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2.
《金融理论与实践》2022,(1)
在依托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20)对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传统马尔可夫链和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解析中部六省所辖82个地级市数字普惠金融的时空演进分布特征,嵌入经济金融共生理论,构建共生指数,从省域层面刻画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生状态。研究发现:近10年来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上呈现出非均衡性跨越发展态势,区域之间、年际之间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传统马尔可夫链分析显示,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保持稳定的概率至少为56.86%,同时也存在马太效应;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表明,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生转移的概率存在空间依赖性。共生状态测度表明:中部六省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共生关系处在正向非对称共生状态,且逐步向正向对称共生状态收敛。为此,应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协同机制、拓展应用空间、打造良性生态四个方面着力,提升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依托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20)对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传统马尔可夫链和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解析中部六省所辖82个地级市数字普惠金融的时空演进分布特征,嵌入经济金融共生理论,构建共生指数,从省域层面刻画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生状态。研究发现:近10年来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上呈现出非均衡性跨越发展态势,区域之间、年际之间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传统马尔可夫链分析显示,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保持稳定的概率至少为56.86%,同时也存在马太效应;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表明,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生转移的概率存在空间依赖性。共生状态测度表明:中部六省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共生关系处在正向非对称共生状态,且逐步向正向对称共生状态收敛。为此,应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协同机制、拓展应用空间、打造良性生态四个方面着力,提升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解决广东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利用综合评价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1~2020年广东省数字普惠金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力状况及二者时空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1)广东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及各项分指数持续增强,但地区之间差距明显。(2)区域协调发展能力指数呈上升趋势但平均水平不高,珠三角地区的子系统间已形成稳定互促机制。(3)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协调发展能力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且深广珠发展速度较快,空间上呈两端到中心逐步提升的阶梯分布。据此,从深化数字普惠金融建设、优化区域发展结构、加强区域合作缩小空间差异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并与国际水平进行比较。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在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使用情况"及"服务质量"三个维度下,建立包含19个指标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集各省数据,计算2013年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对各省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对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是文献中首次对全国各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展开了定量评估和实证分析的尝试。这项目研究对探寻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方向具有理论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度了2011—2018年中国省际数字普惠金融的空间关联关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方法,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省际数字普惠金融空间关联呈现典型的网络结构,且在考察期内,空间关联联系逐步增加,网络稳定性逐渐提高.(2)中国省际数字普惠金融可划分为四个板块,北京、天津、山东等较强经济实力的省(市)组成"净受益板块",江苏、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的省份组成"双向溢出板块",湖北、湖南、河南等经济增长活跃的省份组成"经纪人板块"以及青海、新疆、西藏等经济发展落后的省(自治区)组成"净溢出板块".(3)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溢出效应存在梯度性,板块2和板块3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发动机,它将动能传给板块4,板块4再将动能传给板块1.(4)地理位置、城乡收入差距、人均GDP、城镇化率以及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可以解释63.4%的空间关联关系变动. 相似文献
7.
8.
9.
10.
数字普惠金融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亟待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协调发展程度。本文运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6-2020年141个县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时空分异及其收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不同县域之间发展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趋势。发展差异主要来源于重庆和四川两个组群的内部差异,组群间净差异贡献有一定的上升趋势,长期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会趋于收敛。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水平等数字普惠金融具体指标的差异表现和收敛趋势具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1.
孙锐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4,19(2):26-30
金融自由化、国际化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是现代金融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我国金融工程的发展正面临着巨大机遇,实施金融工程将推动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但是,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发育尚不健全,实施金融工程尚有难度。为此,我们应努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稳步建立金融市场化体系,健全国家金融监控体系,大力培养现代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12.
金融衍生品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它是一种以金融产品为基础进一步衍生出来的新型金融产品.金融衍生产品可以是期权、期货、远期或者互换,也可以是它们之间的组合,一般比基础金融产品复杂且具有更高的风险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也逐渐发展壮大,无论是在种类还是在规模和结构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得发展水平还很低,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存在这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改善衍生品发展的监管模式,完善衍生品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衍生品的教育宣传,提高投资者的素质,是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战略意义、模式选择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的金融改革开放具有重要影响,对所在城市的经济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虽然国际离岸金融已步入成熟期.但我国离岸金融尚处于试点和发展时期.针对我国金融业的现状,笔者介绍了我国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战略意义和模式选择,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衍生金融工具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金融市场一体化,国际化趋势及中国加入WTO,要求中国积极推动衍生金融市场建设。从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形势来看,衍生金融工具在中国的发展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张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效率的提升则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19.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未来乡村建设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乡村振兴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乡村振兴也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当牢牢抓住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机遇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对多样化金融的需求,实现农业兴、农村稳、农民富。 相似文献
20.
金融聚集理论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具有更大的集中度,更容易出现聚集现象.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明显和严重的差异.金融要素在具有地理优势、经济发展快速、政府政策倾斜的东部地区不断聚集,金融聚集使得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的过度金融发展可能导致地区经济过热,诱发金融风险,而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滞后是导致区域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作为支持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优惠、支持、鼓励政策的力度,鼓励金融创新,推动金融聚集,促进金融发展,这样既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长期发展和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