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开拓—扩张—调整三个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光伏产业发展模式失败的实质——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创新生态的要求与传统创新生态系统存在冲突,据此进一步探讨了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传统创新生态系统进化的可能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集聚作为现代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能够促进创新所需的知识生产与汇集,进而带动创新生态系统发展。以2011—2016年五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分位数估计方法,实证研究集聚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集聚对于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等四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网络、创新能力提升具有较为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于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环境却没有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   相似文献   

3.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规模上、产业技术上、产业集聚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的视角,研究发现部门劳动生产率差异、需求结构变动、供给结构变动、国际贸易、技术进步与标准升级等方面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密切联系.为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要加速要素集聚以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引导消费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国际合作并针对出口产品给予税收优惠,建立完善“科研—标准—产业”同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概念于2009年由温家宝总理提出,并将七种产业划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内。中国的政策环境、资源环境以及产业环境与技术原因为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公私合作制最早起源于英国,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在中国,公私合作制模式经历了三次改革。目前,公私合作制模式被运用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在美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的发展中,公私合作制模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国光伏产业中的公私合作制模式为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公私合作模式时,政府积极推出激励政策以及保持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长期合作有助于该产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政府主导式促进产业增长模式是我国光伏产业出现成长困境的重要原因。我国政府主导式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府行为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地方政府主导着光伏产业的过度扩张、地方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处于强势地位、对光伏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压抑倾向、光伏企业巨头具有对"政府依赖症"。我国光伏产业成长困境表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府主导模式具有明显缺陷,难以为继。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得到根本提高,必须摆脱对地方政府的依赖,走立足市场需求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个体式创新、集群式创新、开放式创新三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异同,探讨不同层次的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之间协同演化,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黄方今 《经济师》2012,7(2):11-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在必行,建设过程中引入绿色经济理念,改造传统产业培育路径,更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文章以无锡光伏产业发展为实例加以分析,总结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是创新驱动型产业,重大技术突破是促进其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分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的路径,最后就加快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转型的基本方向。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针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光伏太阳能电池)出台了系列贸易限制措施,导致中国相关产业屡遭重创。本文以中国光伏产业遭遇贸易限制措施为例,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遭遇贸易限制措施冲击效应的原因和主要表征,分析这类冲击效应沿产业链、资金链、信息链等向纵深演化的规律,提出了"预警"与"治理"相结合的防范、预警体系的构思,以推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发展,建立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和企业相互协调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动力、政府支持力、中介和上游企业支撑力、金融提升力以及市场需求拉力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从专利占比、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最后,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绩效”框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技术突破与创新产品市场化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TRIZ理论作为国际公认的重要创新方法之一,能够有效地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TRIZ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方法嵌入到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范式不确定、知识产权及科研管理机制不健全、资源配置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从制约技术创新的瓶颈、路径分析、创新方案确立等方面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方法问题,针对产业技术创新的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分别制定出合理的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的本质是网络,其竞争力是通过网络竞争力来表现的,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必须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网络的发展规律。与传统内生型产业集群网络发展经历经济网络、社会网络、创新网络3个发展阶段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新的集聚环境下,实现了经济网络、社会网络与创新网络的融合,形成以创新网络为核心的综合网络,在核心技术的驱动下,向高端自主价值链网阶段、资源利用网阶段发展。最后,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网络发展阶段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的本质是网络,其竞争力是通过网络竞争力来表现的,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必须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网络的发展规律.与传统内生型产业集群网络发展经历经济网络、社会网络、创新网络3个发展阶段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新的集聚环境下,实现了经济网络、社会网络与创新网络的融合,形成以创新网络为核心的综合网络,在核心技术的驱动下,向高端自主价值链网阶段、资源利用网阶段发展.最后,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网络发展阶段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评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水平,是调节与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顺利运行的有效手段。结合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表现,从结构、功能以及效益3个维度,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权与层次分析方法进行组合赋权,设计基于规则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水平评价方法,并以黑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保障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水平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自我国推行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战略以来,各地都采取了以财政税收为主体的政策手段,以期加快相关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但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陷入生存危机的事实说明,在某些特定的行业部门,当前的政策不仅没能推动其发展,反而使其面临更大的发展压力,此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悖论。从政策作用机制、科研创新规律、对外经济协作策略等角度分析了悖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调整安徽省产业结构的重大突破口。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握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以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争夺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为战略重点,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阐述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安徽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明确发展目标,锁定发展重点等五个方面对培育和发展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广泛文献调研基础上,基于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研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效应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集群式发展是我国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发展模式,然而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集群趋势明显,但集群效应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尚处于成长期,产业集群内部还存在多种不确定性,科技创新成本下降是集群效应得以更好发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应该从建立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重视产业集群软环境建设、提升产业价值链等方面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效应。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协同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主体关系和系统运行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方程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内企业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模型,分析其协同创新稳定性及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共生单元、选取共生模式、培育共生环境及建立协同创新共生界面是实现创新生态系统稳定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协同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发展路径与实践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在解读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基础上,从国家战略层、区域集聚层和技术-产业层三个层面探讨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发展路径,剖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三种实践模式,即突破性技术创新驱动型、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型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升级型,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内容,融合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的必要路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情境下,融合发展表现为产业融合、产业与创新融合、创新与需求融合等多重内涵。创新链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存在三重理论逻辑,即多元协同加快核心技术突破的创新逻辑、产业演化升级的发展逻辑、面向内需为主的双循环构建的应用逻辑。要从异质主体价值共创的动力机制、领军企业协同整合的治理机制、公平竞争政策导向的环境机制三方面共同着力,更好发挥创新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