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天宇 《浙商》2010,(13):102-102
一个人、一个企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利益相关方希望他成功,推动他成功。  相似文献   

2.
伊砾 《上海工商》2003,(2):33-33
吴振来是一个根本色的人。他的本色不仅从他渔民一样的外表上看得出,百且还表现在他对人、对事的磊落和坦诚上,他从不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运筹帷幄的企业当家人。  相似文献   

3.
提到公司治理,国内有一个人是绕不过去的,他就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李兆熙。他人生中有17年是在企业实践,有20年是搞企业研究。从工厂车间到企业研究,从国内到国外,从微观到宏观,在一个个课题的研究中,他一直在尽自己的力量推动着中国企业公司治理的正规化。  相似文献   

4.
郑鄂鑫显然不是一个很容易改变自己思路的人,与他聊天,很难让他跟随你的需要深入,于是,你只有倾听,然后从他话题中寻找“突破口”。他可以把话题扯得很远,你甚至觉得他在“显摆”,因为那些关于物流、现代企业制度、成本核算,以及为了证明现代物流多么重要的成功案例,让人觉得是一个教授在讲MBA课程里的实战案例。  相似文献   

5.
周梓悦 《商务周刊》2009,(22):58-59
伍德克是个“中国通”,给人感觉温和亲切,具有德国人身上的严谨,也不失美国式的小幽默。作为一个拥有1400多家会员企业的商会的主席,他为争取欧盟在华企业合法权益游刃于政府高层与中国媒体中间,为他所代表的欧盟企业争取着尽可能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周忠华 《商界》2003,(12):12-17
他无疑是这样一群人的杰出代表:既有良好的直觉,又有超常的意志;既有鸟瞰世界的视野,又有纵横世界的气概。在传媒眼中,他是一个狡猾神秘的股市炒家;在实际的企业运作中,他又是一个低调沉默的产业高手。严晓群的故事,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企业家,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于他思想的深度;一个人,思想的广度决定他人生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赵晶 《糖烟酒周刊》2004,(23):B004-B005
在与企业的多次接触中,我们发现白酒企业多数人存在着不知用什么人的问题。企业负责人招聘人才只有一个要求:“三年以上工作经验,有成熟网络”。再问他:“其他的要求呢?”他再也想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8.
薛瑞众 《华商》2011,(12):38-38
他沉稳、睿智、专注、谦虚,受人敬重,引人钦佩120多年来,他一直专注于自己的老本行——不锈钢业,执着于心中的不锈钢梦想,致力打造一个“史氏不锈钢王国”!他,就是有着多重身份,努力、勤恳的江苏实业企业家史存龙。  相似文献   

9.
刘林 《中国工商》2003,(6):116-120
本文访问的是黄河三角洲上的一个敢担风雨、自强不息的人。是他把一个不起眼的乡办小厂变成了一个全国闻名的大型企业集团;他的创业轨迹,他的思想和情感。会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呢?  相似文献   

10.
《中国供销商情》2005,(3):64-64
曾经有一家环境清理企业的经理,在企业经营惨淡、举步维艰时,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苦苦思考了3天,想出一条救活企业的妙计:他送给全国70家最大的化学企业的总经理每人一张模模糊糊的照片,照片上有一个人身穿白净带头兜的防护服,正小心翼翼地用长夹子从一个冒头蒸汽与泡沫的污物池中往外拉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1.
任正非试图把华为从“狼性组织”变为“狼狈组织”。他通过《华为基本法》,以一个人的思想聚集一群人迈向一个目标。他以全员持股制度保证了华为15年的繁荣。当他意识到很多企业垮在管理难关,他抛弃“中药偏方”改吃“进口药”。至今,华为的成长仍系于他一人的胆识与能量,这位老英雄还能主宰新华为吗?他正在经历自我革命的苦难历程,同时他感到危机正向华为走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访问的是黄河三角洲上的一个敢担风雨、自强不息的人。是他把一个不起眼的乡办小厂变成了一个全国闻名的大型企业集团;他的创业轨迹,他的思想和情感.会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呢?  相似文献   

13.
黄铁鹰 《商界》2004,(6):72-73
其实他同你我一样,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但他总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让自己和企业适应时代和规则。  相似文献   

14.
杨清强 《销售与管理》2007,(3):I0008-I0010
一个贫穷的农家孩子,几年前身上带着妈妈给他的150元路费来到深圳打工。来到深圳的时候,他的身上只剩下不到50元钱,就是这个只有不到50元钱的孩子,打工然后又办企业,如今已是白创的深圳创见实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其企业所生产的音箱、DVD、电脑键盘、耳机、鼠标等产品,产量与销量已稳居全国三强。短短五年,一个微小的“小蝌蚪”迅速成长为IT界巨鳄。蒋吉海,一个打工出身的大老板,以他的才智和努力,在人海茫茫的深圳打拼出了一个让人神往的财富神话。  相似文献   

15.
赵楠楠 《创业家》2012,(1):49-49
老家味道是一家经营木耳、小米等有机农特产品的电子商务公司。创始人吕亮明今年不过40多岁,已经创过3次业,并且每次都成功了。早些时候,他开了一个调查研究公司。后来,他和几个朋友做了一个家居连锁企业,叫乐巢家居,现在已有300多家连锁店。2008年,他又办了一个即开型体育彩票连锁店,一年后以上亿元的价格卖给了香港人,作为其中一个股东,他拿到了千万元级的现金。  相似文献   

16.
苏旭  张环清 《浙商》2008,(3):56-58
十多年间,从建筑业、房地产、旅游业、再到能源业,五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志樟没有停止过他的探索。他的目标也越来越明确:五洋要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大集团企业。而今,五洋集团总资产超过60亿元,拥有员工1.8万人。陈志樟却仍未满足,他不断反思、总结着自己的过去,就像一个长跑运动员,期待着最后的冲刺。  相似文献   

17.
李路 《商界名家》2005,(5):47-49
田溯宁现年42岁,不但喜爱英国文学,还热爱网球和骑马。批评者对他有如此评论:“与其说田溯宁是一个企业家,还不如说他是一个充满了浪漫气息的诗人。”但是他却坐上了地地道道的国企中国网通集团的副总经理、网通香港上市公司的CEO,并且率领这个“恐龙”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长袖善舞,上演了一个又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传奇。  相似文献   

18.
陈锦洪,中国又一个因企业戴“红帽子”遭遇悲剧的非常人物!他没有因为当年办企业出名,却因如今打官司名扬大江南北。他不是中国民告官第一人,却因将官司打成了“中国民告官第一案”而备受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陈锦洪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官司打了10年,才获得了一小部分胜利,他能将官司进行到底吗?他打的中国民告官第一案究竟会走向何方?他能要回自己的企业吗?他能向政府主管部门索要到巨额赔偿吗?2003年12月25日,《商界名家》记者来到广东省佛山市,在记者的驻地和“中国民告官第一案”主人公陈锦洪作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下面是他本人的自述——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目睹了竞争企业一个地级市场从经理到业务人员近十人集体跳槽的事件。首先是经理非常会做人,能够笼络起这帮人,在一个时间段内他能把管理艺术发挥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而且他善于“耕心”,会感情的经营。把经营下面这帮“兄弟姐妹的情感”当作经营产品一样做到精、深、细、广,悉心周到。一度把同类产品的销售业绩远远落到后面,这个地区的业绩曾是同类企业产品市场的典范,这是团队的力量发挥出了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他不是武汉最有钱的地产商人,依资产规模,他治下的“水木清华”在武汉的房地产企业中连前100名都排不上,他也不是武汉最有名的地产商人,当“欧美风”、“概念热”席卷江城南北众多地产大佬纷纷”出口成章时,他只是埋头走路,低头做产品,甚至有人怀疑他还是不是一个商人——当无数商人热衷于出入名流用心于编织政经圈子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