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嵘在《诗品·序》中直言“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有别于此前多位学者对“兴”的解读,他一方面丰富了“兴”的内涵,使其独立于赋、比之外,拥有独特定义;另一方面将“兴”作为一种诗歌审美理想的诉求,一定程度上提升“兴”的地位,对后世兴味、兴象说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兴”的解读和应用,是钟嵘在《诗品》中针对诗歌品评的一个新视角,学者亦可以从这一维度考量钟嵘为一百余位诗人划分品级的标准。以钟嵘“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的理解作为切入点,亦可以窥见钟嵘本人的诗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
钟嵘《诗品》认为,曹植的诗歌"体被文质"。在他看来,曹植的诗歌蕴含着积极的情感内容和华茂的词采,文质兼备。曹植诗歌中的"质",内涵为语言的自然浅近和内容的刚健素朴,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曹植诗歌语言源出风雅,不失直白深刻;二是曹植始终以建功立业为根本,诗歌内容质朴感人。  相似文献   

3.
南宋诗人谢灵运被钟嵘评为"元嘉之雄"(《诗品》),谢灵运创山水诗一派,诗歌艺术成就显著。同时,谢灵运在诗学理论上也有论述,谢灵运诗学以性情论为宗,"顺从性情"。该文将从概论和内涵两个方面对性情论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钟嵘在诗评实践中,以文词华美、雅正地表现哀怨的情感及是否具有深厚的感染力作为其品评诗歌高下的标准。滋味是钟嵘一个重要的审美思想,但不是其诗评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论诗绝句三十首》体现了元好问的诗歌主张。他提倡天然真谆,在审美情趣上要求雅正高情,在艺术风格上,力主豪放刚健,轻视阴柔、绮靡、闲逸,反映出重刚轻柔的诗歌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6.
钟嵘的文学阐释理论,直接继承了传统诗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并结合自己所处时代,对作家以优劣分品品评,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文学批评理论。文章探讨了钟嵘《诗品》是如何对“传统”和“此在”进行沟通,并以此来宏大传统的文学空间的。  相似文献   

7.
钟嵘的文学阐释理论,直接继承了传统诗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并结合自己所处时代,对作家以优劣分品品评,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文学批评理论。文章探讨了钟嵘《诗品》是如何对“传统”和“此在”进行沟通,并以此来宏大传统的文学空间的。  相似文献   

8.
《红楼》一读一断肠,唯有情人把心伤。今人能解古人意,不枉曹侯身早亡。解读传奇文笔《红楼梦》,无不是一个"情"字最把人心系,但就写"情"之最,足以使《红楼梦》睥睨世界文坛。本文用意则不在谈"情",而是想通过《红楼梦》中对"药"的描写来谈谈曹雪芹蕴含在作品中的社会改良思想。  相似文献   

9.
身为第一流学者的王船山先生,不但在哲学上较多建树,在诗歌等文学创作上亦有独到之处。在船山诗学中,主张“以追光跃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情怀”。“情”的抒写是诗的特殊审美本质,从船山的近两千首诗词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基本是一致的,都致力于“情”的铸造,流露出作为诗人的王船山悱恻缠绵,耿耿孤忠,苑结不能自已之情。  相似文献   

10.
先秦两汉诗论的主流是政教功用论,到了魏晋南北朝,这一主流得以转变,在从政教功用到审美娱悦的转变中,钟嵘的《诗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魏晋南北朝是古代汉语辞章学的奠基时期:在体式、风格方面,已开始区分文与笔;出现了中国古代辞章学第一篇综合性的文论——魏·曹丕《典论·论文》;以荀粲为代表的言不尽意说、以王弼为代表的得意忘言说、以欧阳建为代表的言尽意说的言意论以及许多名家各具代表性的辞章理论,如晋·陆机《文赋》、葛洪《抱朴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萧统编辑的《文选》等都对后世辞章理论与实践作出重要的贡献,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是第一部最全面、最系统、体大思精的中国古代辞章学专著,堪称中国古代辞章学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2.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传统诗歌。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从认知诗学的角度出发对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解读。通过图形-背景的层层组合,送别的画面逐步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同时诗歌的情感也进一步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3.
诗歌翻译属于特殊文本翻译,研究诗歌翻译需要关注译文文本与译者。译者主体性表明了译者的审美、文化意识、创造性与人文品格。在重视译文主体性的基础上,探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诗歌的影响与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从译者角度深化诗歌翻译研究。郭沫若《西风颂》的汉译,体现了诗歌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以译者主体性在译文诗歌中的发挥,证明了"风韵译"理论的研究价值,实现了基于译者主体性翻译诗歌的有效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杨慎既是明代一代词学理论大家,也是一位颇有创作成就的词人,其词学着作《词品》是最早论述品词的专著。明代沈雄的《古今词话》,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仿《词品》,二人的词学观不无相合之处:词与诗、曲的关系问题上,皆认为滥觞于六朝诗歌;论词主体倾向婉约,同时肯定豪放。其差异也显而易见,"词品"名同而实异;杨慎主情,沈雄重"情"的同时,不偏废"景",以自然为宗;沈雄辨体明史,反对以诗、曲乱词调,否定杨慎等明人自度曲之举。沈雄对杨慎词学观在继承中有所发展,对清词"中兴"起到推动的时代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秦观词作中蕴含的无限愁情既源于其敏感的性格和多情的魂魄,又肇自其坎坷的真实人生。在秦少游众多长调作品中,以《满庭芳》的成就为最。此词一出便引起轰动,历代均不乏对这首词作的品评与研究,这些评价虽然角度和思维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是多是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出发,是"片面的深刻",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对《满庭芳》艺术价值的准确认识。因此,从综合和整体的角度去评价和回顾《满庭芳》所取得的艺术价值就势在必行了。  相似文献   

16.
英国作家赫德森在《绿色大厦》中,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塑造半鸟半人的自然之子里玛的形象,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研究《绿色大厦》关注"自然"的主题,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诗经·邶风·泉水》在具体内容的理解上,前人多以虚幻二字解评之,但与诗意的真实表达颇难契合,需要对全篇在思维线索方面进行重新理清。全篇的思维线索展现为情由—情事—情思,以抒情为缘起,即情绪特征的提点,也是情感萌发的起点,因情生事;以情事铺展为过程,展现出嫁路途中的也是平生第一次对家国的眷恋,甚至是归去的冲动;以抒发情思现高潮,在无奈的叹息中结束诗篇。诗歌艺术上的示现和分合错落的运用体现诗歌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用《诗品》的三种品目,对《文心雕龙》批评文体进行品鉴,分析其多姿风貌。就其体制而言,恢宏的篇制、完整的结构、周密的体系和严谨的逻辑,笼罩群言,吐纳万象,使《文心雕龙》展现出雄浑的风格;就其体貌而言,雅文化审美趣味的骈文和高雅规范的四言赞体相结合的书写、论文与美文结合的文论艺术、“文心”的情感意象等使《文心雕龙》生发出典雅的格调与韵味;就其语体而言,精工的对偶、华美的词藻、和谐的声律和诗画的意境,令《文心雕龙》显现出绮丽的风貌。体制之雄浑、体貌之典雅、语体之绮丽交相融合,共同铸成了《文心雕龙》多姿多彩、美仑美奂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9.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从经验的心性论出发,阐明在形下层面的"性"为"情气",在性、心、志、习、物的互动关系中"情气"被提取为或善或恶,表达了一种自然人性论的立场。心志是提取善恶的关键,故需通过礼乐教化的修身手段确立心志,以心志导引化正情气,以原发之真情为出发点,将其不断提升,达到"闻道反己"生德于中"的目的。对"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等重大命题做出了不同于时贤的解说。  相似文献   

20.
司空图把道作为《二十四诗品》的基本思想贯穿于二十四诗品中,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生发天地万物,二十四诗品也是道所生发的二十四种关学境界,“道”通过其生发的二十四种境界彰显出来。司空图完整的意境理论主要是由“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