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两类创新)融合的理论分析框架,把"创新·创业·创智·创富"("四创")置于共同的研究框架下,从"四创"情境的内在关系出发,探讨了两类创新融合的两种机制、五大模式和四条路径,最后提出了促进两类创新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现状欧盟于1994年出台的《创新绿皮书》强调了区域创新的重要性。随后,欧盟企业总司和区域政策总司分别在“创新与中小企业计划”、“欧盟区域发展基金创新行动计划”框架下推出了两大区域创新战略项目,即“区域创新及技术转让战略(RITTS)”和“区域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区域创新系统从创新生态系统到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再到综合创新生态系统演进,中国部分城市甚至城区将综合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与完善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践的着力点。其中,“创新、创业、创投、创客”联动是构建综合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剖析了 “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内在机制;分析了龙岗区促进“四创”联动发展的做法,归纳了龙岗区促进“四创”联动发展的经验,包括高端创新要素集聚、以创客创业者为主体、市场主导、创新链与产业链联动等,相关经验对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林  曾立  张帆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4):154-160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建设长江经济带、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三大战略交汇了区域协同发展构想和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理念。通过分析推进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现实基础、主要问题及内在机理,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总体框架,并提出了推进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双创”已成为驱动中国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围绕这一时代命题,2016年5月21日,首届“创新发展·创客·众创空间”论坛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召开,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驱动中国创新发展的创客与众创空间培育战略研究》的开题论证会,成为将学术研究与实践探讨有效衔接的别开生面的学术活动。论坛以“驱动中国创新发展的创客与众创空间培育战略”为主题,吸引了国内相关政府、高校、金融机构、企业等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和实战家共120多人参会。学者聚焦“创新发展、创新创业、创客、众创空间”等方面的前沿、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根据专家学者的报告内容,对主要观点进行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6.
贫困的复杂性要求贫困研究突破学科界限走跨学科融合的集成创新之路。社会科学中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和地理学等学科在贫困研究维度、研究方法和减贫主张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且互补性强。跨学科融合和集成创新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难以胜任新时期减贫实践的需要。在系统评述贫困研究的多学科差异、融合和集成创新进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集成可行能力贫困理论、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社会排斥分析框架、脆弱性分析框架和地理资本贫困论等现有研究成果的“人—业—地”综合贫困分析框架的构想,该分析框架实现了贫困研究“个人主义”和“结构主义”两大传统范式的有机整合,为新时期综合贫困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自主创新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采用“小组深度访谈”实证调研方法,收集广州35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数据,构建了科技型企业创新驱动阶段模型,凝练出协同创新、集成创新、融合创新、创“芯”辐射、微创新、创意设计、三螺旋、新业态、元创新9种创新驱动模式,并选择典型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创新网络关系治理、知识场活性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性创新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网络-知识-创新”为逻辑框架,构建了创新网络关系治理、知识场活性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概念框架及研究假设,通过大样本数据调查,运用区间数拓展DEMATEL、SmartPLS结构方程模型对概念框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创新网络关系治理(共生行为、联结强度和影响策略)对知识场活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场活性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性创新之间具有显著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9.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特征与创新型城市的功能特色相结合,从战略导向、核心内容、关键抓手3个方面构建了创新驱动发展城市建设路径理论框架,即依靠制度创新驱动福利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依靠金融创新驱动贸易发展。进一步,应用理论框架重点评价了2006-2014年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上海的上海”、“中国的上海”、“世界的上海”3个视角提出了民生发展、创新引领、开放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胡蓉 《江南论坛》2022,(12):44-47
2021年5月,长三角“两区六市”签订了《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苏州是环太湖科创圈的核心节点城市,具有山水资源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坚实、创新平台汇聚,历史积淀浓厚、文化特色显著等优势。协同推进环太湖科创圈建设,苏州要克服短板劣势,瞄准环太湖科创圈“四圈一标杆”的战略目标,通过跨区域协同形成科创圈建设合力、构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培育面向未来的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创新要素向环太湖自然人文空间集聚、推动科创圈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以开放式创新为视角,以中科心客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客”)为研究对象,运用SPS案例研究方法,从众创空间中的创意获取、创意转化以及开放式创新演化过程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首先,众创空间中的创意获取分为探索、筛选和激活3个阶段;其次,众创空间创意转化过程中,创新驱动经历由投资者向供应商再到企业自身转变;最后,众创空间开放式创新演化过程有3种不同类型,且创新主体经历由“创意集市”到“二房东”再到“创新经纪人”的转变。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将开放式创新引入众创空间,并阐明创新主体的角色和作用;管理意义在于总结众创空间发展的成功经验,能够为其它众创空间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业经济的实际情况,以及“到2015年要争取实现‘创新强工”’的发展目标,杭州提出以“推进四种创新”为主要任务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一足推进政策创新,即理清发展思路和创新路径;二是推进技术创新,增强产业产品核心竞争力:三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四是推进产业融合,促进两化、双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相互关系为基本分析框架,重点讨论了影响信息技术创新过程的几个主要社会问题:(1)信息技术创新过程是极其复杂的,从而产生错误呈“缺陷”的机会很大,必须进行过程监护才能确集信息技术创新的质量;(2)信息社会技能的短缺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创新的过程;(3)企业家的期望直接决定信息技术创新的内容与创新成果的推广;(4)社会文化、政治、道德价值观念,主导信息技术创新的方向和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军民融合型国家科技创新系统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从国家创新系统(NIS)的视角出发,对我国科技创新系统发展现状、构成及问题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括政府、军方、国家实验室、军方实验室、大学及产业界共同构成的军民融合型国家科技创新系统——“六边形”模式,并分析了“国防需求牵引”、“市场需求牵引”和“科技自由探索驱动”三种动力机制下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系统的运行过程、关键环节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是中国产学研实践的最新模式,是中国式创新在产学研方面的深刻体现,但学术界对这一新现象关注不足,难以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情景下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建设。鉴于此,以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这一中国产学研新实践现象为切入点,按照“概念衍生—特征类型—推进路径”分析框架进行逐层解构。首先,梳理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政策演进和研究脉络,廓清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概念内涵与外延;其次,归纳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特征,并基于主导组织视角总结出4类典型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再次,立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为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型创新联合体建设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最后,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整合框架,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创新联合体研究,并为中国政产学研各方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建设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6.
已有文献在研究“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时,忽略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企业活动通过价值链衔接而成,信息技术或产品会渗透到不同的价值链环节;二是,企业创新活动具有多样性,在不同价值链环节的创新形式具有差异性。基于此,文章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所做的营商环境调查,从企业价值链视角,考察了“两化融合”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环节与信息化的融合提高了企业产品创新投入的倾向,生产制造环节与信息化的融合提高了企业流程创新投入的倾向。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企业“两化融合”整体水平的提升能够增加企业的新产品产值,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关于“两化融合”与企业创新的认识,而且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对知识,知识创新和知识保护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于知识、知识创新和知识保护进行了再认识———知识产品具有消费上的可分享性和正的外部性; 知识创新可以分为“学”( 科学创新) 和“术”( 技术创新)两个方面; 技术创新和科学创新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众创空间作为承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业态载体,其建设和发展成为国家及地方政府重要的发力点。智力资本作为知识经济的基础,其价值创造实现以知识转移和吸收为主要形式,以科技创新为目标,以知识共享和交互平台为依托。据此,基于智力资本“H-S-R”三维视角,采用单案例研究,以飞马旅空间5i center为例,从知识资源匹配、知识资源吸收、转移和交互、知识增值三阶段动态解读协同创新环境—智力资本—知识—创客绩效四重互动模式及其动态效应。最后,构建众创空间智力资本协同创新影响创客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以期优化众创空间的创新流程与功能,提升“双创”情境下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依据高阶梯队理论、注意力基础观和资源基础观,通过引入“精力”层面的创新注意力和“资源”层面的研发投入两种创新投入,构建“高管特征-投入决策-创新绩效”研究框架,实证检验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我国沪深A股上市的398家技术密集型企业2013-2016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异质性不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3种职能背景中只有“产出型”高管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创新注意力和R&D 投入在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对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到双中介作用和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众创空间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学者对创新空间组织和创新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思考。基于对大量众创空间及创客样本的深度调查,构建了众创空间嵌入的多层次创新生态系统概念模型。研究发现,众创空间形成了一种融合创新主体功能及创新环境功能的次生生态,承担着创客与多种创新主体间的接口功能,并且向上向下横向连接了不同范围层级的创新生态圈。在多层次创新生态系统中,众创空间创新功能的实现依赖于自组织演化、开放式协同和跨层级交互3种机制。众创空间的出现和发展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提供了直接的实践依据,并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层次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