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财会学习》2022,(20):I0001-I0001
举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纲;铸爱党爱国敬业爱岗魂;立企业强寓行业兴盛本;树诚信和谐公平竞争德;筑美丽建材员工富裕梦。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21号为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现将扩大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政策行业范围有关政策公告如下:一、扩大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政策行业范围,将《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4号,以下称2022年第14号公告)第二条规定的制造业等行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  相似文献   

2.
《财会学习》2022,(20):I0002-I0003
一、扩大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政策行业范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政策行业范围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21号,以下称21公告)明确,扩大《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4号,以下称14公告)规定的制造业等行业留抵退税政策的适用范围,增加“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7个行业(以下称批发零售业等行业),实施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以及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的留抵退税政策。  相似文献   

3.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我国自2011年开始实施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到2022年对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13个行业实施大规模全额留抵退税,留抵退税力度不断加大。通过调研,本文分析总结2022年增值税留抵退税的经验和问题,结合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提出留抵退税政策延续和未来留抵退税政策可持续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7—2022年增值税减税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税率下调和留抵退税。本文通过在增长模型框架中建立增值税税率和留抵退税比例影响投资的理论模型,考察了增值税减税改革对经济中资本量、消费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研究发现:2017—2022年的增值税减税改革使经济的资本量增长7.85%、消费水平增长1.39%、经济增长率增加1.14个百分点,转移路径分析表明,增值税减税改革总体而言提升了消费者福利。反事实政策模拟表明,如果进一步扩大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政策行业范围,将所有行业留抵退税比例都提高到100%,可以使经济增长率再增加约0.19个百分点,进一步放大增值税减税改革的经济增长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制度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方金融》2022,(3):I0003-I0004
2022年3月21日,为支持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发展,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有关征管事项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4号)》,本文件自2022年4月1日起生效。  相似文献   

6.
《会计师》2016,(24)
<正>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75号现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留抵税额有关申报口径公告如下: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后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3号)附件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以下称"申报表主表")第13栏"上期留抵税额""一般项目"列"本年累计"和第20栏"期末留抵税额""一般项目"列"本年累计"栏次停止使用,不再填报数据。  相似文献   

7.
一、固定资产计税方法变化对出口退(免)增值税计算的影响依据财税[2012]3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政策的通知》)第五条第(一)项的计算公式,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劳务在计算增值税免抵退税时,应当通过比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当期免抵退税额"两者的大小来计算确定"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  相似文献   

8.
崔军  花培严 《税务研究》2023,(2):130-135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发现,我国留抵退税政策演进在行业试点的选择上遵循了分类管理的政策逻辑:首先,在留抵税额规模大、留抵税额负担重的行业试点;其次,进一步在战略重点行业和民生相关行业实施留抵退税政策。坚持分类管理能够保障留抵退税政策的长期实施:一方面,要针对不同行业分类施策,统筹好产业发展和财政压力;另一方面,要适时调整分类管理政策,提高留抵退税政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稳就业是当前阶段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2015—2021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试点政策对企业雇佣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增加了企业劳动力雇佣数量。具体而言,相比未试点行业,政策使试点企业雇佣规模增加了5.4%。(2)机制检验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扩大市场需求影响企业雇佣决策。(3)异质性分析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就业促进效应对于非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小企业更为凸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提高了企业高人力资本员工数量及其占比,优化企业劳动力结构。本文的结论有助于理解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雇佣决策的影响,为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促进实现稳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0.
钟正生  张璐 《中国金融》2022,(11):70-72
<正>2022年年初以来,中央部署实施了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继续推出1万亿元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同时,还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以及制造业等六大行业的存量与增量留抵税额,新增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此举规模空前,成为2022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举措之一。5月23日,国常会决定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截至5月23日,  相似文献   

11.
朱江涛 《税务研究》2022,(8):114-120
受市场变化、购销周期、税制设置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出现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乃是一种客观普遍现象。对留抵税额实行退税政策有其充足的理论逻辑,主要为消费型增值税性质、税收公平原则和国际通行惯例所决定。退税政策具有多重效应,对企业可增加现金流,降低资金成本,稳定市场主体;对财税收入短期减收明显、波动加大,中长期影响甚微;对经济运行的效果,则视政府与企业收入的替代效应而定。定位于完善增值税制度的重要安排,宜进一步体现留抵退税政策的公平性,充分赋予企业自主选择权;科学确定留抵退税周期和最低标准,大力提升政策运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防、打、惩“三位一体”的留抵退税管理机制,有效遏制骗取留抵退税行为发生;按照有利政策实施和分享与负担对等原则,建立健全规范化制度化的留抵退税资金垫付与增量收入返还制度。  相似文献   

12.
秦燕 《税收征纳》2023,(12):41-43
<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公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43号,以下简称43号公告)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允许先进制造业企业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以下称加计抵减政策)。实务中,需准确把握先进制造业加计抵减新政要点,规避常见涉税风险。  相似文献   

13.
<正>增值税留抵退税作为一项国家调节政策,一方面可以通过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加强企业投资意愿,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促进企业扩大雇佣规模。因此,本文提出假设“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有利于促进就业”,基于此,本文根据2016—2022年部分计算机、通信类等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优化税制结构。党的十八大以来,税制改革进入快车道并取得重要突破,特别是2022年实行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基本建立了适应国际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增值税制度。本文从基层税务机关视角出发,在分析现行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比研究国际上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提出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俞杰  万陈梦 《财政科学》2022,(1):104-118
本文以2018年部分行业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长江三角洲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探究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非国有性质、规模较小、成长性较好、杠杆率较低以及所处营商环境不理想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放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限制与适度缩短留抵退税期限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会计师》2019,(17)
<正>为进一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将部分先进制造业纳税人退还增量留抵税额有关政策公告如下:一、自2019年6月1日起,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部分先进制造业纳税人,可以自2019年7月及以后纳税申报期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1.增量留抵税额大于零;2.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者B级;  相似文献   

17.
黄樱 《投资与合作》2022,(11):184-186
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关键举措。在当前持续推进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形势下,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需要不断优化。文章结合安顺市的实际情况,在阐述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背景和效应的基础上,剖析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完善和简化退税申请流程,以高效、便捷的服务方式切实减轻企业支出负担,增强企业恢复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运用财税政策有效激励企业研发创新是当前理论和实践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2014—2019年上市公司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试点政策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创新,这一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排除其他竞争性假说及更换因变量等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扩大投资规模、提升风险承担能力和促进研发人员雇佣激励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此外,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在民营企业、高科技行业、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更为明显,且政策实施有助于企业的实质性创新产出,加强税收征管有利于放大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为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深化现代财税改革及实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国家始终把教育科技放在重要位置。为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减轻研发机构研发成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自2009年起,国家对内外资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实施全额退还增值税政策。国产设备退税政策实施以来,学校作为八个退税受益主体之一,也是享受退税政策效应比较显著的。如何规范高效落实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是每个学校财务工作者都应主动思考的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钟明森 《财会学习》2014,(10):69-70
正为减轻纳税人负担,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抵减增值税税额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15号),规定:自2011年12月1日起,增值税纳税人初次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支付的费用以及缴纳的技术维护费(以下简称:"二项费用"),可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不足抵减的可结转下期继续抵减。说得通俗点,就是增值税纳税人初次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后续支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