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产品成本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的畜牧业生产结构中,以养猪业为主,猪肉在肉类总量中的比重占60%以上。我国的耗粮型家畜占牲畜总头数的50%左右,而全世界草食型家畜占牲畜总头数90%。草原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牛羊肉、牛奶、毛绒等生产方面是不可替代的。通过畜产品成本比较优势的测度,确定不同草原类型区畜牧业生产方向,对推动草原畜牧业发展,增加肉蛋奶的有效供给,有效地减轻粮食生产的压力,进而推动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43亿亩草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北部的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省(区)的边境地区。聚居在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上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目前我国的畜牧业生产主要依赖天然草原提供饲草,而天然草原大都干旱缺水,据统计全国平均单位面积年迳流量为27.64万立米/平方公里,而草原地区仅4.85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我国北方草原畜牧业系统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变化以及在可持续实践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草原畜牧业系统可持续发展中政策设计和运用方面的一些主要问题。研究认为,从过去20多年北方牧区草原畜牧业改革和发展历程看,制度、政策和技术应用等方面总体上是沿着有利于草原畜牧业系统可持续发展进步。但是,要从根本上逆转草原退化趋势,建立起可持续草原畜牧业生产系统,必须构架新的政策体系,以引导牧区控制牲畜数量、建立完整草原产权体系、增加草原建设投资、促进牧区人口向外流动。  相似文献   

4.
正8月15-17日,我们组成联合调研组赴青海省河南县开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建设专题调研。期间,调研组下草原、进毡房,查看当地草原资源保护建设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情况,并与省、县、乡、镇、村各级干部和牧民代表座谈,聚焦当地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总的看,河南县作为传统牧业县,在草原保护和现代草原畜牧业建设中起步早、推进快,以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为依托,取得了积极成  相似文献   

5.
草原畜牧业生产成本核算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畜牧业提供的主要畜产品包括商品畜、牛羊肉、绒毛等。准确核算草原畜牧业生产成本对草原畜牧业比较优势的确定、不同草原类型区主导生产项目的选择、牧户经营模式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草原畜牧业实际和会计学原理,对完善草原畜牧业生产成本核算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草地面积广阔,占国土面积的40%,如此大面积的草原需要合理管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草原建设已经和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有关管理部门对其管理不是非常完善,导致草地资源面临枯竭,降低了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必须要加强草原建设,特别是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对草原生态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实现草原建设的高效、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青海省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草原畜牧业是以草原为基础,进行草地资源保护利用、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及其产品加工经营,获取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人均粮食较少,而草原面积辽阔,尚未充分合理利用的国家。这种情况下,发展吃粮较多的猪、禽等,不能不受一定的限制,而发展食草的家畜,则有较为广阔的前景。研究我国饲草资源的利用问题,既是我国发展畜牧业,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一项带有根本战略性的长期任务,也是当前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现就内蒙古自治区的情况,谈一些饲草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信息广角     
我国加大畜牧业发展 环境治理力度 为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将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中的草地生态恶化、饲料资源短缺、规模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农业部提出,牧区畜牧业要将草原建设与畜牧生产并举,实现草畜同步增长。在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和三北生态脆弱地带,要积极种  相似文献   

10.
<正>草原生态畜牧业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草原畜牧业生产的系统工程体系。换言之,即  相似文献   

11.
紫泥泉种羊场是国家四大种羊场之一 ,也是国家级重点种畜场 ,是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的诞生地。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畜牧业生产陷入困境。提高草原畜牧业经济效益是现阶段草原畜牧业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一、畜牧业经济运行现状党的十四大后紫泥泉种羊场不断深化改革 ,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畜牧业经营方式。 1 997年在保证育种群的基础上 ,将其余牲畜实行“铁畜制” ,公有私养 ,并将草场划分到户 ,有偿使用 ,实行草原监理站监督制度等。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牧民积极性 ,保护了草地资源。但我场畜牧业生产还存在一…  相似文献   

12.
生态约束下牧户草地规模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牧场、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是实现牧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本文利用我国主要牧区省份234户放牧牧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在考虑生态约束和兼业化的背景下,通过估算牧户牧业生产的C-D函数,构建并求解牧户草地规模经营决策模型,分析论证了草甸类草原在畜牧业生产中较草原类草原、荒漠类草原具有更大的规模效应;然后据此分析了各地区牧户草原流转意愿、牧户最优草地经营规模、牧户最优劳动力投入量等问题,并指出其政策内涵。  相似文献   

13.
促进西部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与分析,认为利用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的草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原畜牧业,既提高了国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又促进了西部农业经济的区域开发;既提高了畜牧业在西部农业中的产业地位,又增加了西部农民的现金收入,缩小东西部农民的收入差距。为此,目前应把发展草原畜牧业作为西部畜牧业发展的重点。文章还根据目前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加强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青海省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原面积居全国第四位,可利用草场4.74亿亩。以牦牛、藏羊为主的草地畜牧业是青海最具特色、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由于牧民采用传统的分散经营方式,草原超载、过度放牧、牲畜生产性能下降等问题始终存在,导致草场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牧民生活越来  相似文献   

15.
我国饲料原料短缺的形势依然严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科技培训》2011,(4):41-41
面对我国饲料原料短缺的严峻形势,必须尽快改变当前蛋白质饲料严重不足的状况,更好地维护畜牧业的基础地位。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乔玉峰分析:“发展好饲料原料产业,是发展畜牧业.丰富民众‘菜’篮子的基础.也是完成‘十二五’期间关于实现畜牧业的产业化,保证生产方式转变,实现安全生产和转变草原牧区生产方式这三大任务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荣浩 《水利经济》2004,22(4):27-30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牧区水利在草原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根据草-畜能量转化原理,提出牧区水利经济效益评估与计算原则、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二次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并以实例验证。这种计算方法把草原生态保护、畜牧业生产与水利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反映牧区水利在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和贡献率。  相似文献   

17.
一草原是我国重要的国土资源,大部分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和边境地带,对其开发和建设,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在国土整治中,草原也是一项重要内容。牧区落后的生产方式,在经济体制改革后,受到了强大冲击,最显著的标志是,实行牲畜归户、草原承包责任制后,人们将养畜与种草紧密结合。把草原生产作为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注重建设养畜,从而带来草原保护、建设工作的重大转折。国家颁布了《草原法》,有关部门正在讨论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对于以畜牧业为重要支柱产业的大草原地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传统生态与民俗文化极具特色。一旦将畜牧业融入到旅游业,草原将成为"绿色金子"。然而目前草原的畜牧业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财政自给率低、总体经济实力较弱等一系列制约因素。因而寻求联合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是一条可选的出路。本文站在发展草原牧区经济的角度,力求找准草原畜牧业与旅游业的契合点,克服草原畜牧业融入旅游业的制约因素,找到畜牧业融入旅游业的路径,最终实现草原畜牧业与旅游业的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9.
海东市草原奖补政策的实施,不仅强化草原生态保护,还有效地促进全市畜牧业生产发展,调动了农牧民保护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基本实现了促牧增收效果明显、转生产方式保市场供给、人工种草势头高涨。主要存在草原经营管理、农区畜牧业发展、规模养殖和合作社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采取措施主要是积极推进"农牧互补"共同发展、积极发展人工种草、巩固完善草场承包责任制,保护好基本草原、大力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20.
历史时期草原的变迁与牧业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拥有辽阔的草原,但畜牧业生产却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本文对历史时期草原的变迁与牧业的兴衰进行了探讨。历代王朝,重农轻牧,并向草原地带大量地移民和屯田,使大片草原转化为农田或遭破坏。而草原畜牧业则由于得不到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始终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建国后,由于受“以粮为纲”思想的影响,在草原地区继续盲目开荒,使草原严重的沙化、退化。另外,对草原只用不管,一味追求牲畜头数的增长,使草原超载、过牧严重。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对草原加强科学的管理,保持畜草平衡,才能使草原畜牧业协调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