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入今年4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明显加快,并在4月29日再度创下汇改以来的新高。面对不断上涨的人民币汇率走势,企业经营风险持续扩张。在此情况下,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结合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在分析汇率、利率、企业财务状况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银行产品,就成为有效避险增益的关键。贸易融资产品就是其中的一款。它是银行结合当前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大,进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出口企业人民币汇率避险需求明显增加,银行也适时推出了部分新型贸易融资组合产品,有效地满足了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和多样化财务运作的需求。然而,银行新型贸易融资产品在运作模式、市场需求、套利成本收益等多个方面都对现行外汇管理政策和跨境资金流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应加以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3.
<正>为帮助省内企业有效管理汇率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农行云南省分行在对公业务"首季综合营销活动"中,面向80多家企业开展了2017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外汇交易产品推荐等系列活动。在汇率走势分析会上,该行邀请农总行金融市场专家向广大企业客户回顾2016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2017年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并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介绍,在  相似文献   

4.
王大贤 《新理财》2011,(10):39-43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人民币对外不断升值,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银行组合型汇率避险产品不断丰富,满足了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及财务运作需求,准确了解这些产品的特征和运转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CFO们全面及时摆布企业资产,并力求取得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尝试从不同层面分析经济恢复形势,回顾人民币汇率走势,提出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五个近期变化,分析汇率波动对政策和经济的影响。最后,文章展望了短、中、长期内的经济运行及人民币汇率走势。  相似文献   

6.
欧明刚  蔡鸿志 《新金融》2009,(12):21-25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汇率一改先前单边升值的态势,横盘调整的走势维持了近一年半的时间,但近来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再次出现。在国内外经济复苏趋势已定但回升基础尚不稳固的大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政策重新走到了面临选择的十字路口,其后续走势将会如何?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又将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实行汇率改革政策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及其形成机制的调整过程,来把握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的主要特点,最后结合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与形成机制的新因素,对前述问题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国家外汇管理局于6月25日发布了《关于印发〈银行对客户办理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管理规定〉的通知》(汇发[2014]34号)。通知中的一大亮点就是鼓励在实需交易原则的基础上增加外汇产品,丰富汇率避险工具的运用。面对今年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调整行情,特别是人民银行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日问波幅后汇率双向波动特点的显现,进出口企业对于各类汇率避险产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8.
一是重视金融产品创新。7月21日以前,各行的外汇金融衍生产品主要以美元作为基准货币,8月2日央行允许开办不涉及利率互换人民币与外币间的掉期业务后,银行应尽快推出以人民币为基准货币的金融衍生产品。各行原有的外汇衍生产品一般要通过美元做一个汇率转换,增加企业成本。通过人民币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一方面满足企业锁定汇率风险的需求,另一方面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同时能充分反映市场上人民币供求关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渐成新常态,涉外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不断增强,金融机构亦加大了外汇衍生产品和工具的创新力度,江苏省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发展较快。对江苏省内5家银行掉期业务的调查结果显示,省内企业运用外汇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和能力不断提升,但是部分银行诚信经营和稳健经营的理念缺失,为无真实贸易背景和无实际避险需求的非名录企业办理掉期业务,从事套利活动,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江雪峰  梁晓姗 《云南金融》2012,(2X):166-166
汇率走势是世界资金走向的指南针,也是国际经济形势的晴雨表,更是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参考的重要因素。在过去的2011年,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却在年末峰回路转,出现持续多日小幅贬值,2012年开年后又是再创新高。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反应出当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微妙的关系,多空力量正在此博弈,形势更加复杂,或成2012年汇率波动导向因素,文章对此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汇率走势是世界资金走向的指南针,也是国际经济形势的晴雨表,更是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参考的重要因素。在过去的2011年,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却在年末峰回路转,出现持续多日小幅贬值,2012年开年后又是再创新高。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反应出当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微妙的关系,多空力量正在此博弈,形势更加复杂,或成2012年汇率波动导向因素,文章对此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自2005年汇率制度变革以来,人民币汇率风险逐步受到企业重视,为满足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商业银行也加大了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我行目前推出远期结售汇新产品“即远通”远期结汇,结合了即期、远期和掉期三种产品,现就该产品推出的背景、原理和应用作一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根据各家银行人民币远期报价分析,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已开始由贬值转为升值(特别是本期外资机构的报价),但这并不能改变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持续稳定的走势。G20会议中我国的优秀表现和近期中国一系列向好的宏观经济数据,使人民币走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乐观氛围增加。  相似文献   

14.
饶慧君 《海南金融》2014,(12):77-79
为满足国内经济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2005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逐步扩大远期结售汇开办银行范围,推出人民币与外币掉期、货币掉期及期权等汇率基础避险产品,银行外汇理财和汇率避险业务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逐步推进,银行外汇理财产品和汇率避险业务规模和品种不断增长,中间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对市场和风险的把控能力逐步增强,但市场因素、政策管制、客户持币意愿不强、银行营销管理不完善等制约条件仍然存在。本文结合于天津市银行外汇理财和汇率避险业务发展特点,探索此类业务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洪浩  彭飞 《中国外汇》2007,(8):34-34
数月内走势强劲的人民币汇率再度创下新高。7月初,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7.60整数关口,报1美元对人民币7.5951元。随着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持续增强,银行客户结汇意愿强烈。根据上海一季度的货币信贷运行报告显示,银行的外汇存款急速下降。1季度外汇存款减少7.9亿  相似文献   

16.
根据各家银行人民币远期报价分析,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已开始由贬值转为升值(特别是本期外资机构的报价),但这并不能改变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持续稳定的走势。G20会议中我国的优秀表现和近期中国一系列向好的宏观经济数据,使人民币走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乐观氛围增加。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不断增强汇率弹性。期间,国际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对我国出口企业经营造成了严重影响,使汇率变动趋势更加受到关注。尤其2011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加大和2012年9月后人民币汇率重现持续升值态势,对企业进出口经营规避汇率风险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以6.992元人民币兑1美元,改写了汇改以来的新高纪录。在全球目光中,人民币汇率毫无悬念地进入了“6时代”。这也是时隔15年之后,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比价再一次回到“6时代”。自2005年7月21日启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年来持续呈现小幅上扬态势。特别是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进一步加快,已经累计升值4.47%。破“7”,已在市场人士预料之中。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汇率走势格外引人关注。如何看待破“7”之后的中国经济,本栏目所提供的一组文章,是有代表性的观点。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人民币升值将会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重要的是应该采取顺势而为的战略  相似文献   

19.
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刺激我国出口、改善贸易收支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结构优化促进作用明显。虽然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有所减缓,但由于未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动能仍将存在,根据人民币汇率面临长期升值趋势(巴拉萨—萨缪尔逊效应),其对贸易结构的优化促进作用也将是长期的。本文就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山东省涉外经济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并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涉外经济发展等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效应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和效应分析,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开始变得富有弹性、基本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而且2%的一次性升值幅度对宏观经济和企业层面的影响和冲击相对较小。但从市场趋势看,人民币还有进一步升值的空间。因此,走内需主导型发展道路、扩大对外直接投资、采取措施限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加快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建设是当前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防范汇率风险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