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这个提法不是中国人提出来的,这是外国人的看法。日本人认为中国具有日本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特点,产业结构从重化工为主转向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增加贸易顺差,本国币值升值,中国目前已具备80年代初日元升值的基础。在制造业上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新加坡人认为:中国制造在各国还未意识到的情况下以其充沛的活力发展着,大批低工资的劳动力和可塑的工人是中国竞争的优势。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使地方自主管理权限提高,广州、深圳、天津、苏州、浙江、上海、大连、武汉等十多个非常具有活…  相似文献   

2.
<正> 问题的提出 2001年5月,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第一次提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即世界制造业基地),日本世界生产大国的地位已开始动摇。在我国国内有关中国是否能够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也展开了大量的讨论。大部分人认为,我国只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已成为局部的世界工厂;而在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产业,还不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规模和水平,但是在将来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但其前提是要加强国内制造业基地、特别是先进制造  相似文献   

3.
"世界工厂"与中国企业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将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那么 ,中国制造业如何确立自己的“世界工厂”地位 ,制造业中的企业个体如何在“世界工厂”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是当前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世界工厂”移向中国在 18世纪 ,英国是当时最强盛的工业国 ,其工业产品遍及世界各地。在 2 0世纪 70— 90年代 ,日本的汽车、半导体、家电电器、机械设备等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引导着世界的潮流。可以肯定 ,在历史上英国和日本都扮演过“世界工厂”的角色。中国入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使“无扭曲竞争” (untwistedcompeti tion…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关于“中国制造”的话题倍受关注。一时间,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将再现当年“美国制造”和“日本制造”辉煌的说法不时见诸媒体。然而,就在中国制造的商品占领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份额的同时,面对美国贸易法337条款,引发了中国制造业对中国信用的反思。337条款对“中国制造”的杀伤力比反倾销更厉害  相似文献   

5.
《公司》2001,(10):25-26
一、日本“入关”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 1955年9月日本被接纳加入关贸总协定,成为真正式缔约国。根据关留总协定各成员国应承担的义务,日本被迫于1964年开始实行外汇自由化,且又于1967年实施了留本自由化。而当时,日本国内经济刚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轻工业在其产业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重化工业还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在产业组织方面,当时日本企业生产规模小,没有实现规模经济,企业之间存在着过度竞争。在这样一种环境态势下,“入关”后的日本经济面16着巨大的压力。 二、日本理论界对“入关…  相似文献   

6.
日本、韩国分别于1955年9月10日、1967年4月14日加入关贸总协定。在“入关”前,两国的汽车工业均处于起步阶段;但“入关”以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两国的汽车业却一步步壮大实力,目前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根据有关的资料来分析,笔者认为:日本、韩国汽车业“入关”后之所以能腾飞,除了与当时的一些国际因素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两国在“入关”后采取的宏观控制、对外合作、适度限制、创造条件等四大举措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工厂”的讨论,大体是由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首次提到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而引发的。从文献看,国内学术界、产业界集中讨论这个问题是在2002年第三季度,讨论集中在什么是“世界工厂”、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工厂”以及中国何时能成为“世界工厂”几个问题上。至于中国成为所谓的“世界工厂”要付出什么样的成本与代价,则是近两年人们才开始注意到。在谈论这个话题的文献中,有几篇是不能不提的:——2004年4月28日,“搜狐财经”发表赵晓《中国世界工厂的美景与破坏增长的困境》一文,论述了“中国的‘世界工厂’化进程与不能承受之重”。文章指出,中国自身的资源势必难以支撑传统工业的持续增长,环境的恶化亦更难以支撑过去那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文章呼吁:“中国人首先有必  相似文献   

8.
吴双 《活力》2008,(4):61-61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制造业国际流动加快。由于美国、日本等国出现经济衰退和产业升级等原因,近年来出现了“世界工厂正在转向中国”之说。应该肯定的是在这场制造业全球流动中,中国能否成为制造业全球流动的目的地和收益者,还要看中国自身的条件发展战略。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工厂,不能仅仅看制造业产值总量,更为重要的是看反映制造业水平的指标,特别是制造业出口品全球份额,高新技术产品和创新产品全球份额,国际品牌的“中国制造”和中国企业数量。  相似文献   

9.
王进昌 《齐鲁质量》2003,(12):29-29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业内目前关于“中国制造”的话题众说纷纭。一时间,中国将变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将再现当年“美国制造”和“日本制造”辉煌的说法不时见诸媒体。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第一个十年是“中国制造”的十年,第二个十年将是大宗商品的十年。前十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为全世界制造产品;第二个十年,中国对各种大宗原材料庞大的需求使中国成为影响全球大宗商品领域的重要一方。因此,大宗商品将是继“中国制造”之后,中国影响世界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工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条件、环境和任务都发生了很多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应该不仅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成为世界工厂,而且应当把在知识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领域,特别是在基础制造工业领域成为世界工厂作为中国工业发展的目标.为此,我们必须弄清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优势和差距.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世界工厂”已有30余年。30多年来,中国出口在全球出口的占比从不到1%上涨至2011年的10%左右,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工厂,2010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商品生产同,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比重增至19.8%。  相似文献   

13.
“世界工厂”不提也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联合国《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商投资最多的国家,目前世界500强公司中已有近400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在我国入世之后的第一年,已经显现出这样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生产基地设到中国,将其亚太区总部迁往中国内地。于是在2002年中,出现了一个乐观的预言:中国即将成为“世界工厂”。针对这一话题,立刻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质疑“世界工厂”的提法:怎样才能算是“世界工厂”?“世界工厂”到底是中国的现实还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到底应不应该以此为目标?全…  相似文献   

14.
或许,在10年之后,你会穿着越南制造的皮鞋,开着泰国制造的汽车,拿着马来西亚制造的手机下载韩国歌曲,然后给印度的售后服务公司打电话,让他们来给菲律宾制造的笔记本电脑升级。再也难有哪个国家能成为中国一样大而全的"世界工厂"。即使是中国,一枝独秀的日子也过去了,自愿或不自愿地,都必须把部分制造业分流到其他国家。取而代之的是,各国根据本国情况发展各自擅长的制造领域,既竞争又互补,谁也不能"垄断"全球制造业。  相似文献   

15.
云霞  覃智勇 《数据》2009,(5):15-17
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人们再度把目光聚焦到“中国制造”。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历史,我们憧憬着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然而,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及其引发的资源巨额消耗、环境急剧恶化引起了世界的不安,中国制造业发展已经到了重要关口。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制造业需要怎样的方向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总编时议     
中国经济触底之后? 日本《产经新闻》、德国《商机》等报道:2008年,绝对是中国的重大转折时期。主要根据是2008年中国人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GDP达到4.32万亿美元,人均已超过3260美元。日本是1975年超过3000美元。日本在1964年办东京奥运会,1970年才办世博会,而中国在2008年至2010年前后不到三年时间就完成两会。事实也表明:中国已从“世界工厂”转成“世界市场”,比前30年具备了更大优势-因为在今天,有市场就有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已是制造大国”……这些频现报端和热于嘴边的言辞表明,中国人似乎对制造业兴趣盎然并且信心十足。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最近又重新把制造业定位成其第五大支柱产业,怎不叫人对“中国制造”的能力心怀仰慕。但是,在“中国制造”的背后,  相似文献   

18.
200多年前,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而成为“世界工厂”,其制造业产值在全世界的比重曾经达到20%,生产了全世界53%的铁、50%的煤,甚至在19世纪30年代,英国拥有的机器数量一度比全球其它地方的机器总数还要多。以后,德国、日本、美国都当过世界工厂。而今,这些国家已进入后工业社会,传统的钢铁、家电、纺织等制成品行业成为夕阳产业。谁来填填补这个空白呢?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经1/4世纪,最大的成就就是印证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制造”满足了自己,也风靡了世界。世界工厂不仅在大量制造畅销世界的商品,也在制造中国自身—中国的业界和劳动大军,中国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中国的生产方式和能源、资源的消耗方式,等等。有识之士呼吁:我们应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产品取胜走向品牌取胜;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财富智库。中国已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跨越,中国的制造能力已震慑了整个世界。日前结束的博鳌论坛首发年度报告称:以中国和新兴市场为代表的亚洲经济力量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坚,中国的快速发展已汁周边国家产生带动效应。中国的喷嚏已足以让世界经济感冒。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以其高增长成为世界奇迹,“日本制造”以其价廉物美而风靡全球。然而90年代后日本经济转入长期低迷徘徊状态,一夜间许多大中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日本学界称之为“失落十年”。“日本制造”的起伏,对于眼前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制造”有什么值得汲取的经验与教训?特别要想想核心技术领先能力、扩展本土经营能力和国际化经营能力,以及吸引和留住技术人才等方面,中国企业需要登高望远,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