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科技强警与警察体制的创新是当今第四次警务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结合世界各国警察对第四次警务革命的反思及中国的具体实际,提出科技强警是警务革命的内在要求,警察体制的创新则是警务革命的精神实质的体现,两者互为依托,共同体现了警务革命的价值蕴含。  相似文献   

2.
新科技革命与我国的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以微型计算机的大批量生产和广泛应用,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为主要标志,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迅速崛起。技术创新成果之多,创新速度之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人们通常称之为“新科技革命”或“第四次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3.
法国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的国家,目前是世界第四经济和科技大国.法国经历过两个创新的辉煌时代,目前,其在核能、航空、航天、高速铁路和农业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过法国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中丧失了机会,2004年初法国爆发的全国范围的科技人员抗议浪潮暴露了科研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目前政府正在努力采取措施,冀望解决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法国企业竞争力、重新推动法国经济增长.法国的科技和经济管理体制在很多方面与我国类似,本文对法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做了系统地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我们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武进和全国各地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武进经济和杜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武进已提前实现了向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迈进。当前我们将围绕“十五”期间武进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立足创新,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着力做好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的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5.
创新驱动与转变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6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创新因素特别是科技创新因素作用的情况。由于经济发展历史阶段的不同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迁,我们对创新的认知和实践的力度在由弱变强。根据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我国必须把创新驱动特别是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创新驱动的紧迫性有两个方面:一是改革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过度消耗以及生态环境付出过大代价的模式已不可持续。"由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的内涵也需要发展,集约型增长应重在创新驱动,特别是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二是从国际形势看,正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就能实现跨越发展而成为世界强国;如果错失良机,就会继续落后。我国错失了四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不能再错失良机。这是重大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内容,应当着力于引领新的科技革命。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的创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创新,首先,要求企业内部要进行体制创新,在企业的产权制度、制度、激励机制、企业文化方面有一个彻底的变革,从理念、制度到规范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改变不利于企业创新的观念,重新制定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制度和规范,营造一个鼓励和促进企业创新的内在环境。其次,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经济因素对企业创新的动力和水平构成了结构性的影响。再次,制度环境、社会资源配置体系和社会文化的底蕴共同构成了对企业创新的可持续性产生潜在影响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企业在市场中奠定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对大型企业集团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机制的建立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科技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新战略机遇期下,山东山东科技园的机制体制存在的弊端与制约因素已成为园区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加快园区机制体制创新势在必行。文章将在全面分析新形势下山东科技园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山东科技团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6年是韩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第2年,政府加快了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陆续出台了一些新的措施,完善创新体制,加大R&D投入,继续集中财力扶持重点科技事业。2006年韩国政府与企业在研发事业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地区投资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升峰 《现代财经》2000,20(9):45-48
西部地区投资战略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培育理性的投资主体,重点在于加强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激活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非国有投资;第二层面是融资体制创新,重点是在加大财政融资的同时开发西部资本市场,创新基础产业、基础设施融资体制;第三层面是投资体制创新,必须将塑合理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环保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国际化城市,上海对其警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市公安局面向新世纪先后提出了探索“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特大城市特点”的公安工作新思路,提出了“率先建设—支高素质的公安队伍,率先建立适应国际大都市特点的警务运作机制,率先走上科教强警之路”的工作目标。今年初,上海市公安局又提出要将“率先建立与上海特大城市特点相适应的警务运作机制,着力提高应急能力、社会控制能力和打击犯罪能力”作为迈入新世纪上海公安工作的主攻方向。要提升国际性大城市警务工作,就必须提高上海4万警察队伍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将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丰富并完善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3.
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致日本战后经济成功的创新体制为什么要对近年来日本国际竞争力的不断下降负有重要责任?本文认为,日本创新体制在以工艺创新为主的渐进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由于日本目前在灵活生产方式、产业信息化和创造新产业方面所遭遇的严重困难,这种优势难以发挥。特别是,由于基础研究和大学体制等方面的落后,日本创新体制无法适应激进创新的要求,从而未能抓住跨越式科技发展的机遇。本文还通过日美比较和德美赶超英国经验的总结,扼要讨论了日本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所提供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方面,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在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下的协同创新理论基础上,寻求实现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强度和效度的双突破,并在资源配置主体关系、科技创新目标特征、科技创新组织方式以及科技创新成果面向等方面呈现新特征。在西方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的实践应用围绕资源配置主体的公私关系理论形成三大模式,分别为以美国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计划为代表的国家全面主导模式,以欧洲伽利略计划为代表的公私合营模式,以及以日本和美国半导体产业竞争为代表的公私联盟模式。运用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具有必需的前置性条件,即科技攻关目标具有公共性、必要性、紧迫性,既有体制机制不能有效满足科技创新任务所需的资源配置要求,并在适用范围和应用场景上符合特定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必须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明晰科技创新的任务目标,科学运用政府与市场高效协同的复合创新机制,以及探索建立数字化科研范式。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的先导支柱性产业,科技创新是促进其发展的内生动力,然而现在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其快速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增强创新自信,注重基础研究,健全体制机制和发挥政府领导作用四个方面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许国生  许凌艳 《经济师》1999,(12):10-11
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党的十五大指出:“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国有企业焕发生机的灵魂和动力。一、首先是体制创新从计划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是统,而且一切都统;企业对上级是靠,而且一切是靠。上统下靠,企业有盈利全部上交,出现亏损全部报销,干部头戴“铁的乌纱帽”,职工手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江苏丘陵地区农科所等科研单位的调查分析,认为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必须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才能推动农业生产力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孙树芳 《经济师》2002,1(8):247-248
科技进步能否为我国现代化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关键看我们能否进行体制创新。文章指出 ,体制创新能使我们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解决好科技与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 ,能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韩俊峰 《当代经济》2009,(20):128-129
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四种主要审计体制类型的比较,从组织体系、机构设置、领导体制、人员配置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在总结其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得出一些对军队审计体制创新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潘晓燕 《江南论坛》2012,(10):33-34
2006年,中共中央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需充分体现科技引领创新的作用,科技创新体制的建立与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