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波 《中国市场》2013,(20):19-20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三大经济区之一,但是其内部各城市经济发展却存在着严重不平衡的现象。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地市的2010年的22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表明:广州、深圳为珠三角地区最为发达的城市,东莞、佛山、珠海为珠三角的次级核心城市,中山、惠州、江门、肇庆为珠三角的相对落后地区。并在文末指出应通过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珠江口东岸地区功能布局,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发展水平等措施达到缩小内部经济发展差距,最终实现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粤港共同推进大珠三角经济合作,把大珠三角建设成为世界上最繁荣、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3.
江暮红 《商场现代化》2012,(33):128-130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出口型为主的珠三角中小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激烈程度甚至超越了1997年金融风暴的打击。本文从珠三角中小企业生存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产生困境的原因,并以广州金融高新区为例,提出产业金融可以助珠三角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观点,希望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重返珠三角     
2003年8月,肆虐全球的热浪从美洲到欧洲,法国为此付出了数百人生命的代价。地处华南亚热带地区珠三角的热度是可想而知的。此时此刻《中国科技财富》三名记者带着众多媒体质疑珠三角的疑惑,顶着烈日骄阳从  相似文献   

5.
《商务周刊》2008,(7):26-32
3月中下旬,《商务周刊》记者深入珠三角,就为世界瞩目的广东企业迁移状况展开调查,记者先后走访了广州、云浮、佛山和东莞等城市。试图按照珠三角产业转移"产业走廊"的路线,通过给读者  相似文献   

6.
吴西顺  丁美智 《消费导刊》2012,(7):68-68,70
一、概念界定 我国现有四大区域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南经济圈。珠三角有“小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小珠三角”主要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等9市组成;“大珠三角”,一是“小珠三角”加港澳,一是粤港澳。本文把珠三角主要界定为广东省,重点研究汇率对加工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解读珠三角区域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艳丽 《大经贸》2009,(2):12-15
九城市重新定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下简称《纲要》)对珠三角9市进行了重新的规划,《纲要》在珠三角9城市现有发展基础上,提出9城市需错位发展,形成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发展格局,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9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到2020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纲要》同时冀望,珠三角能探索出促进城市群之间一体化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已经达到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沿海的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内陆的湘鄂赣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等地区出现了现代化的城市群,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都市生活圈,这些发展成果都得益于国家大力支持经济发展,鼓励城市建设,打造具有一方特色的现代化都市经济圈,围绕这些都市圈开展经济建设,以期利用都市圈的核心辐射作用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进而使我国城镇化建设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珠三角作为我国南方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城镇化建设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2012年末,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达83.84%,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己进入城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成为华南地区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珠三角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也得到极大提升。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的、协同的过程,涉及到发展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铁 《北方经贸》2013,(8):9-10
珠三角地区包括了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惠州、江门和肇庆等九个市。其中,江门、肇庆由于受制于某些不利因素,先进制造业发展速度较慢,属于珠三角后发展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后发地区)。珠三角后发地区推进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增强企业创牌意识,坚持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自主品牌内涵;拓宽品牌营销渠道,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周野 《商》2013,(18):242-242,237
珠江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不只是需要促进整个区域布局不断地完善,还是有助于加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物流经济是珠三角经济发展基础,也是珠三角产业发展经济亮点,还是发展珠三角物流经济发展基础。为此,发展珠三角地区物流经济发展不只是需要考虑到珠三角经济,还需要实现物流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此,珠三角地区物流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本论文选择珠三角地区物流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物流经济概念和层次,分析其存在问题和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的整合与协调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珠三角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如何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应该考虑的问题。因此要开展珠三角周边地区的区域联动和协作,进行区域分工和合作,达到珠三角和周边地区合作共赢的目的。本文介绍了珠三角共同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经济危机给珠三角带来的经济影响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在以广州为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促动下,正逐步稳定的向前发展.珠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进程,也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和珠三角主要城市贸易增长的空间联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各主要城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销售额数据,借助于偏离-份额分析的空间扩展模型,对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区域的城市贸易增长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普遍存在贸易商品销售同构现象,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空间联动作用总体上并不明显;但上海、广州、深圳对周边城市的空间辐射作用比较突出,上海和广州分别承担着周边城市进口港的职能,深圳扮演着境内对香港出口通道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加快珠三角西岸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桂生 《商业研究》2006,(17):144-145,182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深圳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珠三角东岸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全国重要的IT制造基地之一。然而,珠三角西岸在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竞争中处于弱势,为此,改变珠江口“东强西弱”的局面,加快珠三角西岸的经济发展,对整个珠三角的经济振兴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从 CEPA的效应看香港和珠三角合作的利益分享问题 CEPA下香港和珠三角所分享到的利益是不同的,这可从 CEPA给双方带来的效应看出.双方利益分享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同时也是利益创造的过程.而 CEPA下香港和珠三角主要是通过双方的产业结构升级来完成利益创造和利益分享的.合理的产业结构产生经济增长,是产业利益分享的前提. CEPA下香港和珠三角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是实行香港和珠三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两地的资源整合,达到优势互补,实现双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基本思路是广东做制造业的基地,香港做服务业基地,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CEPA的本质就是实现生产要素重新配置,主要通过合作双方的产业结构调整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农机市场》2005,(6):18-18
夏季来到,对于珠江三角洲的企业来说,又一段难挨的日子来了。市场比气候还热2004年,全国除东北地区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外,其他地区电力供应普遍吃紧,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严重。因为曾经吃过拉闸限电的苦头,这些地区的企业纷纷索性自备发电设备,一时间,昔日寻常的柴油发电机成为珠三角企业的抢手货。目前,在珠三角发电机市场上,广州柴油机厂、潍坊柴油机厂等众多本土品牌的柴油机厂家的产品走俏,就连美国、日本、欧洲柴油机企业也开始大规模地抢滩登陆,自备发电机市场一片热闹景象。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以追求人、财、物的合理利用为方向,以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追求更大的利益为目的。本文分析了加强珠三角地区企业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提出要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系统管理和过程管理等科学管理方法对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同时提出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经济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鲁诚至 《商业科技》2009,(29):47-49
珠三角产业同构现象广泛存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了“重复建设”论的错误,接着基于产业盈利和对区域增长绩效等指标对珠三角同构产业问题进行研究,最后运用奥地利学派相关理论论证了相邻地区区际产业同构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方俊明 《市场周刊》2007,(11):14-14
近年来,大珠机场群的竞合一直备受关注。民航总局人士表示,为有效统筹各方合作,中央和粤港澳民航机构官员将参与新的协调机制。研究又建议,先建立以香港机场为核心的南珠三角区域多机场系统,进而向香港、广州机场为“双枢纽”的目标进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最近,以炒棉花发家的温州商人贾老板突然发现,他与亲属前两年在深圳、广州、珠海等珠三角地区购买的十几套商品房,不论是租金还是房价都上涨了许多。尤其是深圳的3套房,价格上升飞快,涨幅已经高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