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艾雪  戴蓬军 《会计之友》2009,(15):75-77
审计证据的数量体现的是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特征。在抽样审计中,样本规模决定了审计证据数量的多少。在审计证据数量的影响因素中,审计证据的数量与重要性水平成反向变动关系;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变动关系;与抽样风险成反向变动关系,但不受非抽样风险的影响。预计总体误差与审计证据数量成同向变动关系。总体变异性不影响控制测试的样本规模,即不影响审计证据的数量,但在细节测试中,总体变异性与审计证据数量成同向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某些情形下,审计风险并非始终随着审计证据的引入而降低.管理层和审计师的舞弊博弈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证据的不规则关系出现于管理层有强烈的舞弊激励、管理层的舞弊行为被揭露所遭受的惩罚不严厉以及审计师收集证据的信息含量较低或具有误导性等情形;在舞弊博弈中,检查风险始终随着审计证据的引入而增大的基本动因在于管理层和审计师博弈过程中战略的互相影响;审计师法律责任比率通过影响重大错报风险的大小来影响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变动关系;在特定条件下职业谨慎对于重大错报风险、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不规则关系具有"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3.
传统审计模式下引致审计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忽视了对非抽样风险的有效控制。本文在阐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构建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二层次审计证据类型决策模型,即将充分的证据数量纳入传统风险审计模型中,以控制抽样风险。  相似文献   

4.
风险基础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的。风险基础审计是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就我国审计实践中如何运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提出了四点具体思路,即: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评估固有风险;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充分利用分析性测试,降低审计风险;合理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和抽样方法,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一、审计风险的特征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和可控性。审计风险贯穿审计全过程。现代审计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即根据部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点误差,这种误差可以控制,但难以消除。即使是详细审计,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管理人员道德品质等因素,仍存在审计结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指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指出: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应用《独立审计准则》的基础。而要适当地运用重要性原则,首先要正确认识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为反向关系,审…  相似文献   

7.
内部审计风险来源于方方面面,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审计作业过程以及审计意见的表达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抽样风险。内部审计限于人员力量的不足,在执行审计任务时,不可能对全部经济业务进行详细审查,而大量运用现代审计抽样方法。进行总体测试,难免会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导致审计抽样风险的产生。 2、审计人员过失风险。当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审计知识面狭窄,财经法规不熟,在审计工作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由于审计人员业务不熟,受时间、手段等限制,造成审计结…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供应链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稳定的供应链关系愈发重要。从审计师风险应对视角探讨客户关系变动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审计费用。实证结果表明,客户关系变动显著增加了审计费用。机制检验发现,客户关系变动使审计师加大审计投入并感知到更高的审计风险,进而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进一步探究客户关系变动的原因及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后发现,客户自身面临财务困境时引发客户关系变动,提高了审计费用;但当企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却降低了客户关系变动,从而降低审计费用。基于事务所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异质性检验还发现,客户关系变动与审计费用的正向关系主要体现在高资质事务所、客户集中度较高和治理水平低的企业中。研究结论为探讨客户关系变动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视角,对当下中国如何进行供应链风险管理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玲 《审计月刊》2005,(2):20-21
所谓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对相关责任人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判断失误,发表了与事实真相或经济责任不相符合的审计评价或结论,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这种损失的可能性。现代审计的特点是抽样审计,无论采用的抽样方法及样本量如何,样本反映的特征都不可能与总体完全相符。因此,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审计的方法可分为详细审计和抽样审计两种,详细审计是实施审计程序时,对审计对象总体中的全部项目,百分之百的进行审计,以查明全部会计记录是否正确、真实和恰当。抽样审计是指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对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潇 《审计月刊》2006,(2):10-11
一、对审计准则中提出的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的分析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 审计重要性》第8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注  相似文献   

12.
陈健 《财会月刊》2013,(3):48-49
本文从企业规模对审计风险及审计责任的影响分析得出结论:考虑到审计成本和审计失败所担负责任的不同,注册会计师具有减少小型企业审计程序的动机,不能获取足够的审计证据以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打破了企业规模与审计收费、审计风险、审计责任之间的均衡关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小型企业审计的总体原则和具体审计措施。  相似文献   

13.
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荣 《会计之友》2008,(10):66-67
风险基础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的.风险基础审计是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就我国审计实践中如何运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提出了四点具体思路,即: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评估固有风险;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充分利用分析性测试,降低审计风险;合理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和抽样方法,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4.
抽样审计法是现代审计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十九世纪中叶由于西方经济飞速的发展,社会对审计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提高审计自身的效率,而逐步使用和推广起来的。抽样审计法是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所采用的方法。审计人员在一定的情况下,确定了被审对象并作为总体后,根据审计的可信度、风险水平、可容忍的误差范围等因素来确定样本的数量,采用统计或非统计的技术把样本抽取出来,审抽出的样本,以审样本的结果推断出被审对象总体的状况。这是一种可节约审计时间、审计人力、审计经费的方法,因其大大提高了审计的效率、效益,被世界审计业界广泛地…  相似文献   

15.
一、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1、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审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现代审计大多采用抽样审计方法,即根据总体的样本特征来推断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互为存在的条件,对两者的判断可以充分体现在审计测试中,最终通过审计证据反映审计工作结果,因此,理解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评估,对于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审计风险、重要性的概念入手,在探讨审计风险、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属性及分类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审计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和结果。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审计工作从详细审计发展成为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审计抽样是现代审计的基石,而审计抽样显然离不开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和评价,更离不开对审计风险的评估。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对审计风险的评估,不仅直接关系到审计抽样的范围,而且关系到CPA如何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获取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它既是CPA科学、合理地制定审计计划的客观要求,也是CPA评估审计风险,制订和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8.
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测试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实行抽样审计。统计抽样审计的特点就是能通过样本量的确定,精确地控制风险。本文从统计模型角度说明了样本量的确定、抽样风险的产生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分析性测试是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帮助审计人员全面把握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科学评估审计风险、确定审计重点的重要技术方法,也是总体评价审计成果合理性的有效手段。在审计时间与审计任务、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应充分运用分析性测试,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具体运用中应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价值相关性,但也存在资产估价的风险性,这一会计估计风险对以风险成本为基础的审计定价及其变化至关重要。以后金融危机时期2009--2012年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公允价值计量下的资产价值变动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结果显示:持有资产价值变动总体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分项均显著正向影响审计收费,这表明持有资产价值变动幅度越大,审计收费越高;在持有资产价值变动总体正向影响审计收费的强度逐年显著增强的情况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审计收费正向影响的显著性提升,但是影响强度下降;资产减值损失对审计收费正向影响的强度和显著性均逐年提升,这表明审计收费蕴含公允价值估计风险和资产计价的公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