业分工,并且决定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式方法.两广省区作为中国沿海省区,有其独特的优势,两广省区应该抓住国家产业转移的机遇,促进两地的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6.
用综合区位商对泛珠三角地区的区际产业转移进行初步识别.对初步识别中发现的具有转移倾向的产业,进一步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行筛选,找出符合区际产业转移特征的产业及具有承接趋势的省份.最后利用计量经济中因果关系检验,对存在区际产业转移关系的省份进行综合区位商变量的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泛珠三角地区内传统的外向型制造产业已呈现明显的转移趋势和动向;新兴制造业的转移趋势初显,但转移动向尚不明确;同时部分技术型制造业具有跨区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新时期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需求约束的强化和加入WTO后的挑战,使我国的工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空间,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并进一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工业化新时期需要选择新兴主导产业。从产业的增长潜力、就业功能、带动效应、生产率上升率、技术密集度、可持续发展性以及国际比较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制造业中兼顾产业升级基本目标和就业增长重要目标的新兴主导产业是:电子及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纺织和服装、普通机械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应当通过新的产业政策,促进新兴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并加强其对整个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8.
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定性的角度探讨产业转移的类型、动因、模式、效应等,而对产业转移的定量测算却少有研究。本文在严格界定产业转移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定量测算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方法,并结合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1997—2007年区域间产业转移。结果发现,中国产业转移具有明显北上特征,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并不明显。受消费品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影响,消费带动下的产业转移表现为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在出口带动下,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需求增加,导致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了大量资源型产业转移,但机械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还在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中。因此,加快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仍是中国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群体投资是一个产业转移的过程,它对转入区和转出区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了解群体投资作用下地方产业体系的变动,有利于地方政府作出合理有效的相应政策,进一步引导并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为例,分析研究了基于产业转移的群体投资作用下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并指出了这一过程中将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99~2007年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构建分析科技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量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科技人力资源的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人力资源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贡献率呈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梁军 《工业经济》2007,(4):46-4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产业模块化作为新的产业组织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本质,对国际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使价值向效率高端转移,改变了产业创新路径,弱化了产业内不平衡的分配格局,具有促使国际制造业共同升级的机理。中国应调整思路,积极采取措施,抓住并充分利用产业模块化的重大机遇,推进制造业的持续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直接贸易流量和间接产业趋同两种方法实证分析中国制造业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及变动趋势。首先在边界效应模型框架下,考察了产品自身属性差异对区际贸易的影响,重点考察地方保护的影响;其次运用动态估计方法分析了1997—2006年区际贸易壁垒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区域位置、区间距离及地方保护等对制造业区际贸易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在11个制造业部门中,纺织、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的地方保护最为严重,紧接着是交通运输设备、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机械、化工、电子等制造业,而金属冶炼及制品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保护最弱;1997以来中国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势不是趋同而是向着尊重比较优势的差异化发展,我国制造业市场地方保护趋于减弱,市场一体化程度趋于增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促进一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从产业互动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从交易成本、专业化分工以及产业价值链3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浙江宁波为例,结合宁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升级的发展现状,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宁波市制造业升级的互动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趋同已成为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显著特点.通过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和产业分工专业化系数对珠江三角洲9个中心城市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珠三角制造业虽然结构相似程度较高,但已经出现产业分工协作的趋势,珠三角的产业同构实际上更多是区域内产品水平分工的表象,随着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未来珠三角产业将向着分工逐步深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引导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有序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这为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传统农区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文中通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甘肃省产业结构现状的研究和实证分析,可以看出,甘肃省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偏低以及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产业转移新趋势下,甘肃省如何抓住机遇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A效率评价模型,本文选取2000~2009年期间,安徽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资产总值、在职职工数据作为投入产出指标,进行产业效率及其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业效率呈现波动的特征,但整体趋势表现为上升、趋于平稳。规模效率是影响安徽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据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推动力量。因此深入研究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对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东北三省合并后23个工业产业2001~2014年的工业总产值数据,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熵以及β趋同系数多角度分析东北三省工业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从发展方向看,我国东北三省合并后23个工业产业相似系数最高的是辽宁和黑龙江省,最低的是吉林和黑龙江省,从专业化水平及总量和发展速度关系看,东北三省工业产业在农副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形成了区域优势,但在低附加值、产业链低端的开采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还存在不同程度趋同,并提出东北三省工业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应当重点发展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等产业,避免产业间的低端雷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特别是机械设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其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世界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制造中心不断向我国转移,我国正逐渐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机械设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本文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2000年、2002年和2005年我国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表,运用基于"垂面"距离的TOPSIS法和熵权法,分析了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并提出了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东部地区着力推进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西部地区则以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并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为主要经济目标.在此背景下,采用2006~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我国地区发展阶段差异所带来的研发投入、出口等因素对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就全国而言,以R&D投入为表征的技术创新显著推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分区域估计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东部地区R&D投入对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生显著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出口成为中西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主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20.
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产业是装备制造业.辽宁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是要放弃原有的优势,而是继续发挥比较优势,通过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实现工业结构升级.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论证了辽宁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对工业结构升级起到了促进作用,提出了辽宁积极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推动工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