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小青  尚元 《西南金融》2014,(12):38-40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使用各种货币工具来调整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最终对宏观经济情况进行调控,使得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等整体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货币政策目标完成效果,或者说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顺畅与否。本文利用经济模型及我国当前发展数据分析目前信贷渠道不通畅的原因,进而为提高信道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静态分析法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研究结果表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能引起贷款利率、信贷规模以及实际产出的变动,而政府控制通过影响利率的变动对产出也有积极效果,但对银行利差的影响不太确定.  相似文献   

3.
赵顺 《中国外资》2013,(14):31-31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的调控,而货币政策是最主要的调控工具之一。2008年以来,我国为了应对全球性的经济金融危机,抑制经济的下滑,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货币调控政策,这在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些调控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在当前宏观经济调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会使得信贷渠道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其主导作用。货币当局要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疏通信贷渠道。积极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利率真正反映资金供求价格。稳步实现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由数量目标向价格目标的转变。随着利率完全市场化目标的实现,利率与货币供给的关系,利率与贷款的关系以及利率与投资和实际产出的关系将会变得明确,因而货币政策——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投资消费、产出的传导路径能使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围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我国的货币政策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偏紧缩的政策转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适度宽松的政策.本文通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冲击反应分析和预期误差项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信贷传导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并且信贷传导渠道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我国的货币政策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偏紧缩的政策转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适度宽松的政策。本文通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冲击反应分析和预期误差项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信贷传导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并且信贷传导渠道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保持合理的杠杆率是新时期防控金融风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证。基于近些年来我国连续遭受重大外部冲击的背景,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杠杆率的效果与银行市场结构密切相关。利用拓展的IS-LMCC模型,本文构建了分析银行竞争度影响货币政策冲击的一般均衡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相应的假说并进行了实证检验,主要得到如下结论。一是银行竞争度的提高在短期弱化了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杠杆率的效果,但长期效应不确定。二是短期内银行竞争对经济杠杆率关于货币政策冲击响应的弱化效应与银行“利润结构机制”密切相关。三是银行竞争度的影响效果对企业异质类型具有敏感性,特别是对外生制度安排导致的企业异质性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信贷渠道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海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恒 《上海金融》2007,(4):34-36,12
由于缺乏有效的分析手段,目前国内外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心信贷渠道的实证分析没有明确结论,本文尝试使用Driscoll(2003)的基本思想,使用一个分省的宏观模型,以上海市为例,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信贷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基于2004-2013年16家上市银行的样本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离银行信贷渠道检验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影响不一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或货币供应量增加会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与银行风险无显著相关性。(2)证券活动越多、存款负债比率越高的银行,其风险承担行为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敏感性越强;资本水平越高、规模越大的银行,其风险承担行为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敏感性越弱,但对货币供应量的敏感性则相反。银行信贷渠道代理变量影响到了银行风险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兴金融业态,数字金融发展会对既有金融体系带来怎样的冲击和影响?聚焦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一宏观命题,立足于我国以银行信贷渠道为主导的数量型中介,运用我国商业银行、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面板数据,本文深度剖析了数字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传导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发展显著弱化了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和控制影子银行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的结果依然支持该结论。(2)具体而言,数字金融削弱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效果是通过改变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和弱化实体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而实现的。(3)上述弱化效应在以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的中小型金融机构以及低资本、低流动性和低报酬的银行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我国12家上市银行2007年一季度至2014年二季度的面板数据,基于分组法和交叉项法探讨了银行异质性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规模特征是影响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异质性反映的重要因素;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水平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效果;资本水平和流动性水平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影响不显著;银行经营效率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之间的关系较为模糊。研究结果为央行实施差异化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3.
信贷传导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选取2005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4季度的相关经济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信贷传导渠道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影子银行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子银行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大大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效果。本文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的角度,分析了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表外业务的兴起与壮大是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本文研究表外业务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渠道,并且考察这种关系是否随着银行特征的不同而变化。使用2002-2014年中国24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和双向固定面板数据模型,我们发现,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更大。另外,表外业务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强化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而且这种关系在小规模、低资本和低流动性的银行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对于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视角,对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健全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货币政策房地产渠道传导效率检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以计量方法测算了货币政策房地产传导渠道的作用程度及传导速度,结果表明:房地产渠道整体效率高,Q渠道效率优于财富渠道效率,产出效率优于物价效率,但同时调控的难度和风险也较大。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关于货币政策传导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不同的学派对利率、汇率、信贷和金融资产的价格等因素强调程度不同.各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都有各自的缺陷.不同学派对利率渠道、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的有效性都作了有价值的论证.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渠道抑或信贷渠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实证分析得出:货币供给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具有较大的内生性;但是信贷配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还是货币渠道进行的,信贷渠道还不是货币政策传到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纳入分析框架,基于2007-2020年中国340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宏观审慎监管对银行信贷周期性特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宏观审慎监管在抑制银行信贷顺周期性方面存在权衡机制,宏观审慎监管虽能通过“提高银行资本缓冲逆周期性”与“倒逼业务多元化”来抑制信贷内生顺周期性,但也会降低逆周期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率,从而减弱其对信贷总体顺周期性的抑制作用。宏观审慎监管的治理效果在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国有银行中依次递减,在货币政策扩张期相对更弱,在抑制信用贷款顺周期性方面相对更强。  相似文献   

20.
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依据2008-2017年沪深两市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考量企业异质性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有效性。结果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有效降低企业的投资规模;受企业异质性影响,货币政策信贷传导在高融资约束、高投资机会、高资产可抵押性和非国有企业中更能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