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股指成分股调整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把2007年6月至2019年6月沪深300指数共25次调整的成分股作为处理组,以同期每次调整公布的备选股作为控制组,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指数调整之后,与备选股公司相比被调入为成分股的公司的投资效率显著提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成分股调整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在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和非国企的样本组里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检验股指期货推出对标的指数成分股票价格的影响,本文选取2010年1月沪深300指数调整的成分股票为样本,以调整公告日前20日至公告日后20日为事件窗口,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股市的指数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股指期货推出的背景下,沪深300指数呈现明显的指数效应,调入指数的股票组合在调入前后具有显著的负价格效应,产生持续的负累计异常收益;而调出指数的股票组合在调入前后具有先负后正的价格效应,产生显著的正累计异常收益,因此投资者可以利用沪深300指数成分股调整实现套利。  相似文献   

3.
叶康涛  刘芳  李帆 《金融研究》2018,453(3):172-189
本文考察了入选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对该公司未来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为缓解内生性问题,本文利用中国特有的备选股制度所提供的准自然实验机会,以备选股作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备选股,公司在入选成为股指成份股之后,其股价崩盘风险显著上升。进一步的路径检验发现,分析师乐观预测偏差及分析师跟随在其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本研究不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股价崩盘风险动因和股指成份股调整的经济后果,也为监管部门加强分析师监管、完善成份股调整制度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分别研究了不同品种股指期货对标的指数成分股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沪深300股指期货显著提高了标的指数成分股的股价信息含量,而上证50股指期货并没有显著提高相应成分股的股价信息含量。由于上证50指数成分股包含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进一步分析表明,股指期货的推出能够增加标的指数成分股的股价信息含量,但作用效果边际递减。  相似文献   

5.
刘芳  文雯 《会计研究》2023,(7):87-102
本文运用2010-2018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调整上市公司数据,基于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定期调整的准自然实验场景,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探讨股指成份股调整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入选股指成份股显著提升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作用机制分析支持了驱动社会责任履行的股东价值最大化动机,且分析师跟踪和投资者关注在入选股指成份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影响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拓展性研究显示,入选股指成份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促进作用在产品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更为显著;当公司被调出成份股后,其社会责任表现未发生显著下降,说明成份股调入与调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本文结论对监管部门完善成份股调整制度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有限理性假设,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5年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研究管理者的三种非理性行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管理者风险偏好和管理者从众行为)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共同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管理者从众行为会导致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过度自信和非过度自信管理者的从众行为均会加剧企业非效率投资,非过度自信管理者的从众行为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尤为严重;过度自信管理者的风险偏好与非效率投资显著正相关,而非过度自信管理者的风险偏好与非效率投资显著负相关,即非过度自信管理者适当的风险偏好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企业非效率投资。因此,要想提高公司非效率投资管理应从管理者的心理素质培养入手,重点培养其避免从众心理,积极主动地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投资;对非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还需要培养其适当的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7.
陈建安  江伟 《中国外资》2012,(6):205-206
本文选取沪深300指数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3次指数调整为样本,对股指期货推出后的指数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该指数有着显著的价格效应和成交量效应,符合价格压力说。  相似文献   

8.
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调整指数成分股的价格效应进行分析,对国内的上证180指数调整成分股事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进行进一步实证研究。排除了一系列特殊停牌的样本后,选取后经济危机时期的数据(2009年6月—2011年6月)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2—2011年71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动态内生性的框架下,运用动态面板的System GMM估计方法,同时考虑了三种内生性,以动态的视角研究了管理者权力、投资机会与公司非效率投资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者权力和投资机会不仅对当期公司非效率投资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对下一期的公司非效率投资也有显著的影响。管理者权力和投资机会对公司非效率投资有长期影响,而且其交互效应也对公司非效率投资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成分股调整是否具有信息含量是长久以来争议的话题.本文探究了成分股调整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及其信息中介机制,并考察了不同产权性质企业成分股调整的信息含量差异.本文首先通过公司融资选择模型(Tirole,2010)刻画了成分股调整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并拓展论证了产权性质调节效应和投资者异质信念中介效应.其次,本文经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发现:(1)调入(调出)股票的权益资本成本下降(上升);(2)由于信息披露质量差异导致认证成本的不同,国有企业权益资本成本改变更为明显;(3)投资者异质信念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佐证了信息含量假说.本文结合中国独特的产权制度验证了成分股调整具有信息含量,为进一步完善成分股调整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成分股调整是否具有信息含量是长久以来争议的话题.本文探究了成分股调整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及其信息中介机制,并考察了不同产权性质企业成分股调整的信息含量差异.本文首先通过公司融资选择模型(Tirole,2010)刻画了成分股调整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并拓展论证了产权性质调节效应和投资者异质信念中介效应.其次,本文经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发现:(1)调入(调出)股票的权益资本成本下降(上升);(2)由于信息披露质量差异导致认证成本的不同,国有企业权益资本成本改变更为明显;(3)投资者异质信念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佐证了信息含量假说.本文结合中国独特的产权制度验证了成分股调整具有信息含量,为进一步完善成分股调整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沪深300指数成分股调整价格效应的理论评述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鲲 《新金融》2010,(8):47-51
本文在排除了股权分置改革、新股快速进入等事件的影响之后,对沪深300指数2005年1月-2008年11月期间成分股调整的价格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成分股调整出现了显著的“公告日效应”。向下需求曲线假说、价格压力假说、信息含量假说、流动性假说及选择性偏差假说等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沪深300指数调整的价格效应,而投资者知觉假说缺乏相应的实证证据。本文也建议应将指数成分股调整纳入市场监管的统一框架之内。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管理者自信通过促进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而降低投资效率;进一步检验发现自信不足管理者通过降低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而提升投资效率,但过度自信管理者通过促进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而降低投资效率。然后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相比控制组样本,在引入融资融券制度后,处理组中的融资融券标的企业通过降低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而提升了投资效率;融资融券通过降低管理者自信对过度投资的促进作用削弱管理者自信对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实施融资融券制度具有显著的公司外部治理效应。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证券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及其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市公司是否对创新融资存在显著的选择偏好?本文利用2006~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研究发现:(1)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对公司创新投资均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但外源融资对创新投资的促进效应大于内源融资。(2)进一步考察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政府补助三种外源融资对公司创新的影响可以发现,政府补助最能够显著提高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投资,股权融资的影响次之,债权融资则不明显。(3)政府补助对债权融资与公司创新投资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政府补助可以"刺激"上市公司通过债权融资提高公司创新投资。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创新融资的内在逻辑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样本,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当企业存在过度投资时,管理者过度自信将会进一步加剧过度投资程度;当企业存在投资不足时,管理者过度自信将会凭借积极的负债策略,一定程度上缓解投资不足.调节效应检验发现会计稳健性可以抑制制造业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缓解投资不足,降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制造业过度投资的推动作用,增强其对制造业投资不足的缓解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会计稳健性的调节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小规模企业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例,实证检验管理层盈利预测偏差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管理层盈利预测偏差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正相关,即乐观的盈利预测偏差与更多的过度投资相关,而悲观的盈利预测偏差则与更多的投资不足相关;当分析师预测的反馈信息加强了管理者盈利预测偏差的方向和幅度以及管理者的预测偏差存在持续性时,管理者盈利预测偏差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的相关关系更强。异质性分析得出,在非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质量较低的环境中,管理层盈利预测偏差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更显著。研究结果可以为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效率提供参考,同时有助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合理认识管理层盈利预测偏差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研究管理者代理行为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动态影响。选取2012-2015年深沪主板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发展,管理者代理行为逐渐加强,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却逐渐减弱。管理者代理行为和过度自信共同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成长期阶段的企业非效率投资主要受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显著影响,管理者代理行为对企业非效率投资影响不显著;成熟期阶段的企业非效率投资既受管理者代理行为的显著影响,也受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显著影响;衰退期阶段的企业非效率投资则主要受管理者代理行为的显著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递归MVMQ-CAViaR模型,对在岸与离岸股指期货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表现上,无论是前期冲击还是极端风险,在岸对离岸股指期货的影响强度更大,离岸股指期货显著影响在岸股指期货的频次更高。不同品种期货关系表现为:富时中国A50与中证500间存在双向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富时中国A50对沪深300、中证500对恒生H股指数以及恒生H股指数对上证50存在极端风险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拓展了宗教与企业决策的关系研究,实证研究了佛教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以2001-2012年期间12,820个公司-年的观测值为样本,本文发现佛教与公司过度投资显著负相关,表明佛教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可以缓和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冲突、削弱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和过度自信,进而抑制过度投资。此外,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负向调节了佛教与过度投资之间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20.
陆蓉  谢晓飞 《金融研究》2020,480(6):171-187
沪深300和中证500同时调整成分股,沪深300调出的股票大部分会进入中证500。这些交换的成分股既有沪深300调出效应,也有中证500调入效应。已有文献专注于沪深300调出样本整体的调出效应,却忽视了交换股还有中证500调入效应。本文首先使用断点回归设计研究交换股,证明了指数效应在国内存在。随后,使用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研究交换股与其它沪深300调出股的差异,解释了为何国内研究认为指数效应不存在:交换股主要表现出调入效应,抵消了其它沪深300调出股的调出效应,忽视指数成分股交换导致了整体调出效应“不显著”,甚至为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