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本世纪头20年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并且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列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白和金认为,这具有深刻的含义。他说,经济增长率、通胀率、就业率和国际收支是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四个变量,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且往往难以同时达到人们期望的理想状态,因此西方经济学称之为“神秘的四角”。十六大报告为国人描绘了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这对宏观调控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难度,把促…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外经贸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规模和全球影响日益扩大.为国家繁荣富强做出了卓越贡献。与此同时.在经济增长、充分就业、防止通胀、国际收支平衡这些经济学称为“神秘四角”的四大变量之间.宏观调控的目标也日趋复杂。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是当前宏观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宏观调控是政府通过行政命令、法律手段、经济政策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同时也有其自身缺陷,市场经济会导致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象,这种波动对社会资源及生产力都会构成严重影响。所以宏观调控是着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协调运作,通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达到计划之目标。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包含四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总水平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4.
联邦德国《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法》中规定:在市场经济秩序的范围内努力同时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适度的经济增长率。政府在反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宏观调控措施也始终是紧紧围绕这四个调控目标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一九九五年是“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制订“九五’计划,首先要选择发展目标.发展目标无论怎样选择,最终都得归结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这四项目标上来.与其在中间目标上绕圈子,不如把研究的视线直接盯在最终目标上.经济发展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订合理的经济指标;二是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实现方案,即选择什么样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重点对象和政策措施,以保证经济目标的实现.但无论哪个方面,都离不开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这四项目标.一、四项目标是衡量经济指标合理化的重要标准我认为,经济发展计划所确立的经济指标是否合理,除了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之外,没有别的更合适的衡量标准.经济指标可以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工作暨经济形势分析会日前在上海召开会议.杜金富指出,今年是我国宏观调控任务最为艰巨的一年.也将是调查统计工作更加繁忙的一年,人民银行要履行好宏观调控的职能,要时刻围绕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等目标开展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7.
樊彩跃 《中国经贸》2009,(23):64-65
总量目标与其他目标 中国是一个处于转轨过程中的发展中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开放度很高的国家.宏观调控面临的经济背景较为复杂,这就决定了政府在进行总量调控的同时,必须兼顾其他目标。但由于这些目标之间的关系有时很复杂,有些是短期变量,有些是长期变量.这就迫使宏观调控部门必须在看清楚这些经济变量关系的基础上,在多重目标中进行有取舍的选择,否则会造成主要目标的模糊不清甚至目标之间的相互冲突,  相似文献   

8.
张立群 《浙江经济》2004,(15):22-23
当前的宏观调控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环境下进行的。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稳定需求和控制风险。宏观调控的重点。应该转向总量方面。以经济增长、物价、国际收支为核心;应该尽量减少行政手段。增加经济和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实践证明,这四大目标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应当有所侧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经济增长(GDP指标)作为首要目标,这在物质财富十分匮乏的国情下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调整产业及技术结构、消化长期积累的过剩产能进入加速期,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因此,在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明确把增加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就业是民生之本。明确提出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人可能质疑,当前我国老龄化加快,劳动人口的绝对数量在减少,就业还是突出问题吗?请看一下欧美日等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我国的国家,至今仍然在  相似文献   

10.
一国的货币政策目标通常包括四个方面: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同时达到上述四个目标是困难的,这就存在一个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上的孰先孰后的问题。笔者认为,正确选择货币政策目标,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  相似文献   

11.
就业增长是宏观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四个重要目标之一。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来的实践,就业增长和经济发展、物价稳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一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政策取向和经济目标。西方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都将降低失业率作为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是,在各国积极促进宏观就业增长,有效降低失业率和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却很少考虑到就业质量的  相似文献   

12.
传统西方经济学中将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定为: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宏观调控要同时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相当不易。当经济危机扫过社会的微观末端时,“今年将成为本世纪以来就业压力最为沉重的一年”的预言,自然引起唏嘘声一片。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正处于关键时期,调控产生的效应遏制了经济增长过快过热,更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近年来国际收支持续不平衡,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持续双顺差现象呈现强化趋势,纠正国际收支失衡和妥善处理大量外汇储备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但是,妥善处理这一问题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形势,提出应从多种角度,综合多种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就如何将这些措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7,(5):11-12
[美国《世界日报》1月23日]中国大陆2006年一大经济问题,是进入所谓“顺差时代”,国际收支失衡矛盾加剧;而2007年的经济政策调整,一大任务是将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主要的宏观调控目标。这一新的政策取向,对今年中国整体经济走向,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贸外资政策等,均将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宏观调控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对经济运行变量进行部分调整,而常态化宏观调控则将这种调整固化为一种经常性的行为。这几年的国家宏观调控实践表明,伴随着经济增长波动而常态存在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保证经济持续较快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带符号约束的因子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FSR-BVAR),检验了引入汇率预期后实际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目标影响效应的变化,对比分析了实际汇率和汇率预期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汇率预期对宏观经济调控具有引导作用,汇率升值预期对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和就业具有正向引导,对物价水平具有负向引导;引入汇率预期,实际汇率波动对稳定物价水平和促进就业的有效性显著提升,对促进经济增长有效性无明显变化,对平衡国际收支有效性有所下降;在预期引导下,汇率预期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的调控更有效,实际汇率波动对稳定物价和促进就业的调控更有效;汇改后,预期引导下的实际汇率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及国际收支的调控能力显著提高,对就业影响效应减弱,而汇率预期对经济增长、价格水平及就业水平的调控效果减弱,对国际收支影响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17.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总汇,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将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稳定价格及经济增长并奉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四大主要目标。 “八五”期间,我国国际收支在大部分年份里,经常项目(93年除外)与资本项目(92年除外)都表现为顺差,那么,今年我国国际收支情况又是如何呢?  相似文献   

18.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就中国国际收支形势及外汇管理热点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宏观调控措施促进国际收支改善记者:2008年是中国对外经济经受国际金融危机中击的一年,您对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什么样的总体判断?  相似文献   

19.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就中国国际收支形势及外汇管理热点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宏观调控措施促进国际收支改善 记者:2008年是中国对外经济经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年,您对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什么样的总体判断?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产业》2011,(5):25-25
中国人民银行胡晓炼副行长在2011年经贸形势报告会上说,与国外大多数央行采取单一的通胀目标制不同,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围绕物价、经济增长、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目标未制定的,需要缜密的统筹和权衡。从物价走势来看,通胀形势须高度关注,今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继去年11月份后再次突破5%,创31个月来新高,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幅度更大一些。这一轮价格上涨的原因比较复杂,是国内外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