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创新环境的地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建区域创新环境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评估方法,对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2001~2006年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估及比较,以揭示区域创新环境的地区差异以及地区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前关于专利权质押融资估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利权估值方法、专利权价值影响因素和专利权质押融资风险因素等方面,鲜有研究将风险因素和估值方法结合起来。站在金融贷款机构的角度,在识别专利权质押融资风险因素基础上,从风险分担视角构建了专利权质押融资估值模型。通过分析,专利权质押融资过程中主要存在法律风险、评估风险、信用风险和经济风险。其中,法律风险可转移,评估风险及金融贷款机构自身原因造成的信用风险分别由评估机构和贷款机构自行承担,估值时不必考虑;企业原因造成的信用风险直接影响贷款额度,不影响专利权价值,可通过信用评级确定贷款比例;而经济风险直接影响专利权价值。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并运用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考虑风险的质押融资估值低于传统收益法的估值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ESDA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中国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08-2012年专利权质押数据,对中国省际专利权质押的全局和局域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并进一步分析了GDP与专利权质押局域空间自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专利权质押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专利权质押发展水平相似的省份在空间上趋于集中,整体呈现非平衡性发展特征,并具有进一步加强的态势;中国专利权质押的局域空间格局5年内变化不大,形成了以东部和沿海地区为代表的高值集聚区,而西部地区则始终处于低值集聚区,四川、贵州和广州处于高—低区域。此外,区域经济增长与专利权质押发展不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把金融科技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纳入统一框架下,利用2012-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创新效果和创新效率两方面分析其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效果,但对创新效率的激励作用并不显著。金融科技发展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区域创新绩效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同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本区域及周围区域创新效果影响都较为显著,但在创新效率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只对本区域起到了促进作用,而抑制了邻近地区的创新效率;然而在金融科技应用的调节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区域创新效果和效率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利用金融科技营造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充分挖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创新激励效应,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剖析湖北省科技创新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创新环境建设的发展思路、战略任务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3-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发展间的动态关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双向的正向影响关系,但相互影响效应存在一定滞后性;长远来看,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对科技创新贡献大于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贡献,而经济次发达地区的情况却与之相反,且整体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把握金融科技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时空极差熵权法测算201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σ收敛和时空β收敛等方法分别对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分布动态及收敛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四大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呈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逐渐走低趋势;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全国及四大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绝对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省份呈自我强化态势;全国及四大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呈σ收敛特征;四大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时空β收敛存在明显差异,东北呈发散特征,西部、东部和中部的收敛速度高于全国收敛速度,随着时间推移,各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差异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视角下的中国三大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为了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地区间经济差异,将中国按地域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选择人均实际GDP以及三大区域创新活动状况,从区域创新的视角分析区域存在经济差异的原因,为决策者决策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区域创新差异和位序规模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磊  戈冬梅  季民河 《经济地理》2011,(7):1101-1106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采用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2003—2008年)的专利申请授权和专利申请受理量作为创新变量对创新活动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变差系数、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系数,发现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在两个专利变量上的相对差异变化均呈下降趋势,首位度指标则显示创新第二高城市距离创新最高城市——上海的差距在逐年减小;然后基于位序—规模分布理论研究长三角区域创新活动规模的发展趋势,发现其模式呈分散均衡型分布。最后,归纳出促使长三角区域创新差异缩小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扩展知识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从制度环境、要素条件、需求环境和产业环境四个方面,考察了体现创新环境的11个分项指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映创新环境的多数指标都对我国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弹性基本都小于知识存量和研发人员投入。然而,不同地区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除了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机构支持和人力资本外,体现创新环境的其他变量都对东部地区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私有化程度、信息基础设施和产业集聚的作用还明显大于研发投入,但是创新环境对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未起到支撑作用。创新环境建设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我国创新能力巨大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1-2014年科技部《国家重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表》以及国家统计年鉴数据,首先,使用赫芬达尔指数定量描述了利用国家重点科技资源进行创新活动的非均衡性。其次,使用网络DEA方法,实证分析了2012-2014年中国(内地)各省份国家重点科技资源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表明,国家重点科技资源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不仅取决于资源创新生产阶段,而且受制于重点科技资源支持下的区域创新发展阶段。重点科技资源的支撑作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70%的省份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且大部分省份的国家重点科技资源未实现优化配置。此外,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国家重点科技资源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撑效率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05—2009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对区域创新环境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环境呈东-中-西、由高到低的梯形差异分布。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三类,以其为对象,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三类地区的区域创新环境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影响不同类型地区的创新能力的主要环境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省区域创新环境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构建了江苏省区域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江苏省13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因子分析法获得描述江苏区域创新环境的3个综合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江苏13个省辖地区的创新环境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苏南、苏中及苏北地区的创新环境差异明显,且呈阶梯型态势。因此,如何协调江苏不同区域的科学发展,改善江苏的整体创新环境,将其全面建成创新型省份,需要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以广东经济数据为基础的回归分析表明,对于改善区域创新环境而言,企业研发效率最高,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研发效率次之,高校研发最差。因果检验进一步指出,企业研发与工业相互推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研发受到工业和企业研发的负向拉动,高等院校研发只是单方向推动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三大区域科技差异解析——基于回归分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间科技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1997-2007年面板数据,运用回归分解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科技差异进行分解,量化了相关决定因素对空间科技差异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造成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科技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禀赋差异,而造成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科技水平差距的因素则由地区间禀赋差异和投入要素的边际影响共同决定;通过市场化调整促进区域科技协调发展,对中部地区的效果较为明显,对西部地区则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实力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洪名勇 《经济地理》2003,23(5):606-610
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将经济增长、科技创新整合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进步、科技知识生产、交换和运用(消费)情况。凡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区,大多都是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区,多是东部省区;而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的省区,同时也是经济实力比较弱的省区,多属于西部省区。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施西部科技创新战略,提高西部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布局与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阶段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推进过程中尚存在较多理论和现实问题。从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和建设目标出发,提出遴选与布局、制度体制建设、多主体协同提升、创新环境营造与优化、引领区域发展和内外科技链接六个重大问题,并对其重要性、解决途径和路径机制进行探讨,最后提供了一些研究设想和建议,为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的科学布局与合理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金融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区域科技创新波动性与周期性的界定和测度是创新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于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主要基于静态层面,而区域科技创新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过程。基于熊彼特的创新周期理论,区域科技创新波动性与周期性的内涵界定,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波动与周期测度的工具和模型,运用统计改革后的深圳南山区科技创新季度数据对区域科技创新短期的波动性与周期性及其特征进行了全面的测度。结果表明:区域科技创新波动具有周期性,不同阶段的创新波动与周期特征完全不同,政府应根据区域科技创新波动规律与周期性规律,采取更具时效性的科技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创新和区域创新环境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2  
王缉慈 《经济地理》1999,19(1):11-15
本文从知识创新和提高国力的目标出发,从知识与创新、技术进步与应变的区域政策、全球化和本地化、新的产业空间以及创新环境概念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改进我国区域政策目标,推进区域创新环境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