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学研相结合能够实现组织间知识的转移与扩散,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与良好效果。基于界面管理视角,研究了高校-企业两部门技术合作创新过程中知识扩散与流动的脱离作用、参与作用与相互作用3种作用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3种不同合作界面,即"零"界面、"叠"界面和"全"界面,提出了产学合作所衍生的3种人才开发模式,即链条式、中枢式和网络式。研究表明,3种人才开发模式在联系强度、知识性质、知识扩散方向、知识扩散速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比较发现网络模式具有较好的人才开发效果。然而,当前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却形成了人才开发链条和中枢模式居多、人才开发网络模式缺失的局面。研究的政策含义是,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人才开发网络模式的衍生,实现产学研合作在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的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以往研究和中国产学研实践,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框架,从情境性、过程性两个维度探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其中,情境性包括文化情境、知识情境、价值情境3个层次,过程性分为合作动力、合作界面、合作结果3个阶段,并指出协同创新网络是一个开放式、超区域创新网络。最后,构建了基于中国情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型,通过案例分析,从理论上证实了“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是一种基于中国情境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过程及其主体知识传递模式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喻科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4):141-144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演进过程以及合作创新主体特性与知识传递模式,都将影响到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效果。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在网络形态下的基本特性;从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剖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的一般过程;结合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过程中主体间信任关系的变化,探究了合作创新主体知识传递模式的演变。认为合作创新网络主体特性促进了主体间的知识传递;知识传递模式的演变以信任为基础,并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过程相关,且在不同阶段体现出知识传递主导模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互动为视角对产学研合作本质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表征互动作用的3个维度和基于互动的3种合作模式。探讨了产学研合作的5个阶段及互动过程特征,提出了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效果的有效途径,即促进合作模式的演进、控制不同合作阶段的互动和引导企业互动行为。  相似文献   

5.
针对产学研合作如何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均衡合作模式的问题,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两阶段均衡理论剖析产学研合作形成过程机理,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探寻角点均衡下的产学研自给自足、局部分工(Ⅰ和Ⅱ)和完全分工组织结构,并运用Agent建模理论和Netlogo仿真平台构建产学研合作形成的仿真模型,模拟研究产学研均衡合作模式的形成。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均衡是一个递进、演化和失效的动态循环过程;分工组织结构是产学研合作网络形成的基础,且产、学、研合作分工越完全,二分网络结构越复杂;产、学、研交易效率越大,合作网络整体的均衡效用越大。  相似文献   

6.
“厅地协同创新”能够提供特定条件下探究培育技术创新的政策路径,有助于推动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联盟升级、丰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厅地协同创新”的模式对推动协同创新的演进和提升协同创新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首先从“区域协同创新”的作用出发重点介绍了“区域协同创新”的构建模式;其次在构建模式过程中发现该模式国内外各有不同,国外协同创新的模式有:协议合作方式、立法合作方式、会议合作方式,国内“厅地协同创新”的模式有:协议合作模式、设立开发基金模式、中介模式、会议模式等;最后,研究得出这些模式对协同创新的演进和丰富协同创新的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如何影响知识扩散的问题,基于拓扑结构视角,运用节点数N、边数L、结构洞S、中心度C、平均距离D等社会网络指标测度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并运用企业新增专利IPC分类号数(△IPC)和企业自主专利数(IAP)测度区域知识扩散效果。然后,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对知识扩散影响的多因变量回归模型,并基于广西2000-2013年电子信息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IPC和IAP具有相似的偏最小二乘回归结构,知识扩散内部测度具有一致性;2中心度C与知识扩散(△IPC、IAP)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较小;3边数L、节点数N、结构洞S和平均距离D与知识扩散(△IPC、IAP)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3种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基于分成因子的利益分配模型。通过模型的求解,揭示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机制,并对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在3种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学研方的利益分成均在合作整体利益的三分之二及以上。从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的角度,产学研合作双方采取紧密型合作模式,通过共同组建经济实体可以实现最终产品市场的Pareto均衡。但由于共同经济实体的组建、运营与管理比其它合作方式更为复杂、困难更多、难度更大,因此产学研合作双方对是否采用这种合作模式都非常慎重。与松散型的技术转让方式相比,尽管企业在较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方式下的利益分成有所减少,但可以实现更为重要的战略目标。所以委托开发、合作开发、技术许可等较紧密型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成为学研方与企业进行合作的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9.
利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了产学研合作研究向协同创新研究的演进脉络,探讨了协同创新研究的进展和方向。根据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主题下文献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及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主体间关系从合作转向协同、组织方式从创新网络转向创新生态系统、产学研与协同创新结合成为一个具有特定涵义和现实背景的研究领域。最后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深入分析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的知识增值过程;分析协同创新过程的动态演化模式和动态机理;加强对以基于异质知识的知识增值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效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合作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而准确高效地进行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合作创新成功的基础。基于复杂系统理论,揭示了以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小型企业为核心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系统复杂特征及知识转移内在机理。采用多Agent建模方法,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转移ABM仿真模型,设计创新人才政策、创新服务政策、创新创业政策3类政策工具,研究不同政策工具组合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系统知识转移及系统知识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大型企业实施创新人才政策有利于系统知识存量快速增加,中小型企业实施创新人才政策有利于企业规模快速升级;②相对于创新人才政策实施对于系统知识存量增加的驱动作用,创新服务政策实施对系统知识转移催生的知识存量“涌现”现象效果更明显;③创新创业政策实施有利于知识主体合作关系数量增加;④3类政策工具同时实施对系统知识存量增加产生了1+1+1>3的共振效果。考虑政策工具实施成本,创新服务政策及创新创业政策同时实施对系统知识存量增加、系统知识差异化、系统知识转移效率及企业规模升级的促进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如何影响知识扩散的问题,基于拓扑结构视角,运用节点数N、边数L、结构洞S、中心度C、平均距离D等社会网络指标测度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并运用企业新增专利IPC分类号数(△IPC)和企业自主专利数(IAP)测度区域知识扩散效果。然后,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对知识扩散影响的多因变量回归模型,并基于广西2000-2013年电子信息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IPC和IAP具有相似的偏最小二乘回归结构,知识扩散内部测度具有一致性;②中心度C与知识扩散(△IPC、IAP)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较小;③边数L、节点数N、结构洞S和平均距离D与知识扩散(△IPC、IAP)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2.
知识创新协同指科研机构与高校借助合作网络达成战略、组织及资源的协同,推动知识创新、扩散及应用的现象。有别于传统知识创新方式,知识创新协同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分析了知识创新协同效应的三大表现形式,概括总结了知识创新协同的两种模式,即合作协议模式与共建实验室(所)模式。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对科研机构与高校的非合作模式及两种协同模式的最优科技投资水平、期望净利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共建实验室(所)的经济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王尧 《生产力研究》2012,(10):200-201,204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所拥有的资源与能力优化整合进行合作创新以实现经济利益为目标的一种制度安排和关系网络。文章应用创新价值链理论对三种常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技术转让模式、合作研发模式和共建实体模式进行重新阐释,并以企业与学研在创新价值链不同阶段的结合方式为维度对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扩展。最后,结合产学研合作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模式演变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人才开发是产学研合作功能的拓展,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人才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日本官产学合作促进人才开发路径,总结其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流动、人才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探讨其经验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1998-2010年的1 066篇产学研合作创新管理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信息可视化为手段,对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日渐成熟,其研究范围已从最初较浅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投入和利益分配等传统的产学研合作研究阶段向产学研战略联盟的高级阶段过渡,与产学研合作创新有关的知识产权冲突和协调问题、知识扩散和组织间学习等理论,对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管理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产学研合作理论与实践工作的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界定为产学研各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过程,并将该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与知识优势形成3个阶段,由此建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流动SCA理论模型。通过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流动的特性以及知识流动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本质。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科技、教育与经济结合的有效形式,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产学研各方在目标、知识、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引发的合作矛盾与冲突严重影响着创新绩效。知识是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冲突来源,通过对知识的有效管理能够实现产学研各方的协同〖JP〗合作,进而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与水平。从知识管理视角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在知识管理目标、核心流程、支撑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冲突问题,并剖析了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确立统一知识管理目标、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管理体系和知识管理支撑环境等治理对策,为规避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知识管理冲突矛盾、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水平与绩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试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所起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什么要在“产学研”前加一个“政”字?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产学研合作的目的是什么。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形成合作产业链,是由他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而决定的。高校、科研机构具有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和人才智力资源,企业有较强的财力和开发科研项目应用的能力。发挥高校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地方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促进其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其创业主动性的提高对推动知识创新与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一种充分利用社会各方优势资源,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对培养创新与创业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以工程管理类专业为例,构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大学生创业主动性的影响机制模型,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产学研合作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在创业主动性上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结合华为智能汽车业务探索性案例研究,提出智能制造核心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的过程机理及路径范式,揭示智能制造核心企业在创新联合体形成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即发挥数据赋能的驱动作用,从而实现创新联合体跨界战略网络协同、跨界组织网络协同、跨界资源网络协同、跨界制度网络协同,形成协同演化动态能力,实现产品功能、生产制造及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凝练出智能制造核心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路径范式:“智能制造核心企业—传统龙头集群企业—超级消费者”交互赋能。结论可拓展数字创新理论及价值共创理论,为传统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指导,为智能汽车领域创新联合体建设及颠覆式创新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