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人民币外汇市场MVMQ-CAVia R模型,首次对境内外人民币外汇市场间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MVMQ-CAVia R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极端风险暴露情况。即期价格中,两个市场间存在双向极端风险溢出,且在岸市场对离岸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更强。远期价格中,只存在离岸市场对在岸市场显著的单向极端风险溢出。研究发现,离岸市场极端风险的历史信息可以用来预测在岸市场未来的极端风险情况。我国未来外汇市场改革应从加强汇率预期管理、提高在岸离岸市场互联互通程度等方面着手进行,同时还需防范离岸市场极端风险对在岸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丁剑平  胡昊  叶伟 《金融研究》2020,480(6):78-95
在全球宏观环境背景下,研究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的联动机制可以为扩大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借鉴Verdelhan(2018)的研究,通过VECM-BEKK-GARCH模型研究了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间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中美元因素及套利因素的作用。结果发现:(1)“8·11”汇改后离岸人民币汇率对在岸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在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方面都显著上升,而在岸人民币汇率对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溢出能力也开始出现,两个市场的一体性大幅提高;(2)美元因素和套利因素对在岸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越来越强,美元因素的影响依然要强于套利因素,这也基本符合前期研究中美元因素起主导作用的结论;(3)以美元因素和套利因素为代表的全球系统性变异因素会影响离岸市场向在岸市场的冲击传导以及在岸人民币市场向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波动传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误差修正VECM基础模型上,引入滚动VECM模型和门限VECM模型来深入探究在岸与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联动效应的时变性以及结构性变化。实证研究发现,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在“8·11汇改”前后呈现不同联动效应,汇率主导地位由离岸市场逐渐转向在岸市场;汇率联动效应也会因两个市场汇价差大小不同而分为两个区制,“正常区制”中市场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在岸与离岸汇率基本能维持长期均衡关系,“极端区制”中市场自我调节能力消失,容易出现持续贬值的情况。建议政策制定者持续监测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价差变动情况,当汇率处于失衡状态时,可调节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价差回到“正常区制”,再依靠市场自我调节功能重回均衡。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算了人民币汇率的意外波动率、条件偏度和条件峰度等多阶矩风险指标,结合DY溢出指数模型与DCC-GARCH模型研究了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香港离岸外汇市场和NDF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的高阶矩波动率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小概率冲击或极端冲击的影响;在频域视角下,境内外人民币外汇市场间存在显著的静态风险溢出效应,且意外波动率风险溢出效应持续期相对较长,境内市场是风险溢出的源头,往往以香港离岸市场为中介将风险传导至NDF市场;从时域角度看,各阶矩下的风险溢出效应都具有不断增强的时变特征,且对未预期冲击、小概率冲击和极端冲击较为敏感;就风险溢出效应所体现的风险联动性来看,境内外市场的风险联动性在各阶矩维度下也都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慎扎实推进,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逐渐成为常态,市场风险传递较以往也愈发迅速。构建MODWT-DGCt-MSV模型,测量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在不同频次交易下形成多个尺度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比在岸更强,在岸人民币汇率长期尺度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中期、长期的动态相关性较强;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波动存在明显的集聚效应,各尺度之间大多存在波动传递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离岸人民币市场更多地作为波动溢出的源头;在岸人民币汇率在美联储加息时对离岸的波动溢出效应较非加息周期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外经济环境动荡加剧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偏t分布的GARCH-时变Copula-Co Va R模型测度了内地和香港两地股市和汇市四个市场两两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类别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大,同一地区(不同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次之,跨地区、跨市场的最小;长期来看,股市和汇市间的风险溢出方向是变化的。2015年"8·11"汇改以后,股市和汇市间都存在正向的风险溢出,即一方发生风险事件时,会导致另一方的风险显著上升;不管是在汇改前,还是汇改后,离岸人民币市场对在岸市场的风险溢出始终大于反方向的溢出,且在汇改以后两个市场间的联动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7.
针对人民币加入SDR事件,运用事件研究法对离岸、在岸人民币汇率市场的有效性展开横向比较,探讨两个汇率市场有效性差异的根本原因,为今后汇改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汇率形成机制的差异,离岸人民币汇率市场的有效性高于在岸人民币汇率市场。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离岸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依托,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序推进,离岸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人民币境内外市场关联日益紧密,进一步凸显了人民币定价权问题。基于日度时间序列数据,采用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和DCC-MVGARCH-BEKK模型,实证研究境内外人民币利率的联动效应。结果显示,在岸利率与离岸利率间表现出较强的联动效应,包括非线性报酬溢出效应、时变动态相关性和双向非对称波动溢出效应,并且人民币在岸利率的报酬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优势更为明显,人民币在岸利率市场仍是“定价中心”,利率定价权并没有旁落离岸市场。据此,文章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以期对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维护金融稳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ARMAX-BEKK模型以及ARMAX-FIAPARCH-DCC模型,研究境内外人民币国债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结果表明:在岸人民币国债市场对离岸人民币国债市场存在单向的报酬溢出效应;在岸人民币国债市场和离岸人民币国债市场之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利差因素对境内外人民币国债的收益率及其相关性均有显著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对两个市场的相关性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递归MVMQ-CAViaR模型,对在岸与离岸股指期货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表现上,无论是前期冲击还是极端风险,在岸对离岸股指期货的影响强度更大,离岸股指期货显著影响在岸股指期货的频次更高。不同品种期货关系表现为:富时中国A50与中证500间存在双向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富时中国A50对沪深300、中证500对恒生H股指数以及恒生H股指数对上证50存在极端风险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离岸人民币市场进入相对快速发展期,特别是“8·11”汇改前后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越来越频繁,对国内金融市场带来了较大冲击.为此,应全面梳理跨境资金流动的主要渠道,积极探索建立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通过强化对在岸与离岸两个市场联动监管入手,才能在保持国内金融稳定的基础上,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吴宇 《中国证券期货》2012,(12):312-313
随着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的不断增大以及在岸人民币市场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协调机制的逐步完善,对于离岸人民币市场可能对境内产生冲击的担心的也在逐步增加。对于这种担心,我们认为,在岸人民币市场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协调机制属于本币项下的开放,这种开放风险可控。因此,对于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市场的之间的资本流动应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堵不如疏。更进一步的,为实现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多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应通过资本输出以及境内企业走出去,培育真实有效的境外人民币需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构建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利率间的溢出指数,探讨了在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时期,在岸和离岸利率之间联动关系的动态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第一,当前人民币在岸市场仍是利率定价中心;第二,近年来,人民币境内外资金市场联动关系增强,其中人民币在岸资金市场对离岸资金市场的引导作用明显增强,而离岸对在岸资金市场的影响有所下降。本文认为,在岸和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的交易量和利率自由化程度是决定利率传递方向的两个主要因素,近年境内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措施稳步推进,使在岸对离岸利率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大。本文为定量研究两地资金市场溢出效应的动态变化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为人民币在岸与离岸市场的定价地位变化及提示金融一体化程度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离岸NDF汇率与境内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离岸NDF市场的交易日趋活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期的影响也日渐增强.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离岸NDF 市场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民币升值预期,预期升值水平与NDF汇率期限相关;人民币离岸NDF汇率影响着人民币即期汇率,离岸NDF市场对人民币即期市场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在信息传递上表现为人民币离岸NDF市场的汇率信息向境内人民币市场传递.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市场波动状况和大量研究表明,原有的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方式导致了市场交易价与中间价、在岸价格与离岸价格之间的长期背离,从而影响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2015年"8·11"汇改后,汇率中间价、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汇率走势明显趋同,汇差也明显缩小。因此,分别基于"8·11"汇改前和汇改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离岸汇率和在岸汇率日数据,首先通过Chow检验从定量角度验证"8·11"汇改后汇率中间价、离岸汇率与在岸汇率时间序列发生结构突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框架下的脉冲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分别研究了"8·11"汇改前和汇改后上述汇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状况,并对其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量化分析中国离岸央行票据发行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利率、汇率和汇率预期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第一,离岸央行票据发行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利率具有明显预公告效应,且在发行事件后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利率下跌有短期抑制作用;第二,离岸央行票据发行对离岸人民币汇率有预公告效应和缩小人民币贬值幅度的作用,但并不能抑制在岸人民币汇率的贬值趋势;第三,离岸央行票据发行使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均出现了短暂的汇率升值预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DCC-GARCH模型和VAR-GARCH-BEKK模型相印证,分阶段建模,讨论CNY市场、NDF市场和CNH市场三个不同人民币报价在均值和波动率上的溢出效应,并考虑即期和不同远期间的交叉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推进,均值的溢出效应从CNY和NDF影响CNH为主,逐渐过渡到双向溢出和CNH作用增强,且CNH和NDF间的溢出方向反转,CNH引导性明显提升;波动率则多保持或转变为较强的双向溢出效应;人民币离岸与在岸市场间的互动关系明显增强。未来布局全球离岸市场的同时,应重视市场间的风险传导机制,增强香港市场及其报价的离岸中心地位,以降低资本项目完全开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是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本文在人民币离岸市场快速发展、离在岸市场资金流动规模不断增大背景下,通过全面分析人民币离在岸市场资金流动的渠道,以及大规模人民币离在岸市场资金流动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探寻如何协调人民币离在岸市场的资金流动关系、防范人民币离在岸市场资金流动对金融稳定的不利冲击。  相似文献   

19.
朱华  石莉  孙妍  杨溢 《武汉金融》2023,(4):49-55
随着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稳步推进,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市场之间的联动发展也逐渐加强。本文立足于我国2012年5月至2022年11月的利率与汇率价格数据,从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市场利率、汇率联动发展视角分析利率、汇率之间的均值与波动溢出效应。通过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对利率联动关系,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和DCC-MVGARCH模型对汇率联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综合实证分析结果,本文为我国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市场的联动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选取沪深300、上证50和中证500三个在岸股指期货与恒生H股和富时中国A50两个离岸股指期货为研究对象,采用DY溢出指数和BK溢出指数两种方法,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视角考察在岸与离岸股指期货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短期和长期下五个股指期货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均显著,并且短期总溢出水平决定时域总溢出的水平,长期总溢出趋势主导时域总溢出的趋势;第二,五个股指期货溢入水平的时序特征高度相似,但溢出水平则呈现出明显异质性;第三,在岸股指期货对离岸股指期货的溢出水平在多数时期均高于反方向的溢出水平,但当重大事件发生时,二者的溢出关系发生反转;第四,五个股指期货在短期和长期的风险传递中扮演的角色均存在明显的时变特征;第五,在面临重大事件冲击时,在岸与离岸股指期货的净溢出水平呈现完全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