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2年初美国通胀创出40年的新高,国内不少人认为,这是美联储超发货币造成的。本文通过研究美国经济数据、美联储扩表和缩表过程对通胀的相关性分析,以及中美货币创造特征的比较,发现国内普遍存在对美联储政策特征和美国通胀原因的误判。从历史经验上看,货币因素可能并不是触发通胀大幅上行的最为根本的原因。而之所以补贴退出后,美国CPI仍创新高,主要源于劳动力报酬的刚性增长,美国这轮通胀实际上是通过“财政补贴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劳动力成本——带动CPI上涨”这条主线索来实现的,房价在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对疫后劳动参与率变动进行研究,我们发现,三分之二的缺口事实上很难回补,这可能会对美国通胀增速中枢带来中长期影响。美联储加息和缩表对于控制通胀较为有效,但政策实施是一个相机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药方     
面对一年来CPI不断攀升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把有效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今年下半年宏观调控工作的重心之一,并出台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实施价格干预等一系列的反通胀政策。很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也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抑制通胀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3.
应将调控重点从反通胀为主调整为反通胀与稳增长、调结构等并重,将政策重心从需求管理转变为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并重,货币政策要坚定不移控制通胀,财政政策则需在健全食品供给体系、稳定增长、促进创新、调整结构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当前单边主义货币政策的盛行,国家间缺乏有效的政策协调和约束机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的流动性主要经过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国家间传导。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宽松货币政策不仅冲击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也给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带来通胀压力,而中国这样汇率制度相对固定的国家更容易受到来自外部扩张流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11年全球政治经济错综复杂,新兴市场通胀高涨,造成部分国家社会的动荡和政府的更迭。中国经济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之一,也面临通胀的压力,特别是与低收入者生活相关的商品(如食品)价格上升比较快。因此在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的基础上,反通胀将是我国上半年最主要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6.
2011年全球政治经济错综复杂,新兴市场通胀高涨,造成部分国家社会的动荡和政府的更迭。中国经济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之一,也面临通胀的压力,特别是与低收入者生活相关的商品(如食品)价格上升比较快。因此在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的基础上,反通胀将是我国上半年最主要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7.
美国此次通胀是需求和供给因素叠加的结果,包括宽松政策造成需求过度扩张,也包括供给冲击造成成本上涨和潜在产出下降。美联储加息可从调节内外需、预期管理、压降进口价格等几方面抑制通胀,强美元在其中可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当前美国通胀压力依然很大,美联储势保持强硬,美元指数后市或可维持高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球通胀水平不断攀升,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了风险和挑战,而美国通胀高企是重要推动因素。美联储自2021年11月以来持续加息应对国内不断攀升的通货膨胀,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了全球需求并增加了部分国家债务风险。除了新冠疫情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实体经济形势恶化之外,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也是影响美国通胀水平持续走高的原因之一。本文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例,使用美国2006—2019年CPI价格指数中五类产品构建面板模型,实证检验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国国内通胀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对华主动挑起贸易争端明显推升了美国国内的通胀水平;从通胀影响变量的显著性对比来看,美国货币供应增长和能源价格的影响最为显著,美国对华有效加权平均关税税率的影响次之,总需求增长的影响最不显著。政策层面来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抵制了国外物美价廉的商品,抬高了国内的物价,引发全球输入性通胀,拖累世界经济。我们应倡导多边贸易自由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9.
《国际融资》2011,(3):22
当金融危机向全球袭来时,"环球同此凉热",于是全球有了少有的合作和政策协调。但是,当全球经济在走向复苏的时候,却表现出不同的政策走势,美国政府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并称美国无通胀压力,请参看本栏目文章《美国宽松政策短期难改变》),而欧元区国家目前却面临通胀压力和经济复苏步伐各异的异常考验,请  相似文献   

10.
<正>失控的高通胀已成为美国经济当前最严重的问题。需求拉动、成本推进和供给约束三个方面多重因素相互叠加,共同推动美国通胀高企并变得根深蒂固。为了抑制高通胀,美联储已采取并将继续采取加息和缩表等紧缩性货币政策。由于上一轮扩张政策在美国商业银行、股票市场和全球市场中形成了三大流动性“蓄水池”,美联储此轮紧缩政策难以收紧流动性和抑制物价上涨,降通胀的政策效果将被削弱。美联储持续加息和缩表,非但不能给高通胀“降温”,反而会“火上浇油”,很可能使美国经济“硬着陆”,甚至陷入滞胀“泥潭”,步入新一轮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08年以来,尽管美国经济大幅下滑,欧元区、日本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势也明显减缓,但由于国际市场价格屡创历史新高,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消费价格指数(CPI)趋升。 目前,各国政府正纷纷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通胀失控,也防止出现滞胀的局面,尤其是要防止通胀由供应方的压力转成需求方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经济转型时期中俄货币政策目标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中国和俄罗斯近年来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经历,并针对两国货币政策目标及其实施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虽然中俄两国采取了相同的货币政策框架,但是却取得了不同的结果,中国的货币政策成功的控制了通胀,而俄罗斯的实际通胀率却始终高于其预先设定的目标。利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泰勒规则,我们进一步对中俄两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中俄两国货币政策都采取了相同的反通胀的政策立场,但俄罗斯货币政策在稳定通胀的同时,还将稳定汇率作为了货币政策主要目标,这也是造成两国货币政策不同绩效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和通胀上升双重压力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应该是坚持以反通胀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摘要:新冠疫情爆发后,美欧实施高强度的货币和财政刺激,引发高通胀现象,这一现实与“现代货币理论”(MMT)预期的情形相背离。本文梳理了MMT的核心思想,重点厘清其漠视通胀的理论基础与现实经验,并分析总结本轮美欧政策实践中通胀失控的原因与启示。本文认为,MMT理论的三个重要前提假设未能兑现:一是“充分就业”缺乏合理界定,引致政策刺激过度;二是货币主权未必“独立”,美国货币宽松对全球产生外溢效应;三是财政紧缩实操困难,难以起到管控通胀的作用。外生性的供给冲击也是高通胀的成因之一。政策不仅需要更加重视财政和货币刺激带来的通胀风险,也要辩证地看待财政和货币的配合作用。相比美欧,我国在财政和货币政策配合方面具备独有优势,可以更加积极有为。  相似文献   

14.
居民通货膨胀感受及预期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定量调查方法,发现2007年通胀感受是决定居民2008年通胀预期的关键原因,同时,消费价格预期对居民2008年通胀预期的推动作用趋弱,而房地产价格预期对居民2008年通胀预期的推动作用则有所增强,居民通胀预期呈典型有限理性特征。因此,需多方提高公众对政府反通胀政策的信心,稳定通胀预期。  相似文献   

15.
不让经济减速就难以控制通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骏 《国际融资》2011,(2):39-40
通胀已经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已非仅仅是预期的问题,反通胀应该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他政策目标(包括增长目标)必须有所让步  相似文献   

16.
新冠疫情爆发后,美欧实施高强度的货币和财政刺激,引发高通胀现象,这一现实与“现代货币理论”(MMT)预期的情形相背离。本文梳理了MMT的核心思想,重点厘清其漠视通胀的理论基础与现实经验,并分析总结本轮美欧政策实践中通胀失控的原因与启示。本文认为,MMT理论的三个重要前提假设未能兑现:一是“充分就业”缺乏合理界定,引致政策刺激过度;二是货币主权未必“独立”,美国货币宽松对全球产生外溢效应;三是财政紧缩实操困难,难以起到管控通胀的作用。外生性的供给冲击也是高通胀的成因之一。政策不仅需要更加重视财政和货币刺激带来的通胀风险,也要辩证地看待财政和货币的配合作用。相比美欧,我国在财政和货币政策配合方面具备独有优势,可以更加积极有为。  相似文献   

17.
全球通胀概览 在经历了20年的低通胀高增长的黄金发展期之后,全球通胀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稳步攀升,呈现所有经济体上行之势.美国CPI在2008年4月达到了4%,欧洲则超过了3%,日本超过了1%.发展中国家通胀也在加速,2000年到2008年间,亚洲CPI从小于3%到提高到6%,拉美从4.1%提高到5.7%.新兴经济体2008年5月整体通胀水平达到了6.3%.大宗商品价格成为导火索.在美国,国内能源价格在一年中提高了15%,而食品与饮料价格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点.在欧洲,能源价格通胀超过了10.5%,食品价格上升了6%,而能源价格占到了美国与欧洲CPI的将近1/3.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经济能否最终实现“软着陆”,关键在于能否维持失业率不明显上升的情况下,核心通胀出现明显下行。在承受高通胀和持续加息的压力后,美国经济当前并未陷入普遍预期中的衰退,反而稳定在相对较高的增速水平,这使得近期市场关于美国经济前景的判断从“硬着陆”转向“软着陆”甚至“不着陆”。需要看到的是,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应对危机冲击时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美国经济复苏和持续增长提供了关键动能,也为其他国家的危机应对与管理提供了政策经验。  相似文献   

19.
美国后金融危机时期继续采取了多项刺激经济的政策,与之相对应却是通胀始终维持在低水平。本文从揭示中美通货膨胀差异的现状着手,从美元的地位、美国国际收支的结构以及相关宏观经济目标选择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美国低通胀的原因,并给我国提出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海影 《国际融资》2010,(12):40-42
美国经济的主要担忧是增长动力不足,而不是通货膨胀。具有讽刺性的是,当货币政策不足以成为对通胀担忧的理由的同时,它也不足以成为对增长前景乐观的理由。换句话说,美联储无需担忧通胀问题,但即使他们将刺激政策用至极限,也可能无法将美国经济拉上高速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