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语言文化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言世界图景中的观念"Концепт"在语言文化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关于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世界图景中的"Концепт"的研究越来越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俄罗斯民族语言文化中起标识作用的关键词语之一"судьба"在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研究,揭示俄罗斯民族核心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渐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渴望了解真实的中国,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甚至方方面面.在目前全球多元化的背景下,挑战与机遇并存,宝贵的中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同化的危机.从典籍英译的异化翻译视角分析,"中国英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变化,更是一种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产物,具有交际功能,认同功能,文化功能.对中国民族文化传播的实践和运用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言借用是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洋泾浜"现象是语言借用的极端产物.中国"洋泾浜"现象不仅有旧上海洋泾浜英语、伪满洲洋泾浜协和语,还有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洋化港语.洋化港语比上海洋泾浜语、伪满洲协和语使用的时间更长,涉及的范围更广,对当代国人的冲击也更强.我们把当代的洋化港语称为"新洋泾浜"现象.它与粤语的逐渐"洋化",以及"洋化"趋势逐渐北上深入内地的语言现象有较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一条沟通贸易的通道,更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必须重视语言的互通.本文讨论了"一带一路"与语言互通的关系,语言在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通"中发挥互联互通作用日益凸显,要真正了解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大大拉近与当地人的感情,就要用当地习惯的语言来沟通,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工程.新疆民族成分多,语言多样,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又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促进民族之间语言互通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5.
西方人和中国人对狗的态度不同,这体现在与"狗"有关的语言中.英汉语中"狗"的文化蕴涵和喻义是不一样的.英语中多含褒义,但在汉语里却是贬义.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准确运用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英语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英语语言工具,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培养全面发展的开放型竞争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已成为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从事语言学科教学的英语教师,更应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熟悉,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的机会,在"扶持"和"放手"上多探究,多探索.  相似文献   

7.
女真语"木杜儿"与龙对译关系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木杜儿"语言的民族性暗示它所指的龙具有民族文化内涵,辽金时代出现的坐龙具有北方民族文化特质,所以,在"木杜儿"与龙的对译关系中,首先是坐龙;女真语"木杜儿"(龙)与契丹语"傅"(龙)所指同一,都与突厥人"附离"(狼)具有内在联系;"木杜儿"的本义蕴藏在北方民族语言文化中,祖先、祖先神的本义是"木杜儿"与龙对译关系成立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态化与英语教学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的全球化趋势,遏制着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保护文化生态是英语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英语教学应合理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树立语言文化平等观.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体会汉文化独特的价值,加强优秀汉文化的对外传输,让世界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9.
一个民族的语言集中体现了本民族的政治、历史、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特征,英语中委婉、含蓄的使用,是其语言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余铠吟 《魅力中国》2009,(4):111-1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英汉习语承载着民族的语言特色和信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因此,要想彻悟英语习语,就得了解英语习语的起源及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1.
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在语法界一直是备受争议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潮流文化的背景下,语言也发生了变化,"程度副词+名词"的语言文化现象目前已经变得非常流行,应当看到这也是一种流行语文化.由于人们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追求创新,喜欢用新奇的语言来交流思想、 表达感情,例如"很淑女"、"很铁"、"更感情"、"挺牛"这样类似的说法比比皆是,从而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及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近年来中国英语的形成、界定以及所谓的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二者的实质性区别进行了分析,对中国英语的发展做了简单的介绍,表述了中国英语的特点:词汇数量大、表意准确并且有相当一部分词汇或短语是根据中国普通话发音直接转化生成的;在翻译形象化语言时表现出明显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选择顺应语言使用者思维模式以及顺应汉语文化的产物.进而表述了本人对中国英语所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陈洁  王广振 《科学决策》2021,(4):113-129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输出并非易事,国家之间不同的文化理解度和包容性造成了文化出海的难题,疫情爆发加剧了文化割裂,后疫情时代文化出海的理论解读与立场明确迫在眉睫.数字文化出海需要建立在以民族想象为基石的吸引力上,发挥其寓言性质的内容特点,打造以意见领袖为主体的出海主力军.新"民族寓言"采用"认知图绘"应对文化出海难题,重视数字文化历史再现的文化功能,尊重民族寓言的社会功能,对网络公民进行网络素养培育.新"民族寓言"尝试为数字文化出海及其立场提供理论依据,丰富中国故事和民族文化的全球化阐释途径,为发展中国家突破后疫情时代文化壁垒、争夺文化话语权、反抗资本主义文化全球倾销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王震宇 《魅力中国》2009,(16):89-90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颜色词系统。各个民族颜色词使用的差异可以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心里和审美情趣的差异。汉语和英语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使用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系统中。两种语言互相借鉴,从面更加丰富了颜色词的比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种不同文化之间色彩词的文化内涵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英汉色彩词的文化内涵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5.
语言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 ,必然反映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 ,而习语又是语言发展的结果 ,因此 ,英语习语与民族习俗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杨冬梅 《魅力中国》2013,(11):312-312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谚语同文学作品、诗歌一样是语言的精华。英语谚语是富于色彩的语言形式,一般具有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英语谚语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谚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万璐璐 《黑河学刊》2010,(10):67-67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通过对不同民族的语言对比研究,可以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差异。关于色彩词,汉语、英语和日语有着各自的文化内涵,透过其文化象征意义的对比,可以提高中英日的相互表达能力,对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郑超 《黑河学刊》2011,(9):122+133-122,133
各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一套表达系统。作为语言基本构件的词汇,承栽着大量的语言文化内涵。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到位的理解英语的文化,明了和融通两种语言的词汇文化内涵差异,是相互交际和沟通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词汇是语言大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人类活动离不开地点,追溯英语地名的历史成因、文化背景,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英语民族文化、历史知识,有助于更好地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球范围内文化交流与文化合作日益加深,多元文化之间的共享性和冲突性并存,显示出传播是文化得以存在的重要形式.我们在吸纳外来文明的同时,如果忽视了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独立性也就失去了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系统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建立文化自信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抓手,对于提升自身的文化创造力,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保证国家的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