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老区工业的改造与扩建,新区的资源开发与建设,加速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解放初,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只有9.3%,“一五”计划完成后提高到13.5%,1982年城镇人口比重已达到20.6%。当然,同经济发达国家比较,人口城市化的水平还较低(1978年日本为75.6%,1977年苏联为62.5%,1970年美国为73.4%)。我国城市化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新城市不断涌现。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山东部地带向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的推进,在内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新城市。1953年我国5万人口以上的城镇只有173个,1978年增加到309个;1983年仅设市建制的城市就达到289个。新城市的不断出现,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第二,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建国初期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只有5个,1983年达到20个,居世界首位。50万——100万的大城市,由14个增加到28个、翻了一番。在全国城市总人口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占35.2%,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占20.7%,二者合计占55.9%,而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所占人口比重很小。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与中国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等行政因素对中国城市化水平有重要影响。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具有高估的现象,表现在城镇人口中农业人口的比重过高和城镇就业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重较高。未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提高城镇人口中非农业人口的比重,改善城镇人口的就业结构,同时制定客观、合理的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使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真正反映中国城市化的实际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镇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代城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1)城乡人口再分配在急剧进行,城镇人口迅速增长,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日益提高;(2)城镇数目日益增多,尤其是大城市数量在迅速增加;(3)  相似文献   

4.
辽宁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1996年国有资产总额位居全国之首,但同时也存在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三大矛盾,有人把辽宁所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概括为“东北现象”。辽宁国有经济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国有经济比重大。辽宁省“最先进入计划经济,最晚退出计划经济”,辽宁经济“得之于大,也失之于大”。辽宁经济的重要特点是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占绝对比重。1996年,国有工业资产总额和实现总产值(现价)分别占全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70%和58.1%,远高于全国58.6%和43.7%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
任何城市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场所。因此,人们一般就以城市人口的数量作为划分城市规模大小的标准。在我国,对于设立市的建制的城市,通常分为四级:一百万人口以上的称为特大城市,五十万至一百万人口的称为大城市,二十万至五十万人口的称为中等城市,二十万人口以下的称为小城市。截止于1983年底,我国共有大、中、小不同规模的城市289个,其中,特大城市20个,大城市28个,中等城市  相似文献   

6.
1975年世界上30个大城市,6个在东亚。它们是:东京——横滨、上海、北京、大皈——神户、汉城和天津。7个在南亚:大孟买、加尔各答、雅加达、马尼扣、新德里、德黑兰和马德拉斯。这13个城市的人口,占30个城市总人口的40%。到2000年,据估计,30个大城市中有17个将位于亚洲,它们的人口占30个城市人口的53%。世界30个大城市亚洲占13个~~  相似文献   

7.
重要观点导读: ◆ 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以现代新型工业的发展为核心,以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城镇群体为载体,以现代农业科技和生产经营方式广泛运用为特征,以工业产值和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农业产值和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城镇社区相对扩大,城镇现代文明、现代生产经营、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为主要标志,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既是农业大省,也是工业大省。四川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02年底,四川共有180个县级行政单位,除42个市辖区外,有138个县、县级市和自治县,其幅员面积占全省94.7%,人口占全省74.6%、GDP占全省59.7%,进入全国百强县1个。同年,浙江省59个县和县级市,县域GDP占全省80%以上,进入全国百强县27个。两省比较,四川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是一个地处边疆,资源丰富,开发较晚的省份,又是建国以来进行了重点建设,发展较快的省份。因此,黑龙江省城镇经济发展有着自己的明显特点。一、黑龙江省城镇的基本情况全省现有(1984年10月止)设市建制的城市15个,设镇建制的镇192个,未设镇建制的集镇(乡政府所在地)971个。现有的15个市(其中县级市5个),占市县总数的20%,县市比例为4:1,平均4个县有1个市。城市总人口为984万人(1983年数,不包括五大连池市),其中市区及郊区非农业人口728.8万人。有2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哈尔滨;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齐齐哈尔、鸡西、伊春;2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的重点不应是大城市和小城镇 ,而应是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需要中等城市支撑 ,小城市需要中等城市的带动 ,中等城市起着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但我国的西部地区恰好是缺少中等城市。西部地区应首先发展一批中等城市 ,使中等城市能够接受大城市的辐射 ,并能承担起对小城市、农村城镇及乡村的辐射。  相似文献   

11.
烟草行业税利一直是全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红塔辽宁公司作为辽宁地区的烟草工业,自2003年成立以来,税利始终保持持续增长,通过对近几年红辽公司税利占全省财政收入比重变动的特征分析,利用Excel分别建立红辽公司税利和全省财政收入的计量预测模型,通过模型预测和发展规划的预测,预测"十二五"末期2015年,红辽公司税利占全省财政收入比重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化道路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揭示了中国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水平滞后于社会发展,其原因是国家单一投资城建方式、二元经济结构及高资金密集的重工业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保持国家级大城市发展态势,构建城市群、城市带体系,加强快城镇谈建设,推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浙江作为我国纺织业的重要集聚地,是名副其实的纺织大省,拥有全国最多的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特色城镇。随着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加快,纺织业总产值在浙江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迄今仍保持产值规模全省领先地位,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394.20亿元,  相似文献   

14.
五个温州人中有一个在外地 2002年8月,温州市政府组织了规模浩大的在外温州人经济大调查.这次调查的外部温州经济是指温州市外、国内的温州人经济,调查对象为建有温州商会的全国64个城市,调查方法采取发放统计表格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据调查结果,目前全市在外温州人为154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比重20.45%,即每五个温州人中就有一个人在外地.从行业分布看,从事工业活动16万人,从事贸易业经营102万人,从事服务业36万人,分别占外出从业人数比重10%、67%和23%,第三产业从业者占到90%.温州人口流动的特点:一是在外出人口中,以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为主,这是精明的温州人流动与充分享有沿海地区的资源有关;二是以大城市为主,温州人口集中的地方基本上是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说明大城市的创业机会比较多;三是走出去的温州人大多来自农村,却在外地的城市里发展,从事的主要产业是第二、三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实现了产业的转化,进而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化.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如果在乌克兰家庭采购和工业生产在蔬菜罐头市场的比例约各占一半,那么在俄罗斯,蔬菜的工业罐头化处理比重要高得多。随着大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工业采购比重上升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城市用地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谢炳庚 《经济地理》1999,19(2):61-65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南岭山地以北,土地总面积21.19万km2,1996年末总人口6428.00万,其中城市非农业人口608.07万。1996年底,全省有设市城市29个,其中特大城市1个,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6个,小城市19个。城市在人类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7.
警惕人口城市化中的“拉美陷阱”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也由于目前世界城镇人口比例接近50%,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城市化推进到以大城市为主的第二阶段。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人口城市化也已开始了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即由以发展小城镇为主过渡到以发展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但是,以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道路怎么走,则需要认真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研究和吸取国际人口城市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尤其要研究和吸取人口城市化“拉美陷阱”的教训。这是中国人口城市化发展到第二阶段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农业劳动力的剩余以及如何转移,已日益成为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我们制定长期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城镇就业问题,而且要探讨由于靠政策、靠科学而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向与途径。(一)人口城市化、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领域转移的发展趋势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世界人口从农村向城市、从农业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趋势。城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921年仅21%,1980年上升到42.4%;预测2000年城市(镇)人口将达到52%左右。但目前世界各国城乡人口的比例相差悬殊,据1980年统计,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平均占69%(其中,英国占88.3%、  相似文献   

19.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检验京津冀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经济增长关系,厘清大城市是否有利于小城市经济增长,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128个县级小城市为例,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大城市地理距离、行政边界、产业结构等因素,估计不同等级大城市对小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核心城市抑制了周边小城市经济增长,存在集聚阴影和“环京津贫困带”;小城市之间也存在经济增长负面溢出效应;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内核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功能明显不足,区内城市间发展差距大。最后,从破除行政区经济束缚、强化中心城市辐射溢出效应、科学界定各级城市功能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再析城镇化     
《经济改革》2013,(12):65-65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坦言说,这种退而求其次的策略,仍存有缺陷,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因为中小城市的户口很难留得住涌向大城市的滚滚洪流,大城市中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的前景和命运依然是个未知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