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司相机治理中的控制权转移与演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有效相机治理机制下公司控制权将随公司绩效和经营状态的变化而发生转移和重新配置。随着公司绩效的恶化,公司控制权将沿着所有主权,债权人主权的矿产清算的方向演进,这种演进的前提条件是产权的明确界定和公司化改造,并需要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完善的金融体系作为外部制度条件。我国目前还存在许多阻碍控制权转移和有效的公司相机治理实现的制度安排,这需要进行系统地消除和优化。 相似文献
2.
大量上市公司隧道行为的存在,其根本原因就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缺失。本文分析了隧道行为的表现及发生原因,提出了实现股权全流通、健全内部治理机制、培育积极的机构投资者、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改革独立审计委托模式、加强诚信建设等公司治理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公司资产和利润被转移到其控制性股东手中的“隧道行为”普遍存在,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由于特殊的制度背景,这种控制性股东剥夺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治理我国上市公司“隧道行为”应依靠一套严密的规则,包括以立法和政府管制为主导的关联交易的监管;充分和严格的信息披露;尊重独立董事的意见和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相机控制权安排是风险投资合约的中心问题之一。在风险资本融资时,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创业家向风险资本家转移的控制权是显示其类型的信号,这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问题。拥有相机控制权的风险资本家会根据事后的信息决定是否对风险企业进行干预。如果进行干预,创业家得不到私人利益。因此,风险资本家拥有相机控制权,对好创业家来说,成本是很低的,对坏创业家而言,是很大的威胁,从而使好创业家得到融资的同时,减少了坏创业家进行融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6.
隧道混凝土衬砌是隧道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施工过程采用措施稍有不当.衬砌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而村砌混凝土裂缝不仅影响隧道的结构稳定,还会因裂缝漏水影响隧洞的运行安全。本文从隧道受力变化及设计施工等各个方面分析了隧道产生裂缝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预防或减少隧道裂缝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实施"隧道行为"的原因、方式及其危害,并从公司治理入手找到适合防范与治理"隧道行为"的措施,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控股大股东的"隧道行为",保护广大中小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和控制权理论,对控股股东通过集团内部市场,对所控上市公司实施“隧道行为”和“支撑行为”的动机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新的解释,并对控制权收益获取路径进行剖析,在进一步认清控股股东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加强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集团内部市场交易行为的规范和监管,以保护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为寻求市场快速扩张和业务模式加速成熟,新经济企业在外部融资推动下表现出独特的“烧钱”行为。这一内嵌于新经济企业的典型特征带来区别于传统企业的“蜘蛛状”现金流分布,以及特殊且复杂的权益融资结构,引发了本文对于“投资能否按时收回并取得合理回报”的公司治理问题的担心。本文以2009—2021年上市的美国中概股企业为例,实证检验“烧钱”行为对新经济企业公司治理制度设计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烧钱”行为的新经济企业在上市时更倾向于采用双重股权结构,并通过创业团队成员兼任董事长或CEO形成控制权配置权重向创业团队倾斜的制度安排;而放弃部分控制权的外部投资者以签署具有董事安排限制条款的股东协议谋求控制权倾斜风险下的自我保护。由此上述兼顾创业团队和外部投资者利益的制度设计实现了新经济企业公司治理在创新鼓励与权益保护二者之间的平衡。本文的研究将为新经济企业的公司治理制度设计和上市制度改革带来积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外部审计对大股东利用担保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的行为是否发挥了应有的治理作用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以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为视角,研究了对外担保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性,探讨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对外担保越多的公司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为除控股子公司以外的公司提供担保反应敏感;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为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反应显著;高风险担保金额越大,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实践已经揭示了政府或有债务正日益成为影响一国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由于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OECD成员国在或有债务管理制度和技术方面的先进性,其处理债务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强。总结其做法,主要经验如下:一是加强立法机关对政府或有债务的制约;二是加大外部审计机构对其的控制;三是对政府的或有补助成本进行预算;四是设立或有债务基金;五是强化对或有债务相关信息的披露等。 相似文献
13.
现金股利与控股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存在控股股东的情况下,大股东的利益输送通常会造成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犯,进而对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造成影响。本文认为现金股利发放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是作为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此的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多少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不能对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转移现金进行监督;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机构投资者通过发挥其积极股东的作用,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美国百货业巨头希尔斯公司的案例分析,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实施积极股东行为的经济动因与作为途径,并探讨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发挥积极股东作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公司治理的综合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的演化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而在我国 ,由于产权制度、公司内部机关、市场机制存在诸多问题 ,公司治理往往流于形式。因此 ,必须在逐步完善各项基础性条件的同时 ,构建适合我国公司实际情况的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18.
Corporate governance guidelines are a mechanism that a firm can enact which should reduce agency costs and better align the
interests of boards and the suppliers of capital. This study examines stock price reactions primarily attributable to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occurring when corporations announce the enactmen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guidelines. A final sample of 77 firms
was derived from the first announcemen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guidelines exclusive to the SEC-EDGAR databas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ood governance does matter. Firms that announced the enactmen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guidelines experienced
increased stock prices following the announcements. There was an immediate (days 1–4) reaction for firms that provided all
or part of the guidelines’ substance; a delayed (days 8–10) reaction occurred for those firms that only referenced the guidelines’
enactment. Additionally, firms with either a potentially greater following or that had a previous history of acrimonious relations
with stakeholders were rewarded by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enactment of guidelines.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地区)出于提高治理效率以提高竞争力的目的,纷纷对其公司治理加以改革,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现象;但是,公司治理具有路径依赖特征,一国公司治理的变迁必然受到其原先路径的影响.因此,即便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不同国家(地区)的公司治理也不会发生完全的趋同;公司治理的差异化将是一个长期的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