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道路交通安全法与车险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首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4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从根本上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保护人身安全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保障;可以说,这部法律的实施将是中国道路交通法制建设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道路交通法规。毫无疑问,该法的出台将对与其休戚相关的车险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和  王伟 《中国金融》2004,(22):50-54
在我国立法史上,还没有一部法律能够引起这样广泛的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尽管经过了四次审议修改,但当它干2003年10月28日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以94.67%的支持率通过后,还是引起了一场全国范围的争议。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在2004年5月1日生效之后,其中的第七十六条更是成为社会和媒体的争论焦点。  相似文献   

3.
案例 2008年1月14日中午,王某下班后骑电动自行车回家,在沿人民路由西向东行驶时,与由南向北横过马路骑自行车的赵某相撞,王某颅脑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此交通事故经公安交通警察支队事故处理大队勘验及调查认定:王某驾驶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内行驶,且超过《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最高时速,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之规定,赵某骑自行车横过马路未下车推行,未确认安全,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之规定,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之规定,王某、赵某负事故的同等责任。  相似文献   

4.
山人 《中国金融》2004,(22):54-55
有人说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借鉴国际的通行做法,笔者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机动车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制度本无错,“七十六条”的立法原则也没有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好将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先进的立法经验与中国现阶段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环境和时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道路交通安全法律,保监会据此制定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详细规定了机动车辆第三者强制保险的具体内容,将对商业保险公司的机动车辆产生重大影响。对此,各保险公司应加强制定费率规章,增设绝对免赔额制度和明确对机动车辆超载问题的处理标准。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了保护人身安全、公民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交强险条例》)在立法目的中细化了这一目标,力求保障交通事故受害人能够依法得到赔偿。但是《交强险条例》以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以下简称《交强险条款》)的相关规定却无法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根据《交强险条例》第23条以及《交强险条款》第6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王德江 《中国外资》2008,(5):131-131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山区原有的道路交通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农村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尤其是拖拉机、农用运输车等适合农村使用的车辆发展迅速.可以说:山区农村所使用的基本是这些车辆。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我省也即将把农用运输车的管理移交公安交警部门.而广大农村道路交通参与者的道路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意识比较薄弱.近几年农机部门又没再对农用运输车核发牌照.无法实施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对责任主体的认定以及归责原则的合理界定是困扰我们正确适用法律的关键,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在措辞上的模糊性以及侵权责任法中对非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适用的缺失不利于我们正确认定归责主体和适用归责原则,依据侵权责任法维护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而且,道路交通法和侵权责任法的衔接上的缺失也增加了我们的诉讼负担。本文通过对责任主体的重新界定以及归责原则的再认识,借鉴德国民法上的保护性法律条款,以使得道路交通法和侵权责任法实现良好  相似文献   

9.
2004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交法》)确立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强制保险)制度的法律意义,为保险业更深入地参与道路交通安全事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保险业更广泛地实现社会保障机能提供了机遇和平台。我国的机动车强制保险制度正处于起步阶段,和世界上拥有数十年强制保险经验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与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配套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06年3月28日颁布,并于7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的出台可以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它对各家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会对目前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和车损险的业务发展产生影响。该《条例》中规定保险公司先行垫付抢救费用,将保障交通事故受害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作为首要目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费率制定遵循不盈利不亏损的原则,注重社会效益;将保险费率与交通违章记录相挂钩,体现“奖优罚劣”等特点。《条例》的出台将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后,交通事故处理出现较为严重的司法实践混乱。面对大量的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诉讼请求和审判需要,部分地方法院出台了差异地较大的《审判委员会会议纪要》。  相似文献   

12.
谢文华 《福建金融》2003,(10):39-40
建立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交通事故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公害,保险这一社会的“稳定器”可以在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发挥自身所特有的补偿、服务、防灾、宣传等职能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再立新功。  相似文献   

13.
《交强险条例》救助基金制度亟待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7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从此,我国确立了交强险和救助基金双轨并行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4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机动车辆必须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至此,全国性的涉及保险、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高等法院、农业(农业  相似文献   

15.
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增加了人们的日常出行,使人们对于道路交通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对于整个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而言意义重大,因此,必须要保证公路路基的压实质量,确保公路路基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本文首先对影响路基压实质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质量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增强桥东区各行政事业单位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中心支公司和桥东区政府采购办公室于日前组织举办了“车险业务理赔暨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培训班”。平安财产保险公司业管部鲁经理就机动车发生事故后如何进行保险索赔,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道路交通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有些因素却限制了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参与交通活动的范围,使他们参与交通活动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行人、非机动车在道路交通中由于缺少保护设备而成为道路交通参与者中的弱者.他们在参与道路交通活动时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分析行人和自行车驾驶员的交通需求,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改善他们的交通环境,保障他们的交通安全,是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相关的主要是人身、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以及保险纠纷,审理依据主要包括《民法通则》及其贯彻意见、《保险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相似文献   

19.
交通事故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公害。保险这一社会的“稳定器”,可以在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发挥自己补偿、服务、防灾、宣传等职能作用,扮演应有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迅猛发展,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交通事故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公害,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统计,2002年福建省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5757起,死亡5760人,受伤45755人,经济损失1.62亿元。如何发挥保险这一“社会稳定器”的独特作用,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大学校园道路不仅承载着方便校内交通和沟通校园各功能区的使命,也是校内师生交流、生活的拓展空间。针对目前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存在的人车混杂、停车困难、交通污染、管理混乱等问题,从加强安全教育、完善立法、健全管理制度以及根据新老校区的不同特点提出"步行者优先空间"、"人车分离式"交通系统、"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的方法,营造安全、畅通、舒适、便捷的校园交通环境,保障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