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构建2020年广东省生态敏感性等级指标体系,将生态敏感区分为极敏感区、敏感区、低敏感区与不敏感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得到单因子和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广东省低敏感区占比最大,为35.39%,敏感区次之,占比为35.12%,而极敏感区占比为20.84%,不敏感区占比为9.07%;广东省的极敏感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该地区必须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城市建设不得随意占用该区用地;不敏感地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该地区生态结构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建设开发。深入分析广东省的生态敏感性及其空间布局,可为城市土地利用开发建设和生态问题预防治理提供决策依据,科学地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韩桂兰  孙建光 《新疆财经》2013,(1):42-46,69
为了分析新疆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适宜性,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GIS、DEM、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等的空间分布模拟结果,构建了地形起伏度指数、温湿指数、水文指数和地被指数;在此基础上,最终构建了人居环境指数模型,并对新疆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基于HEI的新疆人居环境总体很差,但是仍然可以划分为不适宜区、较难适宜区、勉强适宜区、基本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北疆地区人居环境总体好于南疆地区,东疆地区最低;其中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天西带、天北带和塔北带,且盆地中上部的人工绿洲是人口分布的集中区。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综合指标评价法,以南京高淳西部圩区为例,基于格网GIS为评价单元,从水生态敏感性、胁迫性两方面各选取了3个指标对高淳西部圩区进行水生态承载力现状评价,并用k-均值聚类分析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区域水生态敏感性“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7%,10.43%,34.05%,42.90%和4.85%,区域水生态压力“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08%,2.81%,0.41%,69.44%和21.26%,并制定了差别化的空间管控措施。本研究主要贡献了一套易于在小尺度视角下对格网单元进行生态承载力现状分析的方法,同时为其他区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4.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城镇建设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文章将地理信息系统和Logistic数学模型相结合,选取四川省乐山市地区的城镇用地作为评价对象,选取评价因子作为评价乐山市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的评价指标,建立研究区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空间数据库,获取研究区域的不同评价因子数据专题图层。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获得建设用地适宜评价图,对乐山市城镇建设发展适宜性分区分析和扩展方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时序研究对增加建设用地供给、盘活农村土地资产、把握土地供应节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借鉴土地整理及国有建设用地利用时序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宗地属性、区位属性、经济属性3个层面选取7个评价指标,综合运用专家打分法和结构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安达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时序研究的评价体系。同时,运用综合指数法测算了入市时序得分。结果表明:(1)近期入市、中期入市、远期入市宗地分别占到拟入市宗地面积的22.37%、51.74%和25.89%;(2)经济距离和发展定位是影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时序的最重要两个因素。受其影响,不同入市时序的拟入市宗地具有空间上的集聚或者组团分布特征;(3)未来安达市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投放入市过程中应优先考虑近期入市和中期入市的宗地。对于远期入市宗地则应着重改善影响宗地入市的限制性因素,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入市。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章丘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是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以章丘市为研究区域。从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社会生活条件3个方面选取11个相关指标,综合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模型,并计算各指标的生态位适宜度值。针对该区域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将章丘市划分为四种类型区域,并提出了布局优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空心村整治还田是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一个重要举措,对空心村整治还田后农田的宜耕特性进行评价意义显著。本文运用特尔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结合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构建了宜耕性评价体系,将整治后农田划分为非常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四个宜耕等级。研究表明:澄城县废弃宅基地整治还田土壤非常适宜耕作占27%,较适宜耕作占49%,一般适宜耕作占22%,不适宜耕作占2%;各整治还田区土壤质地、土壤厚度、土壤污染和地形坡度这四个指标变异不大,而规模度、土壤养分、灌溉条件、土壤pH值和崎岖指数存在较大差异。针对整治还田项目耕地灌溉条件差、土壤养分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提升空心村整治还田地块宜耕性的对策,为后期整治还田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一些城市用地模式粗犷,城镇等级体系和规模结构出现严重失衡。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与落脚点。以山地城市宜昌市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土地集约利用空间评价模型。通过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安全格局构建、经济性建设用地识别等空间与网络分析技术,评价识别城市发展优先利用的建设用地。最后,依据城镇和经济发展趋势,构建不同的土地利用情景,提出人口与用地规模建议,从空间上构建与生态安全相适应的城镇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以天水市近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指标与研究方法分析空间变化特征与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天水市生产空间缩减,生活、生态空间扩张;农业生产用地综合转移面积最大;工矿生产用地动态变化最为明显;土地利用程度各区县总体格局不变;人为因素中规划与社会政策、人口数量与分布和自然因素中高程坡度、水文气象、资源分布对空间格局、变化方向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深圳市保障性住房用地选址供需空间错位、配套基础设施欠缺和土地经济性欠佳等问题,为保障性住房用地选址布局提供策略参考,本文从交通区位、公共配套和土地经济3个方面构建了选址适宜性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研究基于多源数据保障性住房选址适宜性评价结果和分布规律,提出规划选址布局策略。结果表明:第一,整体上空间分布呈现原特区内外"内集中,外分散"差异化的分布特征,选址适宜度较高主要集中原特区内在罗湖、福田区的成熟片区,分散分布在原特区外龙岗、坪山、光明区公共交通和配套较完善片区,选址适宜度较低主要集中在南山土地价值较高片区,分散连片分布在原特区外大鹏新区和龙华区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片区;第二,建议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中加强空间指引和差异化配套政策制定,强化布局面向公共交通和配套的职住平衡导向,突出原特区内外面向存量与增量空间差别化布局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永军  尚改珍 《乡镇经济》2009,25(12):14-16
敏感性评价是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促进土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实施宏观规划和管理,文章利用2008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从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水环境4个方面,对易县土地生态敏感性开展了单要素评价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易县土地生态环境中度敏感地区和高度敏感地区面积较大,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21.67%和60.93%,不敏感地区占5.15%,轻度敏感地区占的份额最小,只占5.00%,极敏感地区占的份额最小,只占6.25%。从区域分布来看,高度敏感类型区在全县各个地区均有分布,中度敏感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各山地的下坡地区。  相似文献   

12.
以江苏省为例,从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社会保障、生态保育4个角度构建乡村地域功能评价体系,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江苏省乡村地域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各功能间的权衡关系以及江苏省乡村地域多功能性空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乡村地域功能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经济发展功能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农业生产热点区主要位于苏北,生态保育功能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社会保障功能强的区域为南京、苏州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生态保育、社会保障4项功能间存在权衡关系,经济发展功能与其余功能权衡强度最大,社会保障功能与其余功能权衡强度最小;江苏省乡村地域多功能区主要分布在苏南,乡村地域单功能区主要分布于苏中和苏北部分沿海地区,乡村地域非多功能区主要位于苏北西部地区及泰州市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3.
以南宁市为例,基于PSR模型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各项指标测算权重,定量评价南宁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结果表明:2012-2021年南宁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压力系统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地状态系统呈上升趋势,土地响应状态比较平稳,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度也处于一个较平稳的状态。南宁市人口密度不断上升,土地压力成上升趋势,但建设用地增长率逐渐下降,说明南宁市建设用地扩张的趋势有明显的好转。  相似文献   

14.
历经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两大过程农村有了长足的发展,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农村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乡村振兴"。在生产、生态、人文、治理、生活五大方面,全面解读乡村发展。以新"二十字"方针为准则,参考现有的相关成果及标准,构建昌吉市美丽乡村建设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30项指标进行打分,确定指标权重及评分标准。并在榆树沟镇进行实证应用,发现在实际建设中的短板,为之后的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s in China, the two formerly separated markets, are beginning to be unified in some pilot areas. So far,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associated land market 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what factors influence land market price.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urban developers' access to legal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on land price, we analyzed the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price trends for the rural-urban land market in Nanhai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between 2010 and 2015. We collected 2285 land transaction data during that span and mapped price contour lines for the rural-urban development land market in the whole district by using spatial interpolation techniques. Four hedonic price models, on rural an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respectively, were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marginal effects of land attributes on price. Results from the analysis suggest that, temporally, the prices of rural-urban development land grew rapidly between 2010 and 2015. Spatially, prices spread along a gradient from east to west, and the prices in North Nanhai distric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outh. The hedonic models also suggest that land use type, lot size, and variou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impact rural and urban land prices. Overall, this research presented here contribut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nature of establishing a unified land market in China.  相似文献   

16.
刘君 《科技和产业》2016,(12):35-37
以近9年阿克苏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分别对阿克苏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水平进行了评价,然后对二者的协调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自2006年至2014年间阿克苏市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整体处于低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7.
姚瑶  周兴  黄冬婷  郑惠 《科技和产业》2021,21(8):109-114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绿色经济、绿色创新、资源绿色利用、绿色环境、绿色生活5个方面,构建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熵值法计算广西2009—2018年的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分值及平均分值,运用自然断裂法、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2009—2018年广西各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总体而言,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绿色生活和资源绿色利用两个指标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广州主办亚运会这一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亚运会启动了广州新城的建设,但亚运城的长期发展取决于广州新城的发展定位。广州新城应结合亚运城的综合体育设施和亚运带给广州的巨大影响,发挥广州的综合优势,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形成健康产业集群,带动广州产业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19.
赵亚男  张彦龙  刘扬 《科技和产业》2023,23(10):131-136
基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认知—情感—整体”三维模型,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游客对黑井古镇的目的地感知形象。结果表明:(1)在认知形象上,游客对黑井古镇的认知形象以场所、文化、自然和活动认知内容维度为主,以建筑认知内容维度为辅。(2)在情感形象上,积极感知主要来源于古镇历史文化悠久,具有研究价值的盐文化和历史文化建筑,是古镇吸引游客的亮点。消极感知主要来源于古镇自身特色不够鲜明、其他文化感知较弱、文化活动单调、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路途体验感较差交通不便,卫生差等问题。(3)黑井古镇整体形象共线网络丰富,集群较多,形成了古镇、黑井古镇、建筑、文化、产贡盐、龙川江6个主要集群,语义网络的共线性较强。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了长沙市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从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层面构建了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对其2007-2017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①近11年来长沙市土地利用总功能波动上升,功能类型日趋完善和多元化,且各功能之间的协调性不断增强;②社会功能的提高程度高于经济和生态功能,且表现最为优异;③单项功能中除农业生产功能快速退化和维持生态平衡功能呈缓慢退化趋势以外,其他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