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余杭市的良渚遗址1994年被列入国家申报《世界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后又被列为《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国家大遗址展示体系首选项目、国家遗址公园选项,已有很高的品牌效应。最近我们就良渚化的保护与开发作了专题调查,提出了作为化旅游开发重点项目的设想,在余杭  相似文献   

2.
松阳县是浙江省32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全县共有16个革命根据地乡(镇),218个革命根据地村,革命根据地人口11.2万。老一辈革命家刘英、粟裕都曾在这里战斗过。早在1935年5月,红军挺进师进入松阳境内,就受到“青帮”首领陈风生、陈丹山、卢子敬的夹道“三迎红军”。开辟了以安岱后为中心区域的浙西南第一块革命根据地。1935年6月,红军挺进师各纵队政委在枫坪乡小吉村召开了“政治委员会会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有人称“小遵义会议”。据松阳县史志办调查,松阳县共留下革命遗址150余处,许多遗址由于年久失修,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相似文献   

3.
贺煜  黄仪 《重庆与世界》2023,(10):30-33
<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备受社会各界及专家学者关注,四川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川外)区域国别研究院就是其中之一。多年来,川外持续开展“一带一路”相关研究,是“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单位。  相似文献   

4.
海运设施联通推动贸易畅通是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班轮航运网络的结构特征,并实证检验了其对沿线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沿线班轮航运网络表现出“小世界”的特征;各国(地区)的个体特征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一国(地区)节点强度和广延性的结构特征显著促进了双边贸易增长;网络结构特征的贸易增长效应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不同港口环境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存在显著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网络结构特征将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增强市场引力来促进双边贸易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共建“一带一路”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为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了新动能。本文基于2007年—2018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双重差分模型、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共建“一带一路”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共建“一带一路”能够持续显著促进海洋产业结构升级;(2)共建“一带一路”通过鼓励对外直接投资、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实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介效应显著;(3)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具有异质性,在海洋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市表现出更强的影响效果。今后应持续依托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对外开放,加强政府间交流合作,消除投资壁垒,重点发展海洋科技,提高技术的市场转化率,从而更好地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6.
忠历 《中国西部》2012,(32):86-97
公元1519年,跟随麦哲伦环球旅行的意大利科学家安东尼奥·皮加费塔。在阿根廷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一带遇到了足蹬笨重兽皮鞋的原住民,他惊讶于原住民在海滩上留下的那些巨大足迹,便把这里叫做“巴塔哥尼亚”(Patagonia),西班牙语“巨足”之意。  相似文献   

7.
“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从江苏镇江入围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宋元粮仓遗址,到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一些地方频频爆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毁事件。(8月17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2006,(5):10-11
近日,由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和马尔康县文化体育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发现了“哈休遗址”,并确认了地处长江上游的这一地区早在5500年前就已有人类定居,创造出发达的古代文化。初步断定‘哈休遗址’距今5500年至5000年。是分布于长江上游地区的一种新石器时代地方文化类型。考古发掘初步探明了大渡河上游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早段的文化面貌,确认了“哈休遗址”是长江上游的区域文化中心之一,这是中国西部高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又一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经济》2007,(12):32-32
莫斯科地铁(Moscow Metro)始建于1935年,是俄罗斯首都最受欢迎、最快和最安全的运输工具,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美誉。  相似文献   

10.
雍坚 《走向世界》2015,(17):40-41
济南,因位于济水之南而得名。西汉初年,初设济南郡,“济南”之名由此开始。当时济南郡设在首县东平陵县(今章丘龙山街道)。20多年前,在对东平陵附近的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发掘中,发现了距今约4600年前的城址,为中国建城最早之地。因东平陵在汉代为济南郡驻地,所以,建城4600年的桂冠常常加冕于济南头上。  相似文献   

11.
周膺 《杭州研究》2007,(1):79-83
创意产业是杭州最恰当的产业选择门类。良渚组团具有优良的文物和自然资源,良渚文化中的原创精神是建设“创意良渚”基础宝贵的精神遗产。良渚组团的地缘特征与国内外许多创意产业区有很大不同,不能简单移植已有的发展策略。“创意良渚”基地不是单纯的商品生产区,而且还是文化商品消费区。这一文化生产与消费区是通过地缘文化与自然环境营造出来的现代生产与消费综合体,与旅居者的生活融为一体,发展主题是个性化文化创意生活特色区及其共生的创意产业。建设“创意良渚”基地必须坚持原创与惟一性原则、突出地域文脉原则、人性尺度与亲和化原则、包容与有机综合原则。  相似文献   

12.
杨艳 《重庆与世界》2023,(10):18-21
<正>《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大部分成员国已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加深了RCEP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叶力娜接受本刊记者专访,畅谈重庆抢抓RCEP机遇,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13.
刘斌  邹恬华  张涵 《南方经济》2023,(7):135-152
“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政策有助于实现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促进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文章使用2009—2018年UN Comtrade产品级别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该结论通过了多项稳健性检验。同时,文章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同时通过降低贸易成本的经济机制与提升文化认同的文化机制对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产生影响。最后,“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集中于文化消费品而非文化收藏品。文章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文化产品出口提供了经验证据,为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红军长征队伍中,有一位传奇的外国人。他就是英国传教士勃沙特(中名字薄复礼)。 勃沙特是瑞士人,后随父母移居英国,供职于基督教会。1922年10月,英国基督教会派25岁的勃沙特前往中国,在贵州镜内镇远、黄平、遵义一带传教。勃沙特热爱中国传统化,他根据孔子讲的“克己复礼”,取了中名字“薄复礼”。  相似文献   

15.
王静 《科技和产业》2020,20(4):159-162
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整体呈较快发展趋势,投资潜力日益凸显。但是总体上当前我国在“一带一路”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还存在着总体规模不大、整体质量有待提升、基础部分尚待夯实等问题。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通过对美国OFDI迅速成长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成长路径以及成功要素入手分析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正>“一带一路”已成为生命之路和健康之路。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共建“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在健康卫生、生物医药等“大健康”领域,“一带一路”全球化合作的价值和优势不断凸显。据《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卫生健康合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中国红军城     
《中国老区建设》2009,(12):33-33
“中国红军城”位于旺苍老城,为清末民初时期建筑,现存有红军时期的党政军重要领导机关遗址,被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4年3月至1935年4月,川陕省委、省苏维埃政府、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和红四方面军总部等40多个党、政、军主要领导机关和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洪学智等主要将领迁驻于此.  相似文献   

18.
去年,当笔者和圈内的朋友讨论“一带一路”在北线、特别是在欧洲的困境时,头脑灵活的圈内朋友建议说:“问问他们(欧洲官员),大家搞合资公司,合起伙来挣钱行不行?”“一带一路”北线的欧洲部分,确实曾经很难推动。  相似文献   

19.
唐纲 《重庆与世界》2017,(19):28-33
1月1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发布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7月1日,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简称《中医药法》)正式实施。现在,我国中医药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走出去”正迎来最好发展时期。重庆中医药也将重振雄风,走进“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20.
在吕梁市域的商代晚期考古学文化中,有两件大事驰名海内外:一是石楼县长期以来发现的大量具有北方草原文化特色的青铜器,二是柳林县高红商代遗址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那么,这两件事有何关联?它反映了当时吕梁一带乃至黄河中游什么样的政治状况、经济形态、生活方式、社会面貌?[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