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林敏文 《开放潮》2002,(11):16-17
近十年来,福建省民营企业掀起了一股“香港上市”的热潮。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在香港上市的福建背景的上市公司(即主体企业或主要利润来源在福建)已接近40家,涉及电子、化工、制药、食品、农业产业化、轻纺、房地产、金融和酒店娱乐业。在香港证券市场逐步形成了一个“福建板块”。这些在港上市的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福州、泉州、莆田等地,企业主大多在上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移民香港或是海外的华侨,他们在香港或百慕大、开曼群岛注册公司后,回头以该公司名义到家乡投资,然后上市。这些一向在内地表现低调的福建背景民营企业通过上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推动闽港经济交流和联动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浙江各地根据省政府企业上市领导小组提出的目标要求,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把握时机,开辟多条渠道推进企业上市。国内 A 股、海外上市齐头并进,上市势头良好。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有62家公司的股票在境内外上市,还有9家已通过证监委发审委核准。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企业抓住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机遇,通过收购重组实现买壳上市成了新亮点。  相似文献   

3.
林华 《东北之窗》2012,(8):22-23
自3月30日起。香港驾驶者可申请到广东自驾游。而香港特区立法会2月6日表示,内地私家车何时可以到香港自驾游,暂时未有时间表。其原因担心内地大量私家车赴港自驾游,会带来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10月15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在旧金山市出席“2005粤港-美国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午餐会时表示,香港靠近内地,是内地企业集资的最佳地点。12年来,已有316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集资9300多亿港元,有关公司的股值占在港上市公司股值三成,而且交投频繁。而在香港和  相似文献   

5.
海外上市淘金,一直是内地民营企业的一个美丽梦想。近年来内地企业到海外上市集资已成为趋势,其中除遵循正常申请上市外,也有不少通过收购合并手段从而取得上市地位的案例,这些上市公司控制性股权的收购者大部分是迅速成长中的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6.
代号 (8005)的裕兴电脑1月31日成功的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开市报5 .5元 ,比招股加升1 .3元 ,升30 %。历经波折之后 ,中国第一家获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内地企业终于走进香港二板市场。早在去年12月在申请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内地企业中 ,北京裕兴是第一家通过香港创业板上市委员会聆讯并成功完成路演 ,12月8日却被中国证监会叫停 ,1月17日也是第一家完成手续获中国证监会批准的。据上市保荐人工商东亚总裁李国荣表示 ,另两间民营企业已在筹备下半年创业板上市 ,市场人士称裕兴电脑开了个好头。信息家电的先驱如果不是上市 ,北…  相似文献   

7.
郭克军 《新财经》2004,(7):24-25
香港主板上市规则的修订对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将产生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广汉  曾奕 《南方经济》2005,(12):101-103
本文分析了珠三角企业在香港上市的现状,揭示了珠三角企业在港上市筹资的规模和数量在近年来相对落后于内地其它地区的原因,最后根据相应的问题提出了对政府和企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香港对申请在港上市基建工程公司的规定香港联合交易所透露,由于本区域的基础建设发展日趋蓬勃,使得越来越多的基建工程公司有意申请在香港挂牌上市。今年以来,就已有三家大型基建工程公司向香港联交所提出了上市申请。联交所副行政总裁兼上市科总监许浩明向记者说,近...  相似文献   

10.
AH股市场 随着内地企业以AH股形式同步上市及H股公司回归A股市场,内地与香港股市关系越趋紧密。继中国工商银行在2006年10月以AH股同步上市以来,内地企业上市集资的渠道及弹性越见增加。而中国人寿在2007年1月初成功回归A股市场上市,也为已经以H股形式上市的内地企业回归A股市场揭开序幕,使同时发行A股及H股的上市公司数目不断增加。截至2007年7月9日,同时发行A股及H股的上市公司共有45家。  相似文献   

11.
跨入1997年,香港的股市不知不觉中刮起了一股走势强劲的“红色”旋风,这股“红色”旋风就是近期香港股市的新热点:红筹股。一时间,红筹股概念成了市场的宠儿,股民竞相追捧的对象,不要说那些已上市的绩优红筹股股价节节上升,行情火爆,就是有红筹背景的新股上市也往往成为市场的焦点,其招股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倍的超额,真可谓是气势如虹。其实,红筹股在港受到青睐早已有之。所谓红筹股,是指那些在港上市的具有中资背景或由内地企业控股的股份公司,它同H股一样,都是内地企业实现在港上市的途径之一。所不同的是,H股在港上市的同时,一般也在内地发行A股,而红筹股则仅仅在香港上市,在内地并不发行股票。所以严格来说,红筹股公司应属香港本地上市公司,受香港市场  相似文献   

12.
李亦 《沪港经济》2014,(9):32-33
正6月,被誉为"内地小贷第一股"的瀚华金控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内地首个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普惠金融机构。面对全国小贷公司8394家、8811亿元贷款余额的规模,业内人士认为,瀚华金控的上市无疑给整个普惠金融行业提振了信心。内地首个在港上市的普惠金融机构瀚华金控前身为2004年成立的重庆瀚华信用担保有限公司,2013年3月改制为瀚华金控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当  相似文献   

13.
尽管登陆港股市场的内地企业表现并不十分出色,有的甚至还出现了刚上市就破发的现象.但是,赴港上市仍成为内地企业的重要选择,登陆和准备登陆港股的企业越来越多,热情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4.
杨丽媪 《上海经济》2006,(10):48-49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自1993年青岛啤酒海外成功上市后,短短13年间,内地公司在海外上市的总量已经突破了350家,其中仅今年上半年就有40家企业成功赴海外上市,募集资金高达138亿美元。与此同时,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多伦多乃至东京、韩国等全球主要的证券交易所也开始频频造访中国,对内地企业伸出橄榄枝。随着2006年7月15日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实施,各大证交所更是掀起一股到中国“抢客”的风潮。  相似文献   

15.
<正> 2008年11月26日,由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所参与承办的"企业香港上市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江苏省经贸委有关领导及香港交易所周文耀行政副总裁出席了会议并致辞,全省近百家企业参加了研讨会。香港交易所上海特派代表曹琴女士重点介绍了企业在香港上市的优势及主要上市条件,大福融资有限公司等香港中介机构的代表分别就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融资以及财务会计、法律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指导。来自香港的近50家中介机构代表在会议期间与参会企业作了充  相似文献   

16.
拥有在中国内地、香港和纽约上市的三家子公司,而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就创下三项新纪录:登陆纽交所的中国内地第一家连锁零售企业;赴纽交所融资规模最大的中国医药类企业;中国医药类企业中首次在纽交所发行股票获得最高溢价的企业。  相似文献   

17.
拥有在中国内地、香港和纽约上市的三家子公司,而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就创下三项新纪录:登陆纽交所的中国内地第一家连锁零售企业;赴纽交所融资规模最大的中国医药类企业;中国医药类企业中首次在纽交所发行股票获得最高溢价的企业。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蜂拥海外上市从1999年新浪在纳斯达克挂牌开始,网易、搜狐、携程、盛大紧跟着一路狂奔,到最后那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也或明或暗地尾随而去……这是民众印象里的海外上市潮。这种印象用具体数据来说更加惊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资企业通过买壳等方式开始在香港证券市场上抛头露面。到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新上市(IPO)的数量仅为48家,筹资金额才70亿美元左右;2004年,情势变化,海外上市的企业一下子多了起来: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总量比2003年增长75%,达84家,筹资金额111.51亿美元。仅香港券市,2004年全年共有44家内地企业上市,筹…  相似文献   

19.
港澳·综合     
外商对香港经济前景充满信心香港回归祖国已5周年,多家跨国大企业继续到港设立地区总部并扩大业务。有关统计数字显示4年多来,跨国大企业到港设立总部的公司已由原先的2514家,增至目前的3200多家。外商企业之所以不断增多在港设立办事处和地区总部,是从以下因素考虑的:一是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中心,优势地位无与伦比;二是香港是当今全球金融服务业最成熟的区域市场之一,有极具潜力的客户群;三是香港是内地企业最理想的海外融资市场及外资企业进入内地最理想的“跳板”。总之,海外投资者对香港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继续看…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5,(26):22-23
正在香港公开招股的交通银行,是内地第5大银行,也是第1家内地大型银行来港上市,加上有港人熟悉的汇丰控股集团做策略性股东,招股反应估计录得逾150倍的超额认购。我们关注交行上市,不单因为有大批市民参与认购,更重要的原因是,它示范了内地银行怎样为适应境外上市进行体制改革,为内地银行业走向现代化和规范化经营,踏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