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人口、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以及经济发展等五个角度,分析影响山东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山东温室气体排放的基本趋势做出综合性评价和判断:山东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高能耗、高温室气体排放阶段,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需求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趋势短时期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山东省应着眼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注重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途径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与温室气体排放对中国而言,城市化肯定是当前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驱动力;但城市经济空间组织结构的特征,又决定了城市发展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必然是复杂和多元的。1.聚集的双刃性人口和经济活动在一定空间的聚集形成了城市;而其在城市空间聚集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6年我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等方面,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正在加强已成为共识.普遍认为,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过多温室气体(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减排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遏制全球变暖,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重要途径.但是,在目前技术水平下,低碳经济对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并不经济,如何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碳减排道路,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碳循环是在循环经济理论基础上派生的一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策略.创新循环经济模式,推动碳汇碳循环产业发展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客观认识我国不同产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特征及规律,并识别出主要影响因素。为此,选择了农业、工业、建筑、交通、商业、能源六个主要的化石能源消费行业,在估计了各行业1996~2009年化石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的基础上,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对CO2排放进行分解,重点考察了产业结构调整效应以及在不同产业内的相对贡献。研究结论表明:六大产业排放的温室气体从1996年的28.13亿吨以年均6.5%的速度增加,2009年排放量增至64.1亿吨,占当年全国和全球化石能源相关的CO2排放的83%和21%;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是能源、工业和交通业;产出规模扩张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调整、部门能源效率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不足以抵消产出规模效应,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系数效应也减缓了温室气体排放,但影响程度很小。农业和能源部门经济比重的下降有效减缓了温室气体排放,未来产业政策的设计应以控制工业经济规模和比重为重点,同时要结合其他行业的能源效率改善和能源结构优化等途径,共同推动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6.
以低碳金融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世界各国提出了有别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率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金融体系是围绕低碳经济的投融资活动,既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也包括各类低碳金融创新产品.随着低碳经济的蓬勃发展,如何以低碳金融体系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交易和碳税是温室气体减排的两种市场调控机制.综合分析两者的优势和劣势,应当优先选择利用碳排放交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于未能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温室气体排放部门,可以利用碳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气候变化立法应当采取基线和信用型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相结合的方式.中国应当首先将电力部门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对于基线和信用型碳排放交易没有覆盖的领域,可以有选择地利用碳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正在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气候变化困境。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我国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配置,选择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将为我国在全球新一轮经济竞争中赢得发展的先机。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1995年~201t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全国整体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不同区域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发现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在不同地区间存在着差异.东部地区,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是线性递增的关系,而在其他地区,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由于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越过了拐点,所以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化不会促进二氧化碳排放.无论是全国整体还是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呈现正“u”型关系,不过其拐点很低,所以对于中国而言,经济增长会促进二氧化碳排放.经济增长、人口规模和工业化是促进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能源利用效率是抑制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我国碳税政策设计与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征碳税,旨在控制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能源的节约使用。这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开征碳税的目标和原则,并对税制要素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1.
可交易污染物排放许可权的会计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物排放权的交易制度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治污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在财务会计体系中进行确认,使污染物排放权纳入企业的正常的核算和决策体系,同时国家干预成本也大大减少.本文认为按照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可交易污染物排放许可权适宜于按照无形资产进行确认,使企业的环境绩效体现为企业的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12.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国际组织试图通过建立具有约束性的机制来遏制碳排放行为。很多国家也为此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推动政府部门、企业和居民的低碳减排。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我国不仅作出了承诺,而且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以确保完成碳减排任务。  相似文献   

13.
排污权的定价问题是排污权交易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在介绍排污权交易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综述了排污权初始定价和排污权交易定价研究的成果与方法,指出初始排污权定价方法和排污权市场价格形成方法的创新研究以及初始排污权定价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是排污权定价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为占据碳交易市场的主导地位,定价权成了各国之间争夺的焦点。文章基于碳排放权及其交易市场的特征,从金融市场视角分析碳排放权价格的影响因素:一级市场中,主要表现为减排目标、减排技术、管理成本以及市场风险等;二级市场中,主要表现为能源价格、预测价格水平等。并从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价值估值方法、碳交易风险管理体系和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建议,籍以提高我国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定价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论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定价机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种合理的排污权初始分配、交易制度以及排污权定价机制,是影响排污权交易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市场条件下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价格的决定机制;借助博弈图式探讨了不同价格条件下排污企业的污染治理策略;分析了排污权交易一级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排污权初始分配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新兴的环境管理措施,而在我国当前的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中,排污权初始分配方式成为了各方争论的一个焦点。文章将分别阐述免费分配、公开拍卖以及二者混合机制这三种分配方式的具体做法及其政策效应,并进行比较,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有关政府工具理论,分析了嘉兴市开展排污权交易的背景、基本情况、推广情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就下一步如何加快推广排污权交易制度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专业培训企业经营者群体;拓展排污权需求方内涵;着力培育排污权供给大户;完善排污权存储政策;灵活运用差别价格引导排污权的空间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8.
碳减排是当今的热点话题,中国已经是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对内消耗了大量能源,对外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作为主要排放者的企业必须施行减排,减少经济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探究激励中国企业碳减排的手段。在清楚与碳减排相关的基本概念后,可以发现中国企业碳减排的现状和不足,进而找出推动企业碳减排的可行性政策。  相似文献   

19.
区域视角下碳排放驱动因素影响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国1990—2009年的能源消耗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理论和SAS统计软件建立了碳排放模型。通过分析可得:CO_2的排放量主要与煤炭和石油的消耗量有关,而与天然气、水电、核电和风电等新兴能源的消费没有显著性关系。现阶段我国应降低煤炭和石油的消耗量,更多地使用新兴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