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利用中国地区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收入差距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收入差距与中国自主创新呈倒"U"形关系,收入差距既可以通过扩大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促进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创新,又可以通过抑制消费结构升级最终阻碍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收入差距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其影响显著为正,而在西部地区其影响为负但不显著;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乡收入比均处于倒"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对这些地区而言,适当的收入差距促进了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交通基础设施是助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尤其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地区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选取我国23个省份作为研究区域,利用2010—2019年的社会经济数据,以农村居民地区间收入差距为被解释变量,公路网密度和铁路网密度为解释变量,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公路发展会扩大地区间收入差距,铁路发展会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地理区位因素会对结果产生异质性影响,东部地区的铁路发展对农村居民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构建两地区两部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跨省区人口城镇化迁移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机制,进而选择人口规模与降雨量分别作为工具变量,构建两类互相检验的工具变量模型实证研究,并从工具变量的外生性、必要性、弱工具变量风险以及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四个方面对实证结果做了合理性讨论.研究结论认为当城乡收入差距位于"倒U"理论拐点的右侧时,跨省区人口城镇化迁移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区域收敛,否则相反.环境的异质性影响了跨省区人口城镇化迁移与城乡收入差距区域收敛的关系效应,主要表现在:中部地区收敛效应大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发散,且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上升,跨省区人口城镇化迁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区域收敛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4.
董继红  叶思晖 《技术经济》2020,39(8):191-200
按学历、技能设置的落户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不同人力资本禀赋劳动力的流动性差异,这种流动性差异深刻的影响着人力资本的区域间分布和现代部门产业的空间格局,从而为解释地区收入差距的形成与扩大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户籍门槛变量引入新经济地理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在不同水平的户籍门槛、贸易成本、人力资本份额下,不同技能劳动力的空间选择及地区收入差距变动。研究结果表明,需求与供给效应的彼此强化使得低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劳动力在同一区域聚集,但因技能而设置的户籍门槛作为分散力阻碍了低技能劳动力的空间聚集过程。伴随区域一体化推进,贸易成本不断降低,高技能劳动力将在发达地区高度集聚,而如果户籍门槛保持不变,低技能劳动力将均匀地分布在两个区域。高技能劳动力的地理集中是导致地区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降低贸易成本能够有效缩小地区收入差距,而降低户籍门槛或提高人力资本份额均使地区差距变得更大。本文进一步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的劳动力回流现象、人力资本的迁移趋势、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地区收入差距的收敛和发散趋势,发现经验数据与理论命题的结论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金融抑制被认为是导致我国扭曲的金融发展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而东西部金融发展的市场化水平差异使得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也表现出非完全一致的关系.本文运用面板单位根和VAR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均表现为非同阶单整变量,从而并未支持二者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存在;但从短期来看,西部金融发展显著的构成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Granger原因,而这种因果关系在东部地区却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收入差距时空分异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ESDA-GIS、空间变异函数、重心迁移与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2000和2011年全国3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分异格局、总体趋势、空间异质性和相关性进行研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地级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中部南方北方的趋势,具有较显著的全局正相关关系,存在空间集聚特征。11年间,城乡收入比的重心向东北迁移;收入差距显著减小的地区多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地区,而黄河流域是收入差距显著扩大最集中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冷点区大幅扩张而热点区大幅收缩。地级城乡资本投入比,第二、第三产业集聚,城镇化率和空间滞后变量将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乡劳动力比则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收入分配视角下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柳  赵军 《技术经济》2012,31(4):114-119
利用2003—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将城乡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并将该指标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引入线性计量模型,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设计反映环境质量的综合指标,探讨了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不公并不必然带来环境质量恶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随着人均产出的上升,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不存在;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会显著影响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
霍红  张次兰 《经济师》2007,(9):113-114
文章从国家的收入等级、地理区域和经济体制角度出发,对中国收入差距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自1980年以来,尽管世界收入差距的总体水平先上升、后下降,但是中国收入差距却一直在上升,居于世界较高水平,且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在扩大。  相似文献   

9.
从房价上涨与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现实状况出发,探讨房价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内在联系。在地区之间原始资本积累存在差异的基础上,进而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了房价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加剧作用。以住宅商品房销售价格为主要解释变量,利用1998—2015年中国30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采用POLS、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检验了房价上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随后,通过Moran's I指数对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进行了测度;最后,引入SAR模型和SEM模型,对地区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回归结果认为,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效应,而房价上升将加剧我国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2000年到2018年期间的30个省份(除中国港澳台地区、西藏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DID)方法估计了2007年工业用地市场化政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主要得到三个方面的结论:(1)工业用地市场化政策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运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这说明,土地市场化改革对于城乡收入分配有重要影响。(2)探究了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发现该政策可以通过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市场化程度和助推人口城镇化,从而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扩大。(3)异质性分析表明,初始建设用地资源禀赋越高、初始土地财政依赖度越强的地区都会显著对政策效果起到负向作用;采用系统聚类算法划分区域,发现在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中,政策与地区交互项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别不显著、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11.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区域经济走向协调发展的路径和相应的空间组织架构,系统阐释了党和政府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述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也体现了这种转变。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差距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对我国"十五"时期区域差异特征的深入分析,认为由于计算口径和生活费成本的影响,各地区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存在明显的差异,城镇居民的收入差异小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异,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偏低.本文认为,"十一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应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缩小区际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和社会发展的公平化.  相似文献   

14.
《Research in Economics》2020,74(2):131-139
Previous studies on regional convergence in the US have employed varied methodologies and yielded different conclusions. Some authors report evidence that convergence has grown stronger in recent decades, while others find recent years have seen an end to convergence. We test for convergence with a method that allows for structural change. We find, first, that there is little overall evidence for convergence within the US. Results also indicate a series of positive breaks in the 1980s, indicating movement away from convergence was pronounced during this decade. Diverging housing costs may have played a role in limiting convergence.  相似文献   

15.
构建区域技术创新平台是推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式。探讨了区域技术创新平台的概念、构成与运行机制,最后具体分析了大涌红木家具专业镇的技术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6.
区域优性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深入分析了区域优性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揭示了区域优性文化的资源优化整合效应,并以硅谷模式和温州模式为例,阐明了区域优性文化对区域企业成长的作用力。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有利于区域企业“快生”、“长大”、“做强”的优性文化环境,关键在于实现五个方面的文化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7.
所有制结构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中西部地区应把所有制结构调整作为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 ,应率先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降低国有化程度 ,拓展市场发挥作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充分发挥区域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文化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认为,区域文化在以下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重要影响,主导人们的经济思想、价值观念;促进企业文化和产品品牌建设;推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提升区域形象,有利吸纳人才和招商引资。要充分发挥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以上作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对区域文化进行全面的整理,发掘;2.弘扬区域文化中的经济思想和价值观;3.对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扬弃;4.发挥区域文化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区域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本文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1988-2009年间中国各省区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存在着全域范围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大;另一方面,局域相关也显示出中国局域性的空间集聚特征越来越明显。以一个表征市场潜能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为基础,本文通过计量分析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经验分析表明,空间溢出效应是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潜能每增长1%,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将提高0.47%,超过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弹性值。当然,实证分析也发现这种空间溢出效应会随着地区间距离间隔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0.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能否提升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能否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对区域自主创新联盟进行了研究,并对基于自主创新联盟的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目标、整合模式和整合策略进行了探讨。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联盟发展,加速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必将促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