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证券期货市场人工智能交易具有强大的预测分析能力、投资策略制定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与之相适应,刑法对证券期货犯罪的规制重点也应当从交易的行为方式向交易技术转移。鉴于利用人工智能交易可以实施滥用技术优势型市场操纵犯罪行为,刑法有必要对人工智能交易予以规制,并且这种规制利大于弊。规制应当明确区分人工智能交易的正当使用和滥用,并进一步完善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证券期货市场上,自动化交易的报单模式具有机械性、同质化和瞬间巨量的特点,成交需求也是快速变化的,为此本文归纳了自动化交易可能会存在"克隆人进攻"、系统负载大、风险蔓延快、波及范围广等潜在风险,借鉴国际上处理典型风险案例的经验,总结了美国分块并圈定重点式、欧洲分层式、澳大利亚智能分析式及新加坡激励相容式等多个国家的自动化交易监管制度,结合国内"堵"大于"疏"、信息传递不通畅、监控流量指标体系不完备等自动化交易监管方面的不足,提出要接口技术标准化、数据共享与时钟同步、组建跨行业(专业)的技术专家团队等事前监管,优化交易管理规则、加强交易所系统建设、构建应急处理机制、完善交易日志备份等交易所层面的事中监管,以及规范机构投资者使用自动交易软件的自律性等维护清算服务市场的秩序等全流程、分层次、多角度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3.
4.
量化交易的发展使得高频交易成为证券交易市场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高频交易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高频交易与证券交易市场质量、证券市场交易公平以及证券交易市场系统性风险三个方面对有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研究表明高频交易的飞速发展改变了证券交易市场的微观结构,对市场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针对市场结构的变化,证券市场监管机制应进行调整以应对系统性风险,从而保证在风险可控下的证券交易市场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肖凯 《当代金融研究》2016,2016(2):18-27
高频交易是资本市场上金融科技迅速发展的产物,是一种采用托管等低延时通信技术,通过高速信息处理,运用多个算法程序实施日内频繁交易的自动交易系统。尽管高频交易具有提供市场流动性、加深市场深度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放大市场波动、为交易而交易且容易导致滥用市场交易优势的操纵行为。比较目前欧美对高频交易的监管实践,幌骗、试单、扰乱交易行为以及滥用市场成为高频交易操纵市场的主要手段。立足于我国现实,对集中于期货市场的高频交易应加强监管,完善透明、及时、公开的市场报价机制,明确涉及高频交易操纵行为的判断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普通投资者只能在全国报价平台上获取价格信息时,高频投资者却能够直接与各个交易所分别连接。这种差异使得高频交易者能比普通投资者提前长达16毫秒知晓行情。"在市场竞争中,只有最先抓住机会的人才能够获利,"争分夺秒"是成功者的信条。但如果是"毫秒"呢?听上去也许不可思议,不过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上却有这样一类以毫秒为生的人。他们就是高频交易者,他们一方面用技术手段震撼了传统交易者,另一方面也向监管者提出了难题。2010年5月6日下午,美国三大股票指数突然暴跌,  相似文献   

7.
程序化交易在我国证券期货市场推出已有近十年,其在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系统性风险。不同的程序化交易策略对市场的影响不尽相同。结合程序化交易监管的目标,针对具体交易行为,研究国内外程序化交易监管措施,有助于了解我国现有金融监管体系下程序化交易监管的诸多不足。由于程序化交易监管难以同时满足维护市场公平、保证市场效率和限制市场风险三个目标,故应结合具体时期的金融环境,从完善现有监管体系、强化对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约束、提高技术层面的管理监测能力三方面入手,有效防范程序化交易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8.
高频交易是一类特殊的算法交易。高频交易商作为市场中的流动性提供者,为市场的形成和交易的达成起到了基础性作用。然而,当高频交易发展过度时,其提供的流动性并不真实,会演变成飘忽不定的流动性,反而加剧了市场流动性波动风险。本文分析了高频交易的特点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频交易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及监管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凤雨 《上海金融》2012,(9):48-52,117
高频交易在欧美发达证券市场已经非常活跃,并促进了市场的有效性,但对其仍然褒贬不一。高频交易固然存在一些风险,但是市场的需求推动其不断获得交易商的青睐。虽然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状况限制了高频交易的发展,但是,未来的市场竞争必然要求监管部门改革证券市场交易制度,放开对高频交易的管制。因此,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制定监管的法律标准,引导高频交易对证券市场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杜阳 《投资研究》2020,(10):20-31
本文基于2014年-2018年的股票市场操纵数据,实证分析了融券交易机制对交易型市场操纵的影响及其机制问题。研究发现:融券交易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交易型操纵行为的发生;但同时我国现阶段融券交易机制仍然是不完善的,需要进一步深化该机制在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进行资本市场交易机制改革,提高资本市场质量,缩小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差距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现货市场与衍生品市场跨市监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逐渐兴起,发生在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操纵更加难以发现,这种操纵对市场的危害性更大。本文通过研究现货和衍生品跨市场价格操纵现象,并借鉴成熟市场的监管措施,从法律法规、合约设计、日常监管、跨市场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跨市场危机处理程序等角度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对国内跨市场监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出货币市场基金具有传染风险,甚至有引发系统性危机的巨大潜力。鉴于系统性风险包括系统重要性和系统脆弱性两个方面,本文尝试在CoVaR的统一框架下,采用?CoVaR和Exposure-?CoVaR方法来全面测度2007~2018年中国货币市场基金的系统重要性与脆弱性。研究发现:首先,货币市场基金的系统重要性和脆弱性在时空两个维度均未错配,极端情形下风险将迅速呈螺旋式传染,对金融稳定造成严重隐患;其次,进一步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货币市场基金规模与系统重要性正相关,与系统脆弱性负相关,投资者集中度则与系统重要性和脆弱性均呈正相关关系;最后,系统性风险指标具有持续性特征,且货币基金自身风险与系统重要性正相关,与系统脆弱性负相关。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建立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的严监管政策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支持,对继续加强货币市场基金宏观审慎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后风险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工具的高风险性不仅体现在交易过程,而且体现在交易后.对交易后风险监管不足会导致风险的产生、积聚和蔓延,甚至可能引发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是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后风险监管不足的结果.及时修正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进行专门立法,明确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后的新型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保护金融衍生工具投资者的利益,降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后风险.  相似文献   

14.
反市场操纵是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环节之一.2003年以来,欧盟专门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市场失当行为(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的法律规范,对市场失当行为搭建了较为全面的监管框架.本文从市场操纵认定标准、行政执法体制和市场操纵的预防措施等方面,对我国和欧盟的市场操纵监管进行比较,并借鉴欧盟的相关经验,对我国市场操纵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频交易是国外证券交易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主要运用了量化的算法交易与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来达到在毫秒之内的快速交易。本文从高频交易的策略、模式和技术特点三个方面对其内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梳理研究了高频交易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本文认为,我国在发展高频交易时要吸取国外经验和教训,合理规划制定相关引入和监管政策,使得高频交易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孙广宇  李志辉  杜阳  王近 《金融研究》2021,495(9):151-169
本文以尾市交易操纵为研究对象,尝试对中国股票市场可疑的尾市操纵行为进行识别与监测,并基于监测结果实证分析市场操纵如何影响市场信息效率。具体来看,本文利用沪市A股2013-2018年的日内高频交易数据,基于股票尾市交易相关指标异常变化特征,构建了尾市交易操纵识别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场操纵对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操纵对信息效率存在不利影响,市场操纵后股票流动性和股票波动性的异常变化是影响信息效率的关键传导路径,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此外,研究还发现,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情形下,市场操纵对信息效率不利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7.
18.
欧盟关于市场操纵行为的监管与立法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推进,欧盟加强了对操纵市场行为的监管.新的监管框架由<关于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市场不当行为)的指令>以及欧盟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执行措施构成.监管框架的主要内容涉及操纵市场行为的定义及其监管范围、股份回购计划及安定操作的豁免以及主管机关的执行及合作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货币网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方便交易、防范风险、便利监管”为宗旨.为银行间市场提供交易所需信息、中小金融机构备案报价和银行结售汇备寨的基本平台.为金融机构广泛参与货币市场提供了快捷的通道。依托“中国货币网”运行的三大监管业务系统.为货币市场参与者与监管者开辟了信息互递的高效运作渠道.并已成为货币网信息服务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用事实说明,场外衍生品的高杠杆性、低透明度、主体集中化和风险多元化等特征容易诱发并扩大系统性风险,产生严重的外部负效应;同时,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交易活动涉及全球各经济体,迫切要求各国加强监管合作,共同规范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运行.理论分析证明,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国际监管合作要显著优于监管竞争.加强场外衍生品市场国际监管合作是解决“市场全球化”与“监管地区化”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