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2—2018年的公司数据和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检验房价水平对企业创新研发支出的整体影响,并分别以企业房地产投资和研发人员数量为中介变量,检验房价水平对企业创新研发支出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企业间对比来看,房价水平与企业创新研发支出水平正向相关.房价升高会使企业增加房地产投资,从而对企业研发支出产生"挤出效应";同时,房价升高会伴随着劳动力的"分类"现象,即高技能、高素质劳动力会更多地向高房价城市流动,使企业研发人员雇佣数量上升,促进企业的创新行为.但从同一企业各年对比来看,房价上涨会导致其研发支出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考虑居民收入等级不同,对住房属性偏重不同,将居民分为不受到流动性约束型、不完全受到流动性约束型、完全受到流动性约束型三类.基于各自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确定动态面板模型检验房价与消费的协整关系,并构建动态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全国层面,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核心因素,房价上涨、预期房价上涨影响消费为挤出效应,且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居民层面:不受到流动性约束的居民,收入不是消费的重要因素,而其余两类居民的消费受收入、习惯强度影响较大,且流动性约束越强,影响更为明显;不受到流动性约束的居民,在短期及长期内,房价上涨、预期房价上涨影响消费为财富效应;而其余两类居民,影响为挤出效应,强度大于前者的财富效应,且流动性约束越强,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一般均衡框架,考量房价、土地财政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存在摩擦时,土地作为重要的抵押资产,房价波动和土地财政会扭曲创新资源的配置,在短期和长期对创新产生不同的影响。短期房价上升通过土地财政推动政府支出增加和总产出扩张,同时带动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当面临新的投资机会时,企业可以通过出售房产,缓解流动性约束。但在长期,土地财政引致的政府债务挤出了企业信贷,部门间信贷错配抑制了企业研发投入,同时高房价会导致企业转移部分资源投资房产,部门内资源错配进一步抑制了企业创新,从而降低了长期经济增长率,政府增加土地供给,则会弱化政府债务对企业创新要素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脱实向虚”成为我国实体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企业金融化问题抑制了实体企业对实业资产的投资,融资约束困境作为中介变量,进一步加剧了企业金融化对实业投资的负向影响。研究以2011-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相关财务报表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企业金融化对实业投资的影响,分析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在两者间起到的作用,并构建门槛模型,进而探讨企业成长性起到的非线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金融化对实业投资具有挤出效应;(2)企业金融化通过增强融资约束进一步加强了对实业投资的负面影响;(3)对成长性较好的企业,企业金融化在一定区间内促进了实业投资。基于此,研究提出针对性建议:一是优化金融结构体系;二是健全金融监管体制;三是加强政府有效引导;四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导致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本文依据固定效应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为实证方法,样本为沪深A股2011至2020十年间上市公司数据,对公司影子银行化规模与其创新投资水平进行了探究分析,并从融资约束的角度探究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影响创新投资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抑制了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融资约束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7—2018年我国213个城市房价匹配我国上市公司非金融企业数据,分析了房价上涨与企业债务杠杆率之间的作用机理和异质性。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促进了企业杠杆率的攀升,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一方面房价上涨通过抵押担保效应缓解了实体企业融资约束,增加了企业贷款融资,从而推高了企业杠杆率;另一方面房价上涨通过成本负担效应渠道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侵蚀了企业利润,从而推高了企业杠杆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房价对企业短期债务、非国有企业、高投资率企业的杠杆率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分区域分步骤”调控房价、利用大数据等精准去杠杆和补杠杆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梁冰  丁纯 《投资研究》2022,(10):118-141
本文实证研究了金融危机后欧洲央行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微观企业主体投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欧洲央行QE对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融资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资本流动、房价水平和货币政策等渠道发挥“中介效应”;(2)欧洲央行QE对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投资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通过资本市场渠道发挥“中介效应”;(3)异质性分析发现,欧洲央行QE对我国民营企业、大型企业的融资和投资,以及对我国低融资约束企业的投资具有更强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企业进行金融资产配置,一方面能够为企业提供流动性,缓解融资约束;另一方面也因投机动机而占用企业流动性资源,加剧融资约束,对实体投资造成挤压。这是形成企业金融化的"投资挤出效应"和"蓄水池效应"两种现象并存的内在机制。为衡量这种内在机制,本文使用2007—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样本,对金融资产配置的流动性管理效应展开分析。结果显示:非金融企业的金融收益会推动超额现金的持有,通过超额现金的中介效应引致了融资约束程度的缓解;而企业持有金融资产行为则产生相反的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典型的公司治理机制中,无论是外部股东的投票机制,还是来自内部的代理成本与高管持股机制,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金融资产配置产生的流动性效应。  相似文献   

9.
罗长远  季心宇 《金融研究》2015,423(9):140-158
出口和研发被认为是具有互补性的企业活动。然而,在融资约束之下,这两类活动均会受到不利影响。特别是,它很可能导致出口和研发不再同时可行,并在二者之间引起权衡取舍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利用2009~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构造反映企业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我们借助多项式选择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估计结果显示,融资约束对企业只出口或只研发产生了负向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它削弱了企业同时出口和研发的可能性。进一步地,融资约束对研发的负向影响超过了对出口的负向影响,在出口和研发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出口对研发活动的“挤出”效应。在尝试了其他融资约束指标之后,这些估计结果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CHFS数据,实证研究适应性房价预期对中国城市家庭消费的影响效果及其传导机制。总体效应研究发现:房价上涨预期不仅强化家庭预防性储蓄,而且提高家庭房产比重并降低流动性财富,进而对家庭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且不利于消费结构升级。异质性和拓展性研究表明:第一,较高的收入水平与就业正规性,会缓解房价上涨预期对家庭消费的挤出作用;而较高的背景风险、经济不确定性和较低的金融发展水平,会放大房价上涨预期对家庭消费的抑制作用。第二,相比于多套房家庭,房价上涨预期对一套房家庭消费的挤出效应更大,并对无房的租房家庭消费产生预算约束效应。第三,在房价上涨预期下,家庭持有房贷能够平滑消费。第四,主观房价上涨预期对家庭消费的总体影响呈现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企业房产抵押的发展,房产抵押价值对企业融资能力以及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日渐凸显。本文采用中国上市公司2003-2015年的房屋建筑物数据和各省房价数据,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房产抵押价值与公司劳动力需求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房产抵押价值与公司的劳动力需求正相关;房产抵押价值通过作用于负债水平,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对公司劳动力需求产生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房产抵押价值与公司劳动力需求之间存在以负债水平为中介的抵押渠道效应,为房产抵押价值正向影响公司劳动力需求提供了直接证据。为避免房价下跌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不利冲击,本文建议在房价下跌时增加企业融资渠道,提升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减缓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4—2021年新三板中小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分层制度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从微观角度分析融资约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视角探讨分层制度对不同类型企业研发投入存在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新三板分层制度显著促进中小企业研发投入提升,融资约束在分层制度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异质性研究表明,分层制度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中更加显著,且融资约束发挥中介传导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存在分段现象。文章研究成果对于加快推进新三板改革进程、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提升中小企业的研发能力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2009~2012年连续四年披露研发投入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政治联系、债务融资对企业研发投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研发投入面临债务融资约束,债务融资比例(银行借款)与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长期借款对研发投入强度的债务制约作用比短期借款更大,政治联系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了"挤占"效应,抑制了RD投资,虽然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长期债务资源,但并未能如预期产生显著的"资源效应",扭转企业债务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政府房地产市场"去投资化"调控对商品房价格及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影响。数据显示,调控后房价增幅稳步下降,并在2011年出现明显的下降态势。时变参数估计表明商品房市场的财富效应存在且在调控前后出现显著变化:房地产价格对居民消费和房地产投资的促进作用迅速减弱甚至在部分时期挤出消费,意味着此轮房地产市场"去投资化"调控对平抑房价快速上涨取得了应有成效。2013年楼市价格反弹且消费的财富效应再度显现表明"去投资化"的需求调控并不具备持久性,长期中政府需要配合住房供给的改善,从政府、企业、居民三方面解决房地产市场供给不足的矛盾,实现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平衡。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了一个包含消费者、生产者和银行在内的三部门模型基础上,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冲击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利用1991—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发生会显著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企业研发投入发挥着中介作用且被融资约束所调节,即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中有49.3%通过抑制企业研发投入来实现,这其中受到融资约束调节的中介作用高达84.7%。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有效监管、预警和对冲“突然停止”冲击,完善政府补贴机制,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促进企业创新,激励企业积极进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对实现“新常态”下我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稳健提升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10-2018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营改增"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营改增"影响下,国有企业的长期金融资产配备增加,实体投资"挤出"效应明显存在,说明国有企业配置金融资产以利润最大化为动机;非国有企业的短期金融资产持有量明显减少,融资约束有所缓解,说明非国有企业配置金融资产以资金储备为动机。  相似文献   

17.
高洪 《中国外资》2012,(17):39+41
本文通过引入企业资产抵押能力差异因素,分析了中国企业企业目前热衷于增加资源投入的粗放型规模扩张而忽视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的原因,研究了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的影响。银行的融资约束会使得企业资产抵押能力差异通过抵制研发投资、重视实物来进行扭曲性投资选择,使得企业产生投资扭曲的重要原因是外延扩大型投资比起研发投资更加有利于轻松获得银行的资金贷款,通过抵押方式摆脱融资约束,且能够不断扩大企业规模,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从短期来看需要提高商业银行的识别能力,在控制好风险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信用贷款。二是从长期来看,需要大力扶持和支持风险投资、私募股票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企业的融资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8.
赵娜  王博  张珂瑜 《金融研究》2021,487(1):150-168
本文从企业投资视角探讨融资租赁与银行信贷之间是否存在替代关系,以及融资约束对于两者关系的作用机理。通过手工整理中国沪深两市 2004-2016 年间全部 A 股上市公司的年度融资租赁数据,并结合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融资租赁和银行信贷都能够显著促进公司投资效率提高,并且融资租赁对于银行信贷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本文进一步从融资约束视角验证融资租赁替代银行信贷的影响机制,发现公司的有形性资产净值率较低、资产负债率较高或是民营企业,则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严重,融资租赁对银行信贷的替代作用就会越大。这不仅为融资租赁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微观证据,也对于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六稳”“六保”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融资约束、资产抵押与企业投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引入融资约束因素之后,企业资产抵押能力差异会通过"研发投资阻碍效应"、"实物投资诱发效应"等机制扭曲企业投资选择.为了解决中国企业热衷粗放型扩张、忽略研发投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一方面,从短期看,必须提高商业银行甄别能力,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信用贷款;另一方面,从长期看,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私募股票市场以构建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企业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3~2017年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和分析师关注对债务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分析师关注度越高的企业,债务融资期限水平越长,融资成本越低,新增贷款规模越大,即债务融资约束越宽松;并且,分析师关注与内部控制质量在缓解债务融资约束方面存在替代效应;此外,进一步分析这种替代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和不同市场地位的企业中的差异,相比于国有企业,在民营企业中分析师关注与内部控制质量对缓解债务融资约束的替代效应更加显著;相比于市场地位高的企业,在市场地位低的企业中分析师关注与内部控制质量对缓解债务融资约束的替代效应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