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理僵尸企业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举措。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研究了银行部门市场化改革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部门市场化优化了信贷配置,通过减少信贷支持从而促进了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表现为产业层面僵尸企业比例减少,且在外部融资依赖程度更高的产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区分僵尸企业出清的形式发现,相对于大规模退出可能引致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与地方政府的社会性问题,银行部门市场化更可能通过僵尸企业"复活"这一更为"温和"的方式实现其市场出清。上述作用在政府干预更弱、市场化进程更完善的地区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僵尸企业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探明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实证研究了不同强度政府补助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异质性影响,发现适度的政府补助有助于降低企业陷入僵尸困境的风险,但高额的政府补助则会明显加大该风险;产权性质、公司治理质量和地区市场化环境因素对适度政府补助的正面效应及高额政府补助的负面效应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高科技型公司,高额政府补助加大僵尸企业形成风险的作用在非高科技型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僵尸企业及政府补助研究成果,并可为解决僵尸企业问题及政府补助政策设计提供一定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提高地区金融效率、完善资本要素配置是出清僵尸企业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宏观金融数据,分析地区金融效率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区金融效率低下是僵尸企业形成的重要诱因,提升金融效率可以显著抑制僵尸企业形成;同时,这种作用存在明显的产权异质性和规模异质性,在国有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地区金融效率低下主要通过加剧不合理的金融资源占用和政府补贴促进僵尸企业形成。  相似文献   

4.
刘冲  周峰  刘莉亚  温梦瑶  庞元晨 《金融研究》2020,485(11):113-132
银行以优惠利率贷款为低质企业“输血”,是企业僵尸化的重要成因。然而,基于中国背景的文献,对银行“输血”动机的研究并不充分,本文从地方财政存款影响银行信贷分配的视角,分析僵尸企业形成的内在机理。首先,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银行竞争财政存款及影响企业融资和投资绩效进而僵尸化的逻辑进行刻画,而后依据省份财政存款、银行竞争与微观企业财务数据,对理论推论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财政存款占当地存款比重越大,企业僵尸化概率越高,并且银行竞争助长了企业僵尸化。此外,基于工具变量估计处理了核心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了多种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表明,财政存款的信贷分配效应,促使企业过度投资,导致经营绩效恶化,进而提高了企业僵尸化概率,银行竞争则会加剧该效应。本文拓展了财政存款的经济效应与僵尸企业形成方面的文献,对于僵尸企业治理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冲  周峰  刘莉亚  温梦瑶  庞元晨 《金融研究》2015,485(11):113-132
银行以优惠利率贷款为低质企业“输血”,是企业僵尸化的重要成因。然而,基于中国背景的文献,对银行“输血”动机的研究并不充分,本文从地方财政存款影响银行信贷分配的视角,分析僵尸企业形成的内在机理。首先,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银行竞争财政存款及影响企业融资和投资绩效进而僵尸化的逻辑进行刻画,而后依据省份财政存款、银行竞争与微观企业财务数据,对理论推论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财政存款占当地存款比重越大,企业僵尸化概率越高,并且银行竞争助长了企业僵尸化。此外,基于工具变量估计处理了核心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了多种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表明,财政存款的信贷分配效应,促使企业过度投资,导致经营绩效恶化,进而提高了企业僵尸化概率,银行竞争则会加剧该效应。本文拓展了财政存款的经济效应与僵尸企业形成方面的文献,对于僵尸企业治理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僵尸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时期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既影响经济效率,也蕴含金融风险。处理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和分类。本文提出我国僵尸企业可以分为信贷补贴支持和经营不善两类,并提出了相应的界定标准。实证分析表明,两类僵尸企业构成、分布、决定因素均有差异。国有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更容易成为信贷补贴支持类僵尸企业;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更容易成为经营不善类僵尸企业。发现两类僵尸企业决定因素上的差别可以为解决僵尸企业这一现实问题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9-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企业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的关系,以及银行信贷对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正相关,特别是企业过度投资中耗费的资源、形成的产能具有不可逆性,将直接增加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导致企业沦为僵尸企业;银行信贷对企业僵尸化具有负向调节效应,相对于过度投资来说,银行信贷对于抑制投资不足导致的企业僵尸化问题更加有效;从贷款期限来看,短期贷款能够给债务企业形成流动性压力和再融资压力,迫使企业经理人提高投资效率,从而对企业僵尸化问题的调节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15,482(8):93-111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显著;僵尸企业和盈利性较差的企业,分别受到“利润追逐”和“投资替代”机制的影响,金融错配对其影子银行化趋势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水平的上升通过提高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实体投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资规模,而非资本回报率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防范经济“脱实向虚”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文涛  张朋 《财政研究》2021,(8):91-106
本文基于默顿(Merton)期权定价公式,创新性地构建政府隐性担保指标,并以2007-2019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深入剖析政府隐性担保对信贷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隐性担保提升了信贷数量配置效率以及信贷价格配置效率,前者在高盈利企业中更为明显,后者在高盈利、低成长以及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从纾解企业"融资难"视角看,政府隐性担保掣肘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从改善企业"融资贵"的角度看,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府隐性担保可以作为市场机制的补充.据此,在经济遭受负面冲击的时期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府隐性担保能够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随着经济全面复苏以及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纵深推进,可逐步弱化政府隐性担保,以使市场在信贷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既有研究普遍认为,中国出口品质的提升速度明显滞后于出口规模的扩张速度,本文尝试从僵尸企业的角度为中国出口升级滞后现象提供可能的解释。利用中国企业级微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僵尸企业显著抑制了非僵尸企业(即正常企业)的出口升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僵尸企业明显提高了非僵尸企业的信贷约束程度,而信贷约束的加剧是前者抑制非僵尸企业出口升级的重要渠道,并且这一抑制效应在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行业越大。本文还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发现僵尸企业对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出口升级的抑制效应相对较大,此外,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出口升级的抑制效应随着地区制度环境的改善而减弱。本文研究为解释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相对滞后的现象,以及理解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信贷约束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20,482(8):93-111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显著;僵尸企业和盈利性较差的企业,分别受到“利润追逐”和“投资替代”机制的影响,金融错配对其影子银行化趋势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水平的上升通过提高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实体投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资规模,而非资本回报率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防范经济“脱实向虚”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考察了利率波动对制造业企业存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1)由于利率本身上升和下降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利率波动对企业存货投资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面临更强融资约束的企业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大;(2)相比民营或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对利率波动更为敏感;(3)在金融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利率波动的负面作用更小。基于上述结论,在利率管制不断放开的背景下,央行应采取措施避免大幅波动出现。  相似文献   

13.
去产能位居我国实施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首位,"僵尸企业"的市场化退出成为"去产能"乃至供给侧改革顺利完成的关键。政企合谋、预算软约束、成本外部化等都造成了"僵尸企业"的长期存续,对我国清除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造成诸多不利影响,需要由政府进行适当介入,与市场、银行形成处置"僵尸企业"的合力,实现"僵尸企业"有效出清。  相似文献   

14.
信贷资源倾斜能否有效改善企业盈利能力,以及企业信贷优势形成背后的逻辑机理和微观影响,不仅关系到对产业赶超和金融抑制政策的效果评价,也对当前中国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以同质化、低库存、小半径的水泥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大样本数据,对微观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信贷优势的形成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以信贷资源倾斜配置为核心的政策性扶持体系实质上拖累了企业盈利能力,政府干预和金融抑制最终会破坏行业竞争机制并造成微观效率损失;(2)水泥企业的信贷优势更多由政企关系、银企关系等非市场化因素主导,而与运营效率和宏观景气等市场化因素相背离,信贷资源的非市场化配置是导致其微观影响效果扭曲的关键所在。因此,推动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规范政企关系对改善企业盈利能力和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和省级层面的宏观数据相结合,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地方企业信贷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受到信贷约束的企业会缓解其信贷约束程度,如果此类企业在本地区信贷市场上进行的借贷增加,会增加其他企业进行借贷的困难程度,此时,从地区层面来看,企业的信贷约束程度会有所增强;相反,如果此类企业主要依赖于外国资本,则会减少本国信贷市场的竞争程度,从而也会降低其他企业的信贷约束程度,此时,地方企业的信贷约束程度会有所缓解.但平均而言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会缓解地方企业的信贷约束程度,减少资本错配所产生的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2008~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视角,并考虑了市场竞争的作用下探讨了僵尸企业形成的原因。研究发现,企业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显著正相关。与投资不足相比,企业过度投资更容易造成僵尸企业问题。同时,市场竞争作为外部治理机制能显著削弱企业非效率投资对僵尸企业的影响。最后本文分别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提出科学合理规划企业投资行为和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雯玉  段军山 《金融论坛》2022,(10):62-70+80
本文基于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对低效企业即所谓的“僵尸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此类企业存在抑制效应;其驱动力与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相关,改善企业投资效率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产生抑制效应的重要机制;数字金融更有助于减少低银行竞争度地区以及强政府干预地区的低效企业,这表明银行和政府在其中均担任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去产能”的关键抓手,已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发力点。利用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并结合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分支机构数据,实证分析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对僵尸企业生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会加剧僵尸企业生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对僵尸企业生存风险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中更显著。结论从僵尸企业角度提供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验证据,也为依托市场化手段清理僵尸企业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对低效企业即所谓的“僵尸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此类企业存在抑制效应;其驱动力与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相关,改善企业投资效率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产生抑制效应的重要机制;数字金融更有助于减少低银行竞争度地区以及强政府干预地区的低效企业,这表明银行和政府在其中均担任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融资挤占视角研究发现:地方债扩张会抑制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尤其是短期金融资产,这表明减持金融资产在信贷环境紧张时发挥了流动性补充功能;这一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实体投资较多的企业中更显著;在市场化水平更高、政府与市场关系更友好的地区、企业所在地级市与外省相邻以及货币环境相对宽松时,上述抑制作用更小。这些结论为辩证看待企业金融化、政府转向精准用债、保护市场主体和推动信贷市场统一建设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