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认识误区和影响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因素,建议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应谨慎,毕竟银行理财产品不同于定期储蓄存款。  相似文献   

2.
近几个月,挂钩型理财产品在银行新发理财产品中所占比例节节攀升,着实成为银行理财产品中的明星,受到了大众投资者的追捧。  相似文献   

3.
在花样繁多的理财工具中,首先普遍被大众知晓的,便是银行理财产品。在2007年、2008年,在投资者的眼里,银行理财产品以激进型为主,虽然风险较大,但是它的高收益深受投资者喜爱。时过境迁,近几年来,受股市的大动荡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方向有所改变了,从之前的备受投资者追捧,到现在的如入深渊,投资者由激进路线改走保守路线了。  相似文献   

4.
进入2010年,理财市场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受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股市较为低迷,基金不断缩水,楼市也变得扑朔迷离。因此,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再次回到稳妥性较好的银行理财产品上来。不过,现在银行理财产品也非同以往,产品线更为丰富,可以说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么银行理财产品有哪些投资渠道?投资者又该如何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呢?  相似文献   

5.
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变得恶劣以及国内从紧货币政策,投资者纷纷把目光转向银行理财产品. 对于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而言,银行理财产品成为他们资产配置的新选择.然而,银行理财产品却呈现出大面积的低收益、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现象.光环掩盖下的银行理财产品,让投资者越发感到"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究其原因,除了受资本市场影响之外,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特点以及其在资产配置中的作用不熟悉、购买银行产品时的盲目和冲动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自本期起,本刊推出银行理财产品月度分析报告,旨在为投资者把脉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热点和规律,以期对投资者遴选理财产品探路导航  相似文献   

7.
郑学军 《国际融资》2009,(10):38-39
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授信业务,为持有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提供了资金融通的便利。但由于现行法律法规未明确银行理财产品可用于出质,当投资者的理财产品被采取司法强制措施时,银行以理财产品质权人的身份要求优先受偿的抗辩很可能得不到法律的支持,所以,降低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授信业务的法律风险就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王晓红 《金融纵横》2012,(12):71-72
资产收益权类理财产品是以企业所拥有的特定资产或权利的收益权(以下简称资产收益权)作为投资标的的理财产品,银行作为理财产品发行行,接受理财产品投资者委托,代理理财产品投资者集合体,将所募集的理财资金用于受让合作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收益权。  相似文献   

9.
2008年上半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可谓风云变幻,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给银行理财产品也带来了巨大的;中击,面对投资者与媒体大众的质疑,面对来自监管层的压力,在夹缝中生存的银行理财产品将何去何从?作为投资者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2008年下半年以至于未来的投资,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白利倩 《理财》2014,(6):66-67
近来,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的频频曝光,各方竞争压力袭来,银行理财似乎走上了一条这样的道路--银行理财产品让投资者感到不再那么安全,而银行自身的安全感也正逐步消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投资管理》2009,(3):32-32
一.不要对理财产品的收益预期过高。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只是一个估计值,不是最终收益率。银行产品推销员的口头宣传不代表合同内容,合同才是对理财产品最规范的约定。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不要对理财产品的收益预期过高,切莫陷入“预期收益”误区。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形形色色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井喷”,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共有8588款银行理财产品面世,募集资金规模达8.51万亿元。预期收益率节节攀升,投资者抢购潮涌现,然而与此同时,银行在销售说明、风险提示、收益实现等方面存在的信息披露问题也逐渐暴露,例如局部披露、表述模糊、时间滞后、弱化风险等,对投资者的权益以及银行声誉构成潜在的不利影响。因此,提升信息披露机制的规范性,增强理财产品市场的透明度,不仅是银行控制风险的基本保障,也是投资者利益得以保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异常火爆,使其成为各行稳定存款、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业务。然而,投资者对收益的过高预期,银行出于竞争压力用高预期收益率吸引投资者的做法,为双方矛盾的激化埋下了隐患。如今,随着不少理财产品的陆续到期,部分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成为部分投资者的“伤心地”,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议论。  相似文献   

14.
自2009年至今,银行和信托合作的信托类理财产品一直呈现着井喷态势,其稳健、收益高于同期储蓄的特性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可是,七月份银监会却发布了“封杀”银信类理财产品的消息,而且颇见成效,各家银行理财产品数量都大幅减少,让许多投资者慌了神:按兵不动?闲置资金以0.36%的活期利息存在银行着实可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会财会》2008,(9):47-47
根据投资者投诉和相关渠道反馈的信息,银监会近日对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投资市场扑朔迷离时,投资者的目光回归到了银行理财产品,…页势而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推出了一系列包含酒、茶叶、艺术品、火腿、牛奶、门票、二氧化碳排放权等标的的另类理财产品。原本就是逃离动荡市场,想在银行理财产品上寻求安稳的投资者,手捧高收益高风险的另类理财产品,也只能表示无福消受了。如今,发行这类理财产品的银行也已经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17.
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也是存在缺陷的,甚至有些是挖好的陷阱,就等着你来跳。理财专家表示,对银行理财产品,并非每个投资者都了解,购买时仍需擦亮眼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分析了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卖者有责”、做好投资者风险教育工作,以及加强监管保护、投资人利益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股市低迷、黄金动荡、存款实际上的负利率,相对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受到了普通投资者的青睐。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已由2004年的14家发展到如今的120多家,理财产品也从几百种迅速增长超过2万种,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业务开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投资理财观念已深入人心,广大投资者投资理财热情日益高涨,理财产品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部分。自2004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模从小到大,取得惊人的发展。据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