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饮食类非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化传承是其自身的生存诉求、传承人的发展需求、其满足人民丰富文化生活的追求以及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以福建沙县小吃产业化为例,饮食类非遗产业化传承在门店连锁化、推广国际化、平台数字化、产品品牌化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但也存在“泛产业化”较为严重、从业人员保护意识不够、产业品牌形象不佳、产业经营管理标准不健全的困境。发挥饮食类非遗传承精神的引导力,发挥政府护航作用,延长饮食类非遗产业链,打造饮食类非遗品牌,建立健全饮食类非遗产业各类标准,均是饮食类非遗产业化传承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该文围绕益阳非遗的数字化进行调研,从政府视角、非遗传承者视角、大众视角深度剖析益阳非遗数字化的建设现状,并提出适合益阳的非遗数字化建设路径:一是加强非遗数字化的顶层设计;二是建立非遗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三是与高校类教育体系相融合;四是整合已有资源形成丰富的数字化传播生态链;五是建立科学化的非遗人才梯队。此研究有利于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同时,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和本真,保护其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并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温强 《老区建设》2020,(4):57-62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其资源种类、数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格局的变化,非遗传承现况不容乐观。通过从江西非遗生存困境着手,提出与探讨适合江西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的数字化策略,寻找数字技术应用下的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创产业开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韩姝  黄永慧  邓光燕 《理论观察》2023,(12):118-121
随着《“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发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非遗传承从田间地头迁徙到互联网,内容与技术适配需经历一定的磨合期,非遗的数字化传播高质量发展仍有较大探索空间。承载巴渝文化风貌的重庆非遗是我国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借助网络内容分析法发现,重庆非遗数字化传播系统的“传播主体”“媒介形态”“传播内容”“传递与互动”四个要素面临发展困局,为促进非遗的创新传播、创造性发展还需“政府主导、大众参与”,本研究根据重庆非遗传播情况所总结的发展路径或可为其他地区因地制宜、优化非遗数字化传播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5.
晋之乘 《中国西部》2012,(1):139-143,138
餐饮行业上市一直不被业内人士看好,沙县小吃要上市必得突破重重政策壁垒和行业偏见。眼下的上市,并不具备可操作性,但是像“沙县小吃”这样的草根品牌,依旧要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打拼下去,怀揣着上市的理想还有一段为期不短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正俞邦村位于福建省沙县夏茂镇北部,全村266户1068人,龙凤溪穿村而过。俞邦小吃源远流长,村民率先走出山门,形成"沙县小吃"品牌,被誉为"沙县小吃第一村"。从发展小吃业、现代农业及工业区开发三方面入手。村两委带领村民摆脱贫困,实现了年人均收入16320元,村财收入36万元。目前,俞邦村外出经营沙县小吃的户数占全村的88.7%。  相似文献   

7.
非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资源之一.黑龙江省贫困地区非遗扶贫基础扎实,已经设立非遗扶贫工坊和培训点,设立非遗扶贫工服务平台,用展览、比赛和节日助力.黑龙江省非遗扶贫的优势为政策扶持、资源丰富,劣势为地理位置及经济条件不占优势、非遗扶贫产品知名度不高.机遇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物质需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挑战为人们对非遗产品认知贫乏、非遗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强化非遗扶贫的具体对策,非遗产品专业设计团队要创新理念、开发非遗旅游纪念品、做好全方位营销工作.以期助力黑龙江省非遗扶贫进一步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物质、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非遗档案数字化面临的人才短缺、技术限制等问题,本文基于本体论构建了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实验性知识本体,实现了非遗数字化档案构建。以网络检索龙泉青瓷文本资料及调研录音稿等为基本语料,采用ROSTCM6进行分词及词频统计并确定领域关键词,构建龙泉青瓷本体框架,最后利用Protégé在七步法基础上构建了实验性知识本体。这一知识本体有效实现了非遗信息数字化保存,克服了传统分类式信息储存的不足,为非遗数字化档案保护及信息检索与应用做出了一定贡献,为档案馆、图书馆等单位组织管理非遗信息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沙县,土肥水美,农林资源十分丰富,但最负盛名的当属它的饮食服务业了。“沙县小吃”成为继兰州拉面之后中国又一个风味小吃品牌。1999年,沙县外出经营小吃的有2万多人,在这些人当中,不乏外出经营小吃积累了一定资金再返乡投资者,对发展沙县经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截止1999年2月,在省内,光是福州城就有1000多家沙县小吃店.厦门也有600多家。在省外,自1998年汕头出现第一家沙县小吃后,一年之间就发展到280多家。现在深圳、湖南、江浙、新疆一带,沙县小吃也开始落地生根了。近年来沙县的发展,引起了各界…  相似文献   

10.
历史悠久的南京市非遗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面临传承队伍薄弱、乡村地区非遗濒危和创新发展不足等问题。文旅融合为保护传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出路。文章提出南京市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主要有数字化、全域化、品牌化、体验化和网络化5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融合能够活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能够丰富旅游内容,促进旅游发展,增强游客互动性和体验性。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在梳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概念内涵和类型属性基础上,将价值共创理论运用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DART模型,构建消费者、政府、传承人与企业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机制的分析框架,创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和管理模式。研究表明,将价值共创理论运用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促进了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改变了企业单边传统封闭的垄断局面,提高消费者的旅游消费体验质量和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效率,提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冷嘉铭 《科技和产业》2023,23(14):59-65
针对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保护面对的现实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数字化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对岭南传统艺术影像档案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实践研究得出,新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保护应当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借助新媒体平台为非遗保护传承赋能。通过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库的建设等多种方式,让数字化技术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当中。  相似文献   

13.
城市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国庆  黄兆亚 《特区经济》2009,(11):300-301
按照物质文化遗产的使用形式,将城市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分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经济价值建立在城市物质文化遗产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自有的文化记忆。中国人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愈加重视旅游质量。目前,旅游业开发领域在不断扩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步成为重要的人文旅游开发资源。这也迫切要求我们要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为子孙后代在文化选择上提供广阔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既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又为旅游地创造经济价值。海伦剪纸作为黑龙江省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开发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是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手工技艺方面的典型代表,具有文化历史、审美、经济等方面的旅游开发价值。文章在分析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研所获取的资料及相关文献,提出了建立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资源库、培养传承人、构建认证机制、开发多样性旅游产品、创新营销手段等旅游开发对策,以期能够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省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为切入点,对其非遗地理标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得出相关结论,以期对该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及旅游融合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该州政府应从地理标志知识普及、重视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凝聚行业相关人员、加大资助力度层面着手,推动非遗产业的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地理标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有着重要作用,地理标志产品可以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文丽  章牧  白华 《特区经济》2010,(9):156-158
手工艺类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的类别,该类遗产是技艺、艺术、历史的文化载体,以其高超精巧的制作技艺为精髓,表现为手工技艺传承人的能力,在历史变迁中极易失传。本文选择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突破口,以广东省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莞千角灯为例,探讨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意义和开发策略,以期对同类别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日益成为重要的趋势。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熵权法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指数,探讨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数字化技术升级、数字化创新升级及数字化效益升级对于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