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毅斌 《科技和产业》2023,23(17):184-190
基于中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进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金融通过经济发展质量、产业结构升级降低了碳排放强度;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邻近地区碳排放强度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各地区之间应保持紧密的合作,不断推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数字金融。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3—2017年中国各省份面板数据,首先,运用空间固定效应杜宾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降低了本省碳排放水平,但是通过分解产结构优化对碳排放的效应可知,虽然本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降低了本省碳排放,但却增加了邻近省份的碳排放量。其次,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存在空间异质性对碳排放的影响。通过模型回归结果发现:发达省份的直接效应较小,而间接效应则较大,对于相对不发达的省份则相反。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是我国帮扶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我国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已经消除,但相对贫困的问题依旧存在。本文基于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包括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相对贫困水平减缓的总效应分析,以及产业结构在此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减缓地区的相对贫困,同时城镇化水平、教育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也有助于相对贫困的减缓;第二,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且这种效应是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  相似文献   

4.
欧盟实施CBAM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驱动产业转移带来碳排放转移效应,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与构筑新型国际经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全球碳排放转移特征事实,分析外商直接投资驱动产业转移而引致碳排放效应的作用机理,并利用全球67个经济体跨国面板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碳排放转移效应,且在中低收入国家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能通过转移污染产业和改变能源结构导致碳排放转移至东道国;进一步分析证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数字经济和加强腐败控制是抑制外商直接投资碳排放转移效应的有效途径。研究结论为提高引进外资质量、推动产业升级以及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欧盟实施CBAM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驱动产业转移带来碳排放转移效应,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与构筑新型国际经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全球碳排放转移特征事实,分析外商直接投资驱动产业转移而引致碳排放效应的作用机理,并利用全球67个经济体跨国面板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碳排放转移效应,且在中低收入国家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能通过转移污染产业和改变能源结构导致碳排放转移至东道国;进一步分析证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数字经济和加强腐败控制是抑制外商直接投资碳排放转移效应的有效途径。研究结论为提高引进外资质量、推动产业升级以及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推动经济社会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利用2011—2021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金融科技发展与区域碳减排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抑制区域碳排放,在使用工具变量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金融科技能够通过促进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降低区域碳排放;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科技的碳减排效应在环境政策越宽松、金融发展水平较落后以及市场化进程较缓慢的地区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如何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日韩1979—2021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传统回归、面板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贸易开放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显著促进碳排放,高碳排放区受贸易开放影响较大,低碳排放区受贸易开放影响较小;贸易开放的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均为正,贸易开放通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间接作用于规模效应,从而促进碳排放;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现阶段仍表现为促进作用。中日韩应当加强新能源领域合作,加快改善贸易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和绿色技术转化率,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助推亚太地区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助于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电子商务发展对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会通过影响产业集聚来间接对地区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并且电子商务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表现出非线性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电子商务发展对于不同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2011年—2020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表现更加明显;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3种作用渠道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今后可从提升区域基础硬件设施水平、普及数字普惠金融理念、培养专业性金融人才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文章基于2011-2020年西藏七地市的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产业结构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西藏七地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平稳上升,但内部差异较大;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有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则表现为遮掩效应。鉴于此,提出政府在借助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需注重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质效果和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邓陈铖 《科技和产业》2022,22(8):123-128
利用2011—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回归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结构对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林耿鑫 《科技和产业》2024,24(10):175-181
为研究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选取全国31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港澳台地区)2013—2022年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方法检验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与区域异质性,并验证技术创新在数字金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数字金融对东部地区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能够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 间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集聚效应的决定方程与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联立方程组,探讨对外直接投资引致的集聚效应如何影响地区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通过集聚效应能够改善地区的劳动错配与资本错配,并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集聚效应对地区资源配置的影响受到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影响;异质性检验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集聚效应会显著提升工业产能过剩较低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生产率高地区的劳动与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工业产能过剩较高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进一步分析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集聚效应对地区资源配置的影响存在门槛,对劳动以及资本的影响在跨过门槛后变得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2013—2020年31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并重点探讨了制度质量在数字经济优化产业结构中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优化制度质量则能增强这一促进效果;从异质性看,制度质量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效应越强,同时,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较为明显,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制度质量也是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重要推动力。本文的发现为我国高效优化产业结构、高水平推进经济制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赵心慧 《开放导报》2023,(5):105-112
数字经济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以数字经济发展为支撑,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数字经济减贫的内在逻辑在于:生产环节以数字化转型提高农业生产力,分配环节以数字化转型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流通环节以数字化转型提升流通效率,消费环节以数字化转型扩大消费需求。此外,数字经济减贫的影响效应为:以提供平台、创新发展、降低成本等自身功能直接降低贫困发生率(直接效应);通过消除信贷约束、降低信息约束、促进就业创业等方式间接减贫(间接效应);以高流动、强渗透、空间溢出等外部性特征促使区域间消除绝对贫困(溢出效应)。为了应对数字经济减贫在一些地方面临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不足、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存在差距等挑战,应优化升级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强化农村数字经济安全体系,提升农村地区民众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有效推动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直接拉动效应,近年来它对我国GDP增长拉动度和直接贡献率在逐年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还具有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带来就业与工资增长、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关联性与渗透性强、促进融资方式新发展等间接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7.
数字普惠金融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文章运用门槛效应检验的实证方法,选取2016-2020年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存在门槛效应。关中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值明显高于陕北和陕南地区,而陕北和陕南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增长率则高于关中地区。鉴于此,提出增强农村数字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农村数字金融服务水平、推行数字普惠金融差异化发展战略、提高农村居民数字金融意识等措施,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2003~2014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双向FDI产业结构优化的总体效应与区域差异,以及金融发展对双向FDI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影响作用,并比较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双向FDI均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却因为不协调而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双向FDI对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影响作用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是影响双向FDI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重要因素,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均对双向FDI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具有强化作用,而且金融发展效率的强化作用更大;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金融发展对双向FDI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效应和高级化优化效应出现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实践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适度引入外资和对外投资并加强IFDI与OFDI的有机协调与配合,要不断提升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以强化双向FDI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为政府治理、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数字经济发展是否抑制了环境污染是亟需解答的问题。文章基于中国285个城市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城市各类环境污染物的排放,运用工具变量估计、引入外生政策冲击、替换解释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对不同污染物的降低作用有所差异,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降低效应最明显,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排放量次之,对PM2.5浓度的降低效应最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是数字经济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机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周边城市各类环境污染物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污染减排效应相比中、西部地区更大,且数字经济发展仅在东、中部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的内容丰富了有关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对有关数字经济研究的有效补充,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助力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同时为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污染减排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以索洛余值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表征技术进步,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对环境规制影响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中部和全国表现为倒"U"型关系,而西部地区表现为"U"型关系;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间接效应比较显著,其中东部与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水平提高有利于FDI技术效应溢出,从而促进技术进步,而中部地区的间接效应抑制了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